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伟业铸千秋精神传万代——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11:01 解放军报

  伟业铸千秋 精神传万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张震

  70多年前的长征,既是世界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也是我们党和军队从挫折中奋起、不断走向成熟与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我们中央红军和其他各路红军浴血奋战,
突破重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丰碑。

  70年来每忆长征,我都心绪难平。昔日领袖、首长、战友们鲜活的身影,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令人难以想像的艰难环境,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长征的亲历者和幸存者,深感那段不平凡的历程,至今仍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思、记取。

  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是红军不竭的精神动力

  我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在人民军队里长大,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历程。仔细想来,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最为艰难困苦和惊心动魄的当属长征,因为它关系到红军的生死、革命的成败。对于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一路遭受

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红军来说,流血、牺牲、疾病、伤残、高寒、缺氧、沼泽、饥饿,哪一样没遇到过?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哪一道不是坎啊!我常常思忖:当年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看最关键的还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长征初期,博古、李德等继续排斥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又使红军兵力损失大半。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极端危急时刻,广大红军指战员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没有丧失革命的信心,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毫不动摇,才使得红军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取得常人无法想象的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不管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围堵,还是征途饥寒交迫、疲劳伤病,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多少战友在我们身旁倒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点力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斗争,这就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壮丽的事业。他们都抱定这样一个决心,信念永存,坚持不懈,胜利和光明就在前头。正是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着我们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是红军指战员用铁脚板丈量出来的,是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铸就的。小平同志说得好:“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使我们这支军队无往而不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科书。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习发扬长征精神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先辈们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理想和信念,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实现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就一定能把红军光荣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艰苦奋斗和英勇顽强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艰苦奋斗、英勇顽强是人民军队的本色,是红军战斗力的源泉所在。长征就是我军一部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史诗的缩影,不说其战斗之惨烈,仅就其路途之漫长与艰险,亘古未有。爬雪山人迹罕至,不仅没有吃的,许多人只穿着单衣草鞋。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我几次吐血,呼吸非常困难,后来才知道是得了肺病,也没有什么药吃。硬是凭着一股坚持到底、永不服输的劲头和战友们的无私帮助,我才得以征服座座雪山。过草地同样艰辛异常。白天烈日暴晒,汗流浃背,行进中还不时遭到敌军骑兵的袭击。夜晚大雨滂沱,凄冷难眠,同志们带着行军、作战后的疲惫,背靠背地坐着,任凭风吹雨打,熬到天明。没有吃的,只能靠野韭菜花、草根充饥;口渴难耐,一些同志只好去喝沼泽中的积水,谁知这种水往往有毒。泥沼、饥饿、毒水,夺走了不少战友的生命。一具具烈士的遗体,成为明显的路标,后续部队无需向导就能找到部队进行的方向。红军将士就这样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开辟了长征的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先辈们用血肉铸就的,长征之路是烈士们用躯体铺平的。尽管苦到了极点,我们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憧憬着革命成功后的美好未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豪情满怀的长征诗篇,是对红军指战员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经历过长征这样异常艰苦的岁月,我们的党和军队才锤炼得如此坚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人民军队,才能战胜革命征途上的重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消灭蒋介石反动军队,创建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英勇顽强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保证,也是我们当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中国现代化的新长征,尤其需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了,军费投入也比过去有了较大的增加,军人待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不要发扬老红军的革命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种观点认为:艰苦奋斗主要是体现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不必强调。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没有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就谈不上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科技相对落后,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资源和人均收入都不多,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有不少困难。不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不能丢。面对新的长征,道道雄关,必须英勇顽强、无所畏惧、奋斗不息。有句古语叫“多难兴邦”,我看,推而广之也不为错。多难兴党,多难兴军。艰苦奋斗、英勇顽强这种伟大的精神品格和优良传统,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

