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新浪军事

飞行二大队大队长曹长福:雄鹰仍在飞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14:34 大河网

  大河网讯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飞行二大队大队长曹长福,是李剑英同志朝夕相处的战友。李剑英是一名老飞行员,飞行代字是“英”,大家喜欢叫他“老英”。他为人厚道、心胸宽广、乐于助人,是位人缘很好的老大哥。

  11月14日中午,我正驾机在空中训练,突然听到无线电中传出老英熟悉的声音,“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没一会儿,又听他报告说:“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紧接着,听到他说:“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迫降”。我心里一惊,老英遇上险情了。作为飞行员,我知道飞机在发生特情而又无法挽救时,跳伞是条例赋予飞行员的权利,也是安全系数较大的选择,迫降有很大的风险。我不由为他捏了一把汗。不久,指挥员命令我们返航。着陆中,我看到了跑道北头不远处燃烧的飞机残骸和浓浓的黑烟,我的心揪得更紧了。我不断地安慰自己,老英一定跳伞了,一定会安然无恙。把飞机停稳后,我打开座舱盖就问:“跳伞了吗?人没事吧?”,机械师没有说话,只是难过地摇了摇头,我脑袋“嗡”的一声,泪水夺眶而出。老英牺牲了。我们永远失去了这位好战友、好兄长、好长机。

  老英不幸壮烈牺牲的噩耗,迅速传遍了他工作生活过的单位和亲朋好友。悲痛笼罩和弥漫了整个营区。战友们开始自发地为他捐款,远在武威、银川、酒泉、杭州、沧州、乌鲁木齐、格尔木等地的战友,也通过汇款、发短信、传真悼词诗文等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怀念、追悼和敬意,有的还从郑州跑来送他最后一程。

  悲恸之余,夜深人静的时候,老英最后的三句话总会在我的耳边响起。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改变了跳伞的决定?他为什么选择了危险的迫降?他为什么到最后都没有拉动那意味着安全的弹射拉环?老英已经永远地走了,再不能带着质朴和憨厚的微笑回答我的问题。

  飞机失事的调查结论出来了,听着录音机中老英在人生最后时刻说出的话,对照着数据和航图,我努力地还原着他从遇险到坠落的一幕幕情景,往事也像电影画面一样向我涌来……

  12时04分09秒,李剑英报告“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这次报告,意味着老英遇上了危险的特情——低空遭遇鸟撞。撞上老英飞机的,不是一只鸟,而是一群信鸽。事后,仅从撞击点下方就找到了12处散落的信鸽残体,有的鸽子被吸入发动机。在飞机残骸上,前风档玻璃沾满了鸽血和羽毛,发动机叶片也被严重打坏。飞机黑匣子记录数据显示,老英第一次报告时,发动机已经停车,飞机已失去动力。此时,飞机正在着陆下滑的最后阶段,高度仅剩194米,这更增加了他处置特情的难度。与猝不及防的险情迎头相遇,老英的声音从容不迫、冷静自信,这来源于他对飞行的热爱,来源于他对飞行技术的刻苦钻研。

  在我们眼里,老英把飞行看得比什么都重,在飞行面前什么都得让路。他说过,不让他飞行,比要他命还难受。2003年,他爱人生了重病,需要有人在身边悉心照料;父母年老患有多种疾病,盼望儿女关心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渴望关爱呵护,生活的重担一齐向他压来,但他仍然年年出满勤。他还把这种热爱传递给战友,感化着战友。一名新飞行员因技术上不去,有畏难情绪,一度产生了停飞的念头。老英主动安慰、帮助、鼓励他说:“是男人就飞出个样子来!”这位新飞行员很快就恢复了信心,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教员。

  在我们眼里,老英对飞行十分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精心敬业。日常训练中,不管对新科目,还是老科目,不论是飞编队,还是单机,他都认真填写飞行卡片,精确计算核实数据,精心完善预案,搞好地面协同演练,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就是飞行间隙,别人抽烟聊天,他仍在专心地看航图、查数据。飞行中有了体会,他就编成口诀记在一个小本上,日积月累,小本上的口诀记了足有100多条,小本子被翻的散了页,他就又重新用线订起来,有什么心得就随时记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翻一翻。战友们说,在准备飞行上,老英认真的就像个新飞行员。

