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国物资进出口历史揭秘序言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6:24 《环球飞行》杂志 | ||||||||
我陆续接待和收到了类似的老兵和家属的来访和来信,他们都是看到了网站的内容而找到我的。对此我是非常感动的,因为能够为这些风烛残年或者已经故去的老人做一些事情是非常快慰的。记得80年代,我曾经在台湾的《中时晚报》刊登过介绍滇缅战役老兵的一些文职,后来有一位海外华人提出他可以帮助这些老人,要我寻找,结果我再次寻找他们的时候竟无一在世了……过早的死亡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是正常的,否则就不能说他们在战后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遭受了很大的摧残。
同时我在对待这样的事情是也是很慎重的,只要有可能,我都要和朋友们对此进行一番调查,经过核实后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提供给您。 下面的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去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为此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居住在昆明的周冠宇女士和田中甫先生夫妇两人在海外旅游时看到国内反映中国远征军和滇缅公路,以及驼峰航线的电视节目。他们惊喜地发现节目涉及到的事件、地点和时间,竟然和已经故去的父亲在文革事情交待自己的“罪行”时所经历的事情一模一样。这位老人周熙祐先生在战争时期是做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一直从事着抗战物资的进出口事宜。 但是就是因为这段历史,周熙祐本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且给家庭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成为笼罩在他们家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子女上学、入党入团、工作乃至婚姻,家庭的疏散下放,以及子女与父亲划清界线,看不起父亲,远离父亲。直到改革开放父亲去世,孩子们都没有原谅他,因为那时并没有给与这段历史一个公正的评价。 于是他们找到了我,因为我做为一个抗战历史研究者在这些电视节目中出现过。 这个时候的我正关注着通过驼峰航线中国的出口物资,但是苦于寻找不到更多的资料而犯愁。得到了周冠宇和田中甫提供的周熙祐老人的线索我如获至宝。于是从去年开始,我以周熙祐所在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这个抗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组织做为线索,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查:云南档案馆和周熙祐先生身前所在单位调查并查阅他的档案;通过台湾的二战研究者许剑虹先生到台湾的档案馆索取中国航空公司历年来特别是驼峰航线时期所运载出口的物资清单;寻找“资源委员会”的有关资料和美国陆军空运总队通过驼峰航线返程时所运载的中国出口物资……抗战前后中国钨锑锡等矿藏和猪鬃桐油等农产品的出口情况…… 现在,我感觉有必要通过网站公布这些材料,他们的意义在于: 1.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美国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向中国提供的大量物资;而忽略了中国的出口物资。当时无论是美国通过“租借法案”,还是前苏联和英国(甚至还有战争初期的德国)等国给与中国的物资,在签署协议时都明文规定,我们都必须以相应的物资进行抵偿的。假设没有中国的出口物资,我们很难想象国际上能够给与我们援助,也很难想象中国得以坚持抗战直到胜利。而中国的物资出口,主要就是通过当时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所进行的,也就是周女士和田先生士所提供的周熙祐先生所参与的工作。 2.我们过去更多的是关注和敌人面对面英勇作战的前线将士,而忽略了做物资保障和经济建设的后方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职员、公务员和知识分子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具体工作。在战争的物资保障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的资源委员会,集中体现了以翁文灏、钱昌照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在战争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3.随着社会进步和抗战研究工作的深入,许多国民党以及来中国参加抗战的美国和前苏联的老兵都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尊敬。但是仍然有一些职员、公务员和知识分子参加抗战的历史仍然没有得到承认,甚至过去的历史界给予资源委员会的评价更多的是负面的。这使得这些老人和家属感觉很委屈。 作者:戈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