  紧密团结、严守纪律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政治基础和重要保证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全党和各路红军同心同德,严守纪律,用鲜血和生命共同谱写的一曲大团结的凯歌。面对敌强我弱的险恶处境,红军在远征中只有紧密团结,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力量,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红军的团结,首先表现在各路红军的战略协同、相互配合与支持上。开始,长征是从各个根据地先后出发、相对独立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根据地红军部队的作风、习惯等特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目标,都是要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为人民求解放。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路红军主动实行战略协同和配合。红2、红6军团(后组成红二方面军)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举行嘉陵江战役,与中央红军在云贵川地区的转战相互呼应,使国民党军顾此失彼,分散了敌人的兵力。红25军从鄂豫皖地区转战陕南、西进甘肃,从战略上策应了其他各路红军的行动。留在南方诸省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和东北抗联的抗日游击作战以及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等,都对红军的长征起到了积极配合作用。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与红15军团一起,巩固和扩大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各路红军百川归大海,红色铁流汇聚大西北,完成了直接对侵华日军作战的战略集结,形成了新的革命大本营。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既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又是革命大团结的象征。红军的团结,还表现在红军内部、部队之间、官兵之间高度的一致,他们生死与共、生死相助,战斗友情惊天地、泣鬼神。长征中,我有几十天因伤病不能行走,四渡赤水有三渡都坐担架,担架员们抬着我跋山涉水,极为辛劳,把仅有的一点粮食、腊肉都留给我吃。患难之交、生死之情令我终生难忘。有个连队九名炊事员把自己米袋中仅剩的一点粮食,都让给别人吃,千方百计找来一点吃的,全都用来保证让战斗班排的同志能继续向前,最后自己饿死在长征路上。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其情其景,令人为之动容。在军队外部,红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用了群众的粮菜,会留下银元和字条。有时实在没钱了,也打个欠条,有的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想办法予以偿还。无论宿营还是离开村落时,都要将老乡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群众纪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如:不经寨主同意不进寨,不经房主同意不进屋,以及不杀耕牛,不伐树木等等。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将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和思想基础。长征沿途的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一支纪律严明、与国民党中央军和各地军阀武装完全不同的军队,是一支能够给中国带来希望的人民武装。从而使他们真正感悟到,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自己的道路。记得有一次,我率部队沿着黑水河右岸筹粮,河对面一位藏族同胞获悉我们断粮的消息后,立即杀了一匹马,用河上的索道把马肉传送给我们。我也用索道将银元送过去,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收,又给我们传了回来。多么好的藏族兄弟啊!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红军的团结,也是建立在严守纪律基础上的。在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个人野心膨胀,反对中央的北上方针,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之际,党中央坚持正确的原则,进行大量说服教育工作,团结了绝大多数人。通过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增强了党的团结,将我军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决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当前,我们国家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把各种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
,维护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深入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加大执行各项纪律的力度,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军令畅通,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正确的战略指导是红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关键

  战略指导正确与否影响战争的进程,决定战争的成败。“左”倾教条主义者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方针,使红军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几乎断送中国革命。第五次反“围剿”中,我们红3军团死守广昌这扇大门,与敌拼消耗,从一万二千人一下子伤亡二千七百多,锐减近四分之一。光我们第四师十团,就补充了三个新兵团,最后都打光了。所以,彭老总痛斥李德是“崽卖爷田心不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为掩护中央机关渡过湘江,我团坚决执行“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不顾一切牺牲”,“开辟西进的道路”的命令,在界首、光华铺一带架设浮桥并坚决扼守该地,又付出了重大伤亡。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初期红军受到损失的教训,纠正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历史性的选择,使中国革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得以转危为安。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大约是到云南扎西(今威信)地区后才听到传达的。在此之前,我们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心存疑惑,感到还是毛主席领导我们打仗痛快,为什么毛主席还不来指挥我们?遵义会议精神传达后,埋藏在心中的疑团就解开了,感到红军有了希望,革命有了希望,沉重的脚板似乎也变得轻快了许多。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弱小的红军,终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牵着国民党追剿军的鼻子走。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取得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的胜利。为什么会有这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关键是战略指导的正确。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敌情我情地形诸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扬长避短,因敌而动。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初期的严重失利,就是战略指导上不顾客观情况的变化,囿于本本,教条式地指挥,结果必定吃败仗。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中央与张国焘在北上还是南下问题上发生分歧。这也是关系红军前进方向的重大战略问题。北上之所以正确,南下之所以没有前途,根本的在于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将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靠近抗日前线的川陕甘地区,在解决主要矛盾方面有所作为,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才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从长征前后历史的对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战略指导艺术的“运用之妙”,深切地体会到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引人民军队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法宝,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长征胜利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党不拘泥已有的经验,不固守教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形成正确理论并指导实践的结果。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须坚持求真务实,自主创新,发扬党的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领导能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发展中的难题,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