  老英求飞积极性高,求战心切、时时注意锤炼自己战斗精神和坚强意志。他常说,歼击机飞行员就是打仗的,一个飞行员,不能执行重大任务,就不是一个全面的飞行员,不是一个好飞行员。每当有到外地驻训、重大演习、科研配试等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争着去、抢着飞,圆满完成任务后,他也总显得特别兴奋。就拿2005年来说,7月我团组织小分队入藏驻训,考虑到他家庭困难没有安排他,他做通了爱人的工作,三番五次找师团领导要求去,最终如愿以偿。刚返回部队不久,我们又奉命马不停蹄地赶往戈壁某基地,参加空军组织的合同战术考核,与装备先进的航空兵某团进行“红蓝”对抗。在对抗演练中,出现了跟踪难、截获难等问题。老英给我们说,飞机性能比别人的差,硬赶死跟肯定不行,必须扬长避短。他认真研究对方战机的性能,总结出了“设点埋伏、截取跟踪”的战法。这次考核,老英创下了发现目标最远、占位攻击准确的优异成绩。

  在我们眼里,老英还是位铁面无私、不讲情面的飞行员。一年冬天,老英和一位老飞行员飞编队,第一个起落下来后,这位老飞行员感到飞机工作正常,加上天冷,没有检查飞机就直接进了座舱。这个简化动作让老英看见了,他当着众人的面对这个老飞行员说:你怎么不按程序检查飞机?最后硬是逼着他出了座舱,对飞机进行了再次出动检查,老英才善罢甘休。今年夏天,老英参加了“城市要地防空演习”,他担任僚机。起飞后,老英发现长机上升高度慢,他按出航起点长机保持的数据计算,出空域前可能达不到规定的高度,立即用无线电提醒长机:“加油门,上升高度。”按理说,长机是带队的,僚机应听从长机指挥。但老英还是忍不住提醒,说是提醒,但听起来更像是命令。最后,他们以零秒误差到达目标上空,圆满地完成了演习任务。

  正是这种追求零误差的敬业精神,磨练了老英的飞行技艺和心理素质。这次猝然遭遇险情,他在几秒钟之内就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按预案报告了符合规定的处置方法。此时老英只要伸手拉动红色拉环,飞机弹射救生系统就会在瞬间将他送出险境。

  12时04分15秒,李剑英报告“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这次报告,距上次只有6秒。在这短短的6秒内,老英改变了最初跳伞的决定,选择了风险极大的迫降。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初衷?事后,按照领导的安排,我对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两侧680米的范围内,分布了7个自然村,共有814户人家,3500多名居民。这时飞机不仅剩有许多航油,还有100多发航炮炮弹。飞机坠毁后,残骸散落半径达120米,燃烧了2个多小时,不少炮弹也被引爆。可以想象,当时如果老英跳伞,失控的飞机落入村庄,就会像一颗巨型的炸弹从天而降,势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老英一定是想到了地面的村庄和人群的安危,才毅然决然地改变了跳伞的决心。

  听到老英壮烈牺牲的消息,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的同志,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他为什么不跳伞?但熟悉他的人都说,在那种情况下,不跳伞才是李剑英,跳伞就不是李剑英了。在使命职责教育的讨论中,老英曾说过:“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当祖国人民需要时,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牺牲奉献。”老英这样说了,他也这样做了。

  和平时期的英雄,总是生活在普通和平凡之中。在作出壮举之前,老英也是这样。他对战友、对同志那颗善良、质朴和火热的心,身边的同志都能感受得到。战友有了困难,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他都会主动伸出手帮一下、拉一把。战友的父母来了,他或是请到家里吃饭,或是拎着礼品上门看望。战友回家探亲了,他给战友的菜园子施肥浇水。在银川时,节假日他经常把没成家的飞行员叫到家里吃饭。大队长、教导员都比他年轻,老英特别支持他们的工作,扫马路、拖走廊、擦玻璃,他都抢着干。他对教导员说:“你看,你来的时间不长,我一带头,大家也会跟着干。”

