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的洋上盾牌-宙斯盾终极解读上(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16:00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它已成为整个美国海军的洋上盾牌——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最有代表性的武器系统 ⊙ 美国海军装备的宙斯盾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海军武器系统计划之一,也是成功的舰载区域防御武器系统。作为美国海军在系统工程领域的典型案例,宙斯盾系统已经为各界认可,对它的信赖也不断增强,甚至连新一代的航空母舰都要装备它。 ⊙ 目前美国海军作为蓝水海军的远洋防空任务已大为减弱,为适应各种沿海战争的需要,新开发的宙斯盾系统必须集中力量对付掠海反舰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设法增强舰队协同作战能力并实施宽战区弹道导弹防御。 ⊙ 仔细观察和研究美国在整个宙斯盾系统研制、发展及作战使用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可以为我国海军研制舰载区域武器系统,打造自己的“中华神盾”起到借鉴作用! □ 敬 雄 慧 芹 ◆ 发展概况 冷战时期,为了对抗美国海上力量,苏联红海军在坚定又坚决要走向远海的司令员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的率领下,按照他一手制定的争霸大洋的海军战略和装备发展规划稳定而又迅猛的发展着。他们的终极目标之一便是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编队置于死地,绞尽脑汁研制着能够攻破美国防空网络的反舰导弹。在他们高速突防、重型大威力战斗部设计思想指导下,多种准弹道式或者低空超音速突防模式、不同的射程、不同的飞行高度和速度的反舰导弹在短时期内迅速问世,它们不仅装载于水面舰艇之上,而且也配备在潜艇和飞机等多种平台上,具有全方位威胁美国舰队的能力。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红海军提出反舰作战原则是先敌齐射、密集性导弹进攻。因此在对美国海军进行反航母作战时,苏联红海军必将在预定海域调集大量飞航导弹潜艇、常规/核动力鱼雷潜艇等水下力量为第一梯队,以多个水面反舰突击群在莫斯科级航母的配合下(实际上是直升机航母,其搭载的直升机用于反舰导弹中继制导和反潜)提前埋伏到预设战场海域。由他们为第二梯队和主力,协同潜艇多路、多域、多批次、全方位地发起密集导弹突击。并在强大情报网的支援下,以陆基远程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为左右翼,协以护航、清扫航路的歼击航空兵,配合水面舰艇、潜艇进行空中突击。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大舰队的核心,海军乃至国人的精神支柱之所在的航空母舰编队将面临来自空中、水面、水下等多维空间的打击。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也有长足发展,但按照1950年代发展思维模式下研制的雷达、导弹系统已经无法应付大量反舰导弹在同时或在以秒计算的极短时间内进行的攻击。当时美国海军装舰使用的主力防空导弹小猎犬、鞑靼人、黄铜骑士甚至后起新秀——标准SM-1型均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对于少数、单一方位上来袭的反舰导弹还能招架,但来袭导弹数量和方位稍多,便将限于照射雷达数目有限而顾此失彼、防不胜防。一旦有漏网之鱼窜入末端防御区内,哪怕只有1枚反舰导弹突防成功也势必会使舰队遭到致命的打击。究其根本,美国海军舰载防空导弹之盾无法抗拒苏联红海军反舰导弹之矛的主要原因是警戒、照射雷达系统的搜索、测定和跟踪速度太慢;防空导弹的制导方式和发射系统还不够先进;作战系统自动化程度低。 为此,美国海军在l963年11月提出的先进的“舰用导弹系统”(ASMS,Advanced Surface Missile System)研究项目,也就是后来宙斯盾系统的鼻祖。当时提出的需求是该系统应具有探测、跟踪和摧毁飞机、导弹和海上目标的能力。