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官在利比里亚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08:56 中国青年报 | |
![]() ![]() ![]() 本报记者 潘婷 所有客观的人都承认,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在许多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与世界已不可分割。 所有客观的人都承认,中国军队已经走向世界。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军事留学生 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在走向世界,他们在国际军事大舞台上,展示着中国军人的形象,展示着中国军队的形象。他们代表着一个军人,他们更代表着一支军队。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梁阳,身穿一身合体的藏蓝色海军军装,清秀的五官中透出英气与自信。回忆起在利比里亚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那段日子,他显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热带雨林、利比里亚的叛军、传染病的威胁、辗转世界各国的核查、死亡——在这些看似杂乱的词语中,记者体会到了一个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复杂感受。 “让你开车进入一个‘雷区’,当你发现有雷后,必须立即挂倒车挡,沿着原来的车辙倒出去。” 2002年12月,包括来自海军上海基地的梁阳在内的全军300位军官汇聚南京,准备接受为期4天的“严酷”考核。这只是他们要成为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是,这第一步走起来可并不轻松。 提起那次考试,梁阳到今天还有点心有余悸。整整4天,每天从早考到晚,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第一天是英语笔试。第二天开始英语听力考试,考试的内容是:“播放各种英语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录音。你听完一段后,要立刻默写下来。”刚开始的时候是BBC、CNN播放的比较正宗的英语。到了晚上,就变成了巴基斯坦、孟加拉人讲的英语。“他们讲的英语口音特别重,识别起来很困难。” 第三天是有些“变态”的口试。一间教室里,七八个考官同时和你一个人“聊天”,问你各个方面的问题。“那种局面,你能应付着回答下来就不错了,根本来不及思考。就是要看你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第四天的考试内容是驾驶和军事技能。 整个考试采用死亡淘汰法,每考完半天都要当场公布成绩,不合格就没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考试。4天下来,参考的300人只剩下25个。梁阳在其中排名第24。 2003年3月,这25个人被送往某维和训练中心进行为期4个月的全封闭训练。训练期间要完成维和英语、观察员业务、北约标准通联用语、电台使用及通规、复杂地形车辆驾驶、武器识别、排雷技术、空中领航、侦察、野外生存、谈判技巧、北约常规武器使用等16门训练课程。 课程结束后,梁阳和他的同学参加了由联合国有关方面组织的英语笔试、英语听力、英文报告写作、英语口试、汽车倒库、40公里时速的S路驾驶、定点刹车及5米、7米快速拔枪射击等资格考试。考试相当残酷。“其中有一项,让你开车进入一个‘雷区’,当你发现有雷后,必须立即挂倒车挡,沿着原来的车辙倒出去。” 梁阳以第四名的成绩出色地完成了考试。此时,他和另外22个合格者的名单已经进入联合国人事数据库,正式成为待命观察员。联合国人事部门会根据他们的训练成绩、军兵种特点和个人专长,在6~9个月内任命其到各维和任务区的相应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