  03年的一天傍晚,我的胃病突然发作,疼得说不出话来。当时我的孩子只有几个月,爱人又刚来部队不久,不认识几个人,只好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搀着我去

医院,刚出门,就被老英看到,忙问:“咋了?”一把把我扶住,对我爱人说:“你抱孩子回,长福就交给我。”把我送到卫生队,直到我好了,又把我送回家中。每次外出驻训、疗养,他总不忘给留守的同志带点东西,哪怕只是一包海米、虾皮、紫菜或是一盒印度香,连大队的公务员也不拉下。每逢休息日、节假日,他总主动要求战备值班,最多的一年值了180多天,占大队的一半。就是他休息,本大队和外大队的人找他顶班,他也很痛快地说“行,我来值”,是大家公认的“值班专业户”。大家都说,在老英的心里,总是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

  这次,在老英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改变决定的一瞬间,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想到自己白发苍苍、依门望子的父母,会不会想到相濡以沫、身患重病的妻子,会不会想到他心爱的两个孩子,会不会想到如果自己出了意外,整个家庭就塌了顶梁柱。但老英的决定告诉我们,在生死安危的严峻时刻,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把别人摆在了自己的前面。

  12时04分18秒,李剑英报告:“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迫降”。这是老英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此时,飞机刚刚飘过村庄的上空,距离地面只有20来米,即将接地。这时的飞机状态仍然适合跳伞,如果他抓住机会,还有一线生机,但他的迫降决心已定。他用最规范的动作迫降,力争让飞机接地的时候,轻一些、再轻一些,尽量减少对飞机的损害。飞机是飞行员无言的战友,是飞行员的第二生命。老英对飞机有很深厚的感情。在他20多年的飞行生涯中,曾遇到过发动机空中停车、严重错觉等重大险情,但每一次他都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坚持到了最后,和心爱的飞机一起安全落地。这时,他一定也是想像以前一样,把心爱的战鹰飞回来。在整个迫降过程中,飞机始终保持了正常的着陆状态。全程16秒,方向没有一点偏差,飞机不带半点坡度,显示了老英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飞行技术。

  但迫降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飞行员的胆识、技术和时机,也取决于迫降场的环境。一道3.5米高的水渠护坡挡在了老英迫降线的前方。飞机最后的状态说明,老英在飞机即将接地时,发现了这个护坡,他紧紧地带了一杆。飞机黑匣子显示,在最后3秒钟,飞机仰角从5度猛增至13.77度。老英一定希望自己心爱的战鹰能用最后的余速,再飞跃一下。这最后一杆,老英瞬间拉出了8.77度的仰角。这是他人生的仰角、信念的仰角、希望的仰角。这个仰角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冲刺和飞跃,让他的生命之花在最后一刻闪射出耀眼的光华!

  战友们在为老英整理遗物时发现,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他桌上《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的红丝线书签,正好夹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上。我们还发现了他精心保存的军人道德卡片。这张小卡片,下发6年了。6年中换了3次驻地,老英始终带着它。卡片上印着军人誓词和“忠诚、无畏、精飞”的飞行员职业道德规范,军人誓词的下方,有他端端正正的亲笔签名。这条红丝线,让我们走进了老英精神世界的最深处,让我们理解了他生命最后16秒的英勇壮举。这条饱含我党、我军宗旨和光荣传统的红线,像涓涓细流融入了他灵魂的血脉,成为他行动的指南;这张小小的卡片,印证了老英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军队的无限忠诚,而他人生最后16秒的英勇壮举,就是他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最响亮的誓言!

  壮士已去,精神永存。我们想起了朱德元帅为革命先烈的题辞:“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里。”

  军人的悲痛是沉默的山脉,是汹涌的大海,是地壳下火热的岩浆,军人的悲痛蕴含着山呼

海啸般的力量。老英牺牲后不久,我们又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训练。架架战机发出雷鸣般的咆哮,大地在颤动,空气在嘶鸣,我们威武的鹰群又跃入了万里苍穹,我们又飞行在英雄曾经飞过的航线上。雄鹰仍在飞翔!

  相关专题:兰空飞行员李剑英殉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