在要求提出后,美国海军又展开了长达2年的系统分析,研究未来15-20年内以航母为核心的水面舰队可能面对的威胁,认为:来自空中的威胁除了传统的飞机目标外,还包括苏联红海军新出现的突然在近距离跃出水面的潜射巡航导弹、在电子干扰环境下以高攻角俯冲的弹道/准弹道式空射巡航导弹等。来自水面最大的威胁是能够在地平线以下发射反舰导弹的水面舰艇。另外,随着苏联红海军潜艇力量的不断增强,新一代苏联核潜艇的航速快、噪音低、作战范围大,且数量众多,来自水下的威胁也在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认为必须对“舰用导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于是,直到l969年l2月才与美国无线电公司政府系统部门(RCA Government Systerms)签定了发展合同,并更名为“空中预警-地面综合系统”(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英文缩写为AEGIS,恰与希腊神话中宙斯(Zeus)等诸神使用的盔甲、盾牌是同一个单词,因此便俗称为宙斯盾系统(AEGIS system),不想此后宙斯盾反而成为了该系统的学名,就连雷西恩的广告上也只称宙斯盾,而不谈它本身的全名。在美国海军看来,宙斯盾作战系统就是可抵挡从四面八方同时袭来的敌方大量导弹,并能有效反击的坚固盾牌。 系统主承包商为美国RCA公司的政府系统分部,MK-99照射控制系统、SPG-62照射雷达和SPY-1A型大功率雷达发射机由雷锡恩公司生产。AN/UYK-7计算机为斯佩里公司的尤尼瓦克分部生产。AN/UYK-4标准显示控制台由休斯公司生产。计算机软件由计算机科学公司编制的。技术顾问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实验室。此外,还有数百家厂商参加了这项工程。 1972年3月末,RCA公司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协助下,完成了AN/SPY-1相控阵雷达样机的研制。1972年4月,美国无线电公司与海军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宙斯盾的设计工作已告结束。l973年初,完成了AN/SPY-l相控阵雷达天线的试验。同年l0月,完成了AN/SPY-1雷达的陆上试验,测量和分析了相控阵雷达的各种参数,并对显控台、计算机程序、系统间的接口以及数据链等进行了鉴定。 1974年起,对工程样机EDM-l宙斯盾基本武器系统进行了陆上试验,继地面测试之后,发展完成仅能于单通道、单象限运行操作的宙斯盾系统测试模型,然后在诺顿海峡号(USS Norton Sound,AVM-1)试验舰上进行长达3年的海上试验。l975年末,又研制出了EDM-3C工程样机,此样机装有与其它武器系统间的接口,从而可形成完整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大约与此同时,在RCA公司建立了作战系统工程发展站(CSEDS),用来对以宙斯盾武器系统为中心而组成的舰载作战系统进行合成和试验,并负责训练首装舰舰员。宙斯盾系统在测试初期系采用标准SM-1型导弹,成功地对付护岛神导弹及其它目标,由于1977年中期SM-2的原型开始生产,故在后来的测试中SM-1与SM-2两种导弹并用,并最终将宙斯盾系统使用的导弹推进到标准SM-2型。 宙斯盾系统最初计划首装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并装备专门为之研制的改进型弗吉尼亚II级核动力巡洋舰。但由于加利福尼亚级仅2艘,巨资改装投入与战斗效果提高不协调,而新建核动力的弗吉尼亚II级更是耗资不斐,在越战后限制军费的呼声中,以宙斯盾系统装备核动力巡洋舰的计划破产。经过一番争论后,最后决定在已经成型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基础上兴建提康德罗加级防空驱逐舰(后改为巡洋舰),并于1983年首装该舰,并全部装备了27艘该级舰。系统(不含导弹)每套造价约2亿美元(1985年币值)。从1991年7月起又装备了美国海军最新型驱逐舰阿利·伯克级。随后被日本海上自卫队引进装备金刚级驱逐舰。进入21世纪后,该系统又获得了西班牙F-100级护卫舰的订单。以AN/SPY-1系列相控阵雷达为核心,以SM-2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宙斯盾系统自首套系统服役至今20年间经过逐步的改进与升级后,陆续衍生出6种型号的基型(Baseline 0~6),目前正在发展第8种基型(Baseline 7),宙斯盾家族日渐旺盛。 ◆ 系统组成 宙斯盾系统是美国海军成功运用系统工程原则的典范,也是美国在电子工业、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诸多领域独领世界潮流的体现。全系统具有840部以上独立设备,其中包括l9台UYK-7计算机和20台UYK-20计算机,以及22个战术显示器(包括编队指挥官使用的)。系统主要由采用分布式结构的5个子系统组成:侧重于作战指挥功能的Mk-l指挥决策系统和MK-1宙斯盾显示系统,兼有作战指挥和武器控制功能的Mk-l武器控制系统,负责全舰的主要探测功能的AN/SPY-1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分系统以及MK-1操作准备和检测系统。 如果说AN/SPY-1雷达是宙斯盾系统的耳目,那么MK-1指挥决策系统就是整个宙斯盾系统的核心。自从60年代出现海军战术数据系统以来,情报的传递、处理和显示等都已逐步自动化,但指挥中的判断和决策仍然要由人来承担。美国海军研制宙斯盾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这方面的人工干预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减到最小。指挥决策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能力,可同时接收AN/SPY-lA相控阵雷达、AN/SPS-49对空雷达、AN/SPS-55对海雷达、AN/SPQ-9火控雷达、声纳、电子支援系统、卫星导航、数据链以及其它设备送来的目标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分类、识别并进行威胁判断,再根据单舰或协同作战舰艇、飞机的情况,由AN/UYA-4型显控台向武器控制系统传递指令信息,也可以根据指挥决策程序自动传递指令信息。 该系统的中枢是4台AN/UYK-7计算机和8个AN/UYA-4显控台,另外有变换装置、RD-281存储器和数据变换辅助控制台等辅助设备。作战原则管理功能是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核心,该分系统同时也决定全舰作战战术原则,并作出火力分配以协调、控制整个作战系统运行。由于决策系统采用计算机完成监视、识别和威胁判断,使系统反应时间很短,充分发挥了AN/SPY-1A相控阵雷达全方位探测的优势。该系统可指挥对空、对海和反潜作战,还能指挥协调与友邻舰艇的协同作战。 MK-1宙斯盾显示系统是面向指挥官的终端,布置在作战指挥室内。通过用4个(在驱逐舰上装2个)大屏幕显示器、l2个自动化战斗状态板、2个双人指挥显控台和2个单人数据输入控制台向本舰和编队指挥官综合显示工作和战术信息,以便于各级指挥官充分利用宙斯盾系统做出指挥决策。整个显示系统分成两个相似的显示组,每组有2个大屏幕显示器、一个双人指挥显示台、一个单人数据输入台和5个自动化战斗状态板。一组供舰上指挥官使用,另一组供舰上的编队指挥官使用。还有2个自动化战斗状态板设在舰桥上。大屏幕显示器的尺寸是107(107厘米),各个大屏幕具有单独的控制,能够同时独立地选定距离标尺、压缩航迹、航迹标记和偏置。自动化战斗状态板能列举多种信息,包括单个航迹的数据、己舰状态、武器清单、战斗力信息、环境数据、航迹一览表、使用原则要点和雷达搜索扇面。 在宙斯盾系统中,总的决策由MK-1指挥决策系统下达,指挥官的决定通过显示系统进行人机交互,另外一部分作战指挥功能和火控功能则交给了MK-1武器控制系统。它的任务是:根据指挥决策系统传来的指令信息和己舰武器状态,实施目标指示、指令发射和导弹制导等功能。为了减轻计算机运算量,系统只直接控制舰空导弹的发射,对其它武器系统,则通过该武器自身的火控系统与本系统对接后再进行控制。比如对舰炮就只给予目标指示,而射击计算和控制是由舰炮自身火控系统完成的。另外对水下目标的射击控制也由专用的计算机配合外挂的MK-116反潜火控系统和电子战系统进行。为了防止出现个别单位超越控制权限射击的情况,除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独立工作外,其余武器的使用必须经过武器控制系统统一控制协调。操作人员借助AN/UYA-4型显控台监视武器控制系统的自动工作状况,必要时进行人工干预。武器控制系统内装有4台AN/UYK-7计算机,令人惊讶的是,这4台计算机共用一个256K的存贮器,而且运算速度达到了150万次的速度,这在80年代已经属于顶级性能了!可见美国计算机产业的发达并非一日之功。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