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李中华:鹰为蓝天而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20:22 新华网
李中华:鹰为蓝天而生
坐在驾驶舱内的李中华。谭超 摄

李中华:鹰为蓝天而生
一边试飞一边学习理论,让李中华成了专家型试飞员。谭超 摄

  鹰为蓝天而生

  1989年,24岁的李中华做出了重大人生选择:做尚在设计中的新型飞机的试飞员。

  作为中国空军首批12位双学士飞行员之一,提前晋升飞行中队长的李中华有着看得见的光明前景。然而,一种飞得更高的梦想驱使他义无反顾地进入了试飞这一充满风险更充满创造的领域。

  第一次驾机试飞在祖国的蓝天,李中华才真正彻悟了父亲为什么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充满期待的名字,也真正感受到了父亲教给自己的那句话的内涵:“一个人如果能够飞行,那他就决不应该选择爬行。”

  如同研制歼-10飞机需要中国航空业做跨越式起跳一样,摆在李中华这代试飞员面前的一切,同样需要跨越。

  国外研制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通常不超过30%。而歼-10飞机新品采用率却大大高于这一比率。

  由此而成倍增加的风险对于勇敢的中国试飞员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计算机控制这样全新的技术,却不是仅靠勇敢就可以征服的。

  李中华一头钻进了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战机的每一个技术环节,攻读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7年9月24日,李中华和李存宝驾驶变稳飞机模拟歼-10飞机起飞着陆时的飞行控制率。如果试飞成功,这将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飞机第一次使用电传操纵系统着陆而被载入航空史册。然而,在降至离跑道只有1米多高时,飞机突然发生意外震荡。

  凭借高超的技术着陆后,李中华不顾厂方为这历史性的一天所准备的庆祝仪式,直率地提出飞机操纵起来过于敏感,建议设计者至少将纵向增益减少三分之一。

  设计人员却认为操纵灵活正是这种飞机的优点所在。

  “不能因飞机的机动性能而增加无谓的风险!”整整两天,从飞行曲线和飞行参数论证到地面模拟实验,李中华最终说服设计者将增益减少了40%。

  “一旦这项技术指标固化到生产流程中,设计缺陷就将埋下飞行安全的后患。”试飞研究院副总设计师于志丹说,这样一种固执的表面下,是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蓝天上,李中华执著地探索和延伸着新一代战机的卓越,几次突破并提高了飞机的性能指标。

  “每一公里速度,每一度仰角,都是李中华主动冒险飞出来的。”试飞研究院高级顾问张克荣感慨地说,试飞员在空中哪怕很小的突破,对身处地面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试飞员肩上,扛的是科研人员的心血,是人民的血汗钱,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时间。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肩头上这沉甸甸的责任,在一类风险科目大迎角特性试飞中,本来计划30个架次的试飞,李中华通过对科目的重新编排,只用17个架次就完成了,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科研经费;由他倡议建立起的

信息化引导系统,使放飞能见度标准降低了2公里,试飞团全年飞行时间比原来增加了70天。在他那挑起了当代试飞员神圣使命的肩上,也披满了党和人民给予的一项项荣誉:全军首届“十大青年爱军精武标兵”,空军功勋飞行员,“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2……

  2006年10月22日,李中华作为三军将士的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走上了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的主席台——铿锵有力的誓言,展示着红军传人的豪迈,也让人们仿佛感受到这位勇敢的中国试飞员所托起的那片天空。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