伽利略计划怕被中国北斗系统赶上发最后通牒(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 08:33 世界新闻报
伽利略计划怕被中国北斗系统赶上发最后通牒(图)
北斗系统假想图

伽利略计划怕被中国北斗系统赶上发最后通牒(图)
伽利略计划卫星发射示意图

  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曾雄心勃勃想超越美国的GPS,但在计划启动5年后,各企业却为利益分配问题陷入严重内斗,严重阻碍了系统的开发进度。

  连日来,已经启动5年之久的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由于参与该计划的欧洲空间企业巨头们围绕利益分配问题的内斗导致这一工程进度一再延迟,忍无可忍的欧盟理事会于3月22日发出了“最后通牒”,限期有关参与企业完成合同谈判,否则将可能失去游戏资格。

  欧盟向“伽利略”发最后通牒

  在22日举行的欧盟交通部长理事会会议上,举步维艰的伽利略计划成了焦点议题。会议认真研究了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事务的副主席雅克·巴罗本月14日提交的有关伽利略计划开发阶段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发出“最后通牒”,责令参与伽利略计划开发阶段工程项目的各私营企业在5月10日前就组建单一联合母公司及公司总裁人选达成一致,以保证有关签订伽利略系统开发和运行许可权协议的谈判得以继续。

  与会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雅克·巴罗表示,欧委会不会中止伽利略计划的实施,但如果现有的中标企业不积极回应,欧委会将考虑所有可能性,包括对系统开发工程重新招标。不过他同时缓和了语气:“我们还没走到这一步,我想各家企业会充分重视我们设定的这个最后期限的。”

  伽利略计划搞不清谁当头

  然而,就像曲折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本身一样,作为“欧洲工程”的伽利略计划在从政治雄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利益纷争的掣肘。早在计划启动之初,欧盟各国就围绕如何分摊启动费用龃龉不断。由于德国和

意大利在“谁当领头人”的问题上互不相让,伽利略计划一度面临搁浅的危险。

  这一问题解决后,伽利略计划很快又陷入新的危机。按照原计划,伽利略系统应由以欧洲航天局为代表的公共监督机构和由私营企业组成的一家联合母公司共同开发,后者享有为期20年的伽利略系统开发运营特许权。经过复杂而艰难的招投标程序,欧洲航天局选定了8家空间行业集团,包括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和军工企业、空中客车公司的母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法国泰雷兹公司和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意大利机械工业投资公司、西班牙AENA公司和HISPASAT公司以及德国电信公司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组建的联合企业(TeleOp)。根据双方2005年12月签订的合同,各参与企业应在2006年底以前结束有关特许权分配协议的谈判,并组建一个单一的联合母公司并任命一位可代表各企业做出最高决定的公司总裁。但随后的进展却让人大跌眼镜。

  由于各企业迟迟未能就伽利略系统开发阶段的利益分配达成内部妥协,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事务的委员雅克·巴罗本月14日同时致信欧盟主席国德国、欧洲议会以及8家公司,警告各方务必认清伽利略计划所面临的危机并呼吁各方加紧行动。信中没有说明造成工程进度一再延误的具体责任者,但据有关人士透露,许可权分配协议谈判受阻的直接原因是西班牙HISPASAT公司对任务分配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得到已经分配给法国、德国和英国公司的工程项目,在本国增建地面控制中心以及获得更多系统运营权。此外,一些参与方还对未来的伽利略系统能否给欧盟带来足够利润产生疑虑。巴罗的发言人承认,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伽利略系统实现商业运行的时间已经被推迟到了2011年甚至更晚。

  欧盟怕被中国甩在后面

  作为一个大型战略性国际合作项目,伽利略计划的实施进展关乎多方利益。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与中国、以色列、美国、乌克兰、印度、摩洛哥和韩国分别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并正在与阿根廷、巴西、

墨西哥、挪威、智利、马来西亚、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合作谈判。中国是最早与欧盟签订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的非欧盟国家,承诺的投资总额达2亿欧元。可以说,作为欧盟日益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之一,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是中欧双方共同的经济和战略利益需要。

  不过,在大力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同时,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开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努力。自2000年10月至今年2月,中国已成功将4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送入太空,由其组成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勘探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建成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等行业提供高效导航定位服务。按计划,该系统将于2008年前后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的卫星导航定位需求,此后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国际舆论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将形成美、俄、欧、中在该领域“四强争霸”的格局。欧洲某些人士担心,“北斗”系统的加速开发和伽利略计划的进展不力将使欧洲在全球卫星定位领域的竞争中大大落后,从而在21世纪高科技阵地争夺战中丧失有利位置。 

  新闻背景

  “伽利略”帮你找到车库门

  为打破美国十几年来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欧洲自1994年就开始酝酿开发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经过数年探索和论证,2002年3月,当时的欧盟15国交通部长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会议上正式决定启动“伽利略”计划。按最初构想,该计划将投资32亿至36亿欧元,分评估、开发、部署、运行4个阶段实施,最终建成由分布在高度2.4万公里、倾角56度的3个轨道面上的30颗高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于2008年投入商业运营。

  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建成后的伽利略系统将具备至少3方面优势:首先,其覆盖面积将是GPS系统的两倍,可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服务;其次,其地面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精确度要比GPS高5倍以上,用专家的话说,“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系统则能找到车库门”;第三,伽利略系统使用多种频段工作,在民用领域比GPS更经济、更透明、更开放。伽利略计划一旦实现,不仅可以极大地方便欧洲人的生活,还将为欧洲的工业和商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权威估计,该系统将为欧盟创造15万个高技术工作岗位,每年经济收益可达100亿欧元,仅出售航空和航海接收终端一项就可在2020年前实现150亿欧元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欧洲将从此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美国GPS系统的垄断地位,在全球高科技竞争浪潮中夺取有利位置,更可以为建设梦想已久的欧洲独立防务创造条件。

  当时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评价说,伽利略计划是欧盟的一场新技术革命。伽利略计划的成败关乎欧洲前途,“这是一场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国家利益的外交斗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1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