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炮兵装备海上快速运动目标数字化指挥系统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6:42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都吉君 黄海斌 本报记者 孙兆秋 沈阳炮兵学院由学历教育转为任职教育后,科研紧跟教学转型的步伐,以崭新的科研理念,创新的工作机制,牵引和推动教学蓬勃开展,“十五”期间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30余项科研成果在全军推广应用。
到火热的训练场找项目 学院任职教育转型初期,一些教研室面临撤并,不少搞了一半的科研课题搁浅,学院科研工作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以往的优势没有了,任职教育科研怎么搞?项目从哪里来?学院组织全体教研人员讨论,拨开了大家心头的疑团。搞科研,任职教育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没有了学历教育的各种优势,但与部队贴得更近,与作战训练结合得更紧密,更有利于科研由技术研究向战术与技术结合、指挥与装备结合的转变。 思路一变天地宽。过去为多立几个项目,大家没少往上级机关跑。如今,科研人员抢着到部队代职、调研,深入部队寻找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学院专门制定相关科研制度,规定到部队代职或参加全军重大军事演习活动的同志要带着课题、成果去,找到项目回来。对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在申报立项的同时学院先行资助,成果完成并推广到部队的给予重奖。 装备技术研究室薛宏伟副教授参加某部对海实弹射击演习时发现,海上传统的射击方法,已难以适应炮兵指挥需要。于是,一个海防炮兵数字化指挥系统课题的雏形在他脑海中形成。回院后,他经过近一年攻关,开发出“海上快速运动目标数字化指挥系统”,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组织研发的“火炮液压式车轮升降器”等近百个科研项目都是从部队训练场上带回来的,其中有的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有的在全军炮兵部队推广应用。 走开放式科研路子 有一回,学院费尽周折申请来一个项目,却因技术力量不足而半途夭折。院党委经过反思感到,单凭自身的科研资源,难以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必须打开校门搞科研,在部队和科研院所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合作的桥梁。 部队有丰富的训练资源,科研院所有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作为任职教育院校,了解部队训练、作战的需求,同时又与科研院所联系密切,正处在两者的“结合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定期组织科研人员深入部队演习场,为他们进行技术服务和理论指导,从而及时掌握了影响作战训练效能、制约装备战斗力生成等问题。学院在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论证的同时,与相关科研院所联手进行立项,开展科研合作。 今年10月,学院又成功组织了由6个单位近百名科研人员参加的重大科研试验活动。这次试验动用了相当数量的不同型号的火炮和装备,对学院几年来研发的“炮兵群封岛射击与校射指挥系统”等多项成果进行了验证,不仅检验了多项成果的战术、技术性能,还借助某科研所的技术优势,解决了课题中多项棘手的技术难题。 通过实施开放式科研,学院先后与军地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部队建立了40多个教学和科研训练基地,不仅解决了学院科研资金、技术等不足,也催生了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某型射击指挥系统”等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在炮火硝烟中检验成果 过去,学院研发的成果主要靠上级机关找销路;如今,他们把实验室搬到演习场,通过实战检验来“促销”,部队纷纷上门抢着要。 今年5月,在沈阳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展开了一场炮兵群射击指挥实弹演练,炮兵群精密射击、雷达侦察与校射等6个科研项目在这里进行检验。经过13天的炮火洗礼,除一个课题需要重新进行技术改进试验外,其他5个课题全部检验合格。 本着“科研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思想,他们对那些与部队作战训练关系不大的科研项目,不论给多少钱也不搞;对那些院校教学、部队急需的课题,就是赔钱也抢着干。不久前,总部将某新型轮式突击炮的培训任务交给了学院。当时,既没有培训教材,更没有配套的训练器材。为此,学院在组织人员编写培训教材的同时,拿出40万元研发该型火炮的训练模拟器。有人提出新装备什么时候装备部队还不知道,过早科研立项万一上面不批,钱不就白花了吗?学院领导却果断决定,为了新装备教学训练,这个钱学院掏。首批该专业学员入校后,不仅拥有配套的专业教室和教材,而且能够坐在训练模拟器里进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