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在最低气象条件下飞行实装演练(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11:46 科技日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5月17日清晨,东北某军用机场,浓云密布,云底高100米,能见度1公里。空军航空大学飞训基地最低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训练正在进行。 “66起飞!”飞行员刘春生大校第一个驾驶飞机加速前进,110公里,抬起前轮,170公里,飞机离地,直指苍穹。转眼间,一个又一个飞行员驾着战鹰起飞…… 这是该机种训练课目中难度最大的一项。飞行员只能通过仪表数据和地面导航在云中完成飞行,极易产生错觉。尤其在降落过程中,飞行员预先看不到跑道,当他穿云而出,看到机场时,距离跑道仅有1000米的距离,而这时要完成30多个降落动作,稍有失误就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这是对飞行员技能和心理的一次综合考验。 飞行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训练前,他们从人员的思想、技术情况到低气象训练特点,从修正偏差到特情处置,每个方面都有针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试飞模拟器,解决重点动作的操纵要领,让这些“种子”飞行员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回到本单位能“开花结果”。 “66请求着陆”,“可以着陆!”,指挥员下达口令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飞机。云中飞行的刘大校再次检查了起落架,飞向三转弯点,下滑,进入四转弯,他的飞机穿云而出,这是他起飞后第一次看到机场,调方向、调速度,短短的十几秒钟,他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全部着陆动作,随着飞机的轻颤,飞机落地了。 最低气象条件下飞行训练刚刚结束,指挥员就接到报告,一架“受损”战鹰需迅速重返“战场”———机务系统实装演练开始。 检查发现,飞机轮胎扎伤、螺旋桨轻微损伤变形,需马上更换。升起千斤顶卸下轮胎、使用自行改装的脱胎器脱出内胎……在机械师、机械员密切配合下,仅用2分18秒便完成了轮胎的检查、拆装和更换。随后,两名机务人员手持特殊工具,迅速完成了螺旋桨的拆卸、更换与定位。原来,这种“特殊武器”名叫“立式自动拆卸卡钳”,是该团机务人员在两全两训活动中的一项小发明,它可以在螺旋桨更换过程中,同时完成三个动作。一项简单革新,大幅提高了训练效益。 修复好的战鹰正要重返蓝天,我远距导航台却“遭到敌军严重干扰破坏”,为确保飞机起飞,需马上开设移动导航台。5名通信官兵接到任务后,立即驾驶导航车来到指定地点,进行油机发电、架设天线、电台改频、辨别信号……演练者有条不紊,观看者目不暇接。不到15分钟,一个移动导航台就全面开通,这比大纲规定的45分钟整整缩短2/3的时间。 在现场,航空大学校长李绍敏少将介绍说,航空大学牢牢把握“全、精、深”三个要素,立足现有装备、立足现职岗位、立足现有水平,区分层次和达标标准,确保让每名官兵都参与进去,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79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