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备动态 > 正文

米波雷达保障俄罗斯西部战略方向安全(组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0:41 人民网

П-12雷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П-18雷达


俄“天空-СВУ”米波雷达系统


阵地上的俄1Л13雷达

  2004年4月2日,北约正式决定吸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为新成员国,直接逼近了俄罗斯西部边界。北约开始培训波罗的海三国军队各级参谋部、部队,帮助它们按照北约标准对军事基础设施进行重建,采取联合行动,特别是在情报系统、武装力量行动战役保障和后勤保障系统方面,从而对俄西部战略方向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因此,能及时向俄军政领导提供西部战略方向局势变化的预警雷达在情报侦察和国家安全保障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北约东扩至俄西院门口之后,严重挤压了俄战略空间,俄罗斯欧洲地区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战略纵深,北约将在新的战区内组织战斗培训和战斗协调,制订整个联盟所有类型空中、地面、水上运输工具向集结和部署地域输送兵力和设备的程序和操作方式,保障完成开发新战区所需要的全部任务,特别是在俄边界地区进行侦察、监视、巡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对抗。其中,对俄情报侦察活动将非常频繁,强度和密度都将增加,特别是针对俄欧洲地区战略纵深的电子侦察,当然,许多行动要秘密进行。另外,在不久的将来,北约还将制订各种计划和任务,在俄西部边界地区进行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演习,演练各种对抗科目。

  北约南扩因素也不容忽视。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市已经建设成为北约重要的海军和空军基地,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北约标准,战略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有助于北约继续加强对黑海和亚速海水域的控制,北约军舰和飞机已经开始在从塔甘罗戈到阿德列尔市的广阔地区,在高加索方向,对俄进行海上和空中边界侦察和监视。在格鲁吉亚向北约开放机场和空中走廊之后,北约侦察航空兵沿南部边界对俄进行侦察飞行也将成为极其平常的事情。

  在北约步步紧逼,战略空间和防御纵深急剧压缩的情况下,俄防范、制止各种威胁的反应时间急剧缩减,俄联邦乌拉尔地区以西的任何军事和经济目标安全威胁空前增加,可能会遭受空天进攻兵器毁灭性的火力袭击。所有的这一切都迫使俄罗斯军政领导重新评估西部战略方向防空部队和装备的战备能力,特别是雷达侦察系统的预警能力,以争取较充足的时间,保障及时高效地摧毁来犯之敌。

  苏联时期,所有防空军值勤部队和设备行动细则都规定,在敌方或不明空中进攻兵器在距离俄国界50公里的区域飞行时,进入全面戒备状态的俄防空军歼击航空兵飞机应立即升空,该地段的防空军值勤部队和设备应提高战备等级,进行必要的电子侦察,一旦空中进攻兵器侵犯俄空中边界,指挥系统立即指挥歼击机进行拦截,在拦截失败的情况下,将指挥防空部队击溃可能的袭击。

  如今的俄罗斯防空值勤部队,同样采取上述行动方式。只是,需要加强西部战略方向的兵力部署和资源配备,特别是要增强情报侦察和雷达情报自动化搜集与处理系统的实力,并对西部战略方向进行军事、经济能力鉴定,保障以最小经济和军事支出达到最大战略防御效果。

  西部战略方向的常备部队要借鉴苏联时期在执行类似任务方面的经验,使用一切侦察设备(特别是雷达侦察),最大程度地控制北约成员国相邻边界地区及战略纵深的军事动态。为此,必须为空军防空军无线电技术部队研制和装备各种类型的现代化雷达设备。

  在俄无线电技术部队装备的各种雷达中,米波段雷达最为普遍,其主要特点是可靠性较强、生产工艺良好、价格相对不高、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稳定性能突出。

  苏联首批米波段雷达是在1947年由下诺夫哥多德无线电技术科研所研制的,到上世纪50年代,已经研制出了П-8、П-10、П-12雷达,随后研制出了П-12НП、П-18、П-18М改进型雷达,在近40年的时间内,共生产了约1万套,并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959年,苏联无线电技术部队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П-14新型雷达站,侦察能力极强,甚至能够监控轨道航天器降落(从高空70-80公里)和着陆的全过程,防空部队多年来一直使用П-14及其改进型雷达执行这一特殊任务,这种雷达使用简单,安全可靠,成为沿原苏联边界,包括极北地区、岛屿、荒漠等地,最主要的情报侦察和导航手段。

  1961-1968年间,苏联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复杂探测信号的专用雷达П-70,这种雷达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装配在两层楼房内,天线尺寸较大,宽50米,高30米。由于探测信号能量较高,雷达发现敌方空中进攻兵器的极限距离增加到了400公里,苏联共生产了11套这种类型的雷达,全部在边界地区执行情报侦察和预警任务,每套雷达站可覆盖750-800公里的空中边界。

  60年代,由于雷达领域的科技突破,苏联研制成功了“防御-14”型高质量抗干扰雷达,性能提高了数倍,苏联研制的C-200防空导弹系统就采用了这种雷达。“防御-14”雷达侦察预警能力超强,并多次得到了实战应用。1983年,美国在联邦德国境内部署了“潘兴-2”战役战术导弹,对苏联境内目标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传统侦察设备无法发现、捕捉并锁定这种战役战术导弹的飞行轨迹,而且,“潘兴-2”导弹从发射到飞抵苏联中央工业区重要目标的时间不超过10-12分钟。苏联面临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考验,1983年底,由两套“防御-14”雷达和4套无线电测高计组成的搜索和跟踪系统设计草案研制成功,1984年2月,在演习场内成功完成了试验任务,这种系统能覆盖“潘兴-2”导弹可能发射的所有方位区域,并对可能的导弹发射进行不间断的侦察,由于采用特殊技术处理,发现这种战役战术导弹发射的概率非常高,能在各种大量空中目标和干扰反射背景下,不断调整和增加探测方位角,发现目标,无线电测高计能保障对“潘兴-2”战役战术导弹上升阶段到第一级分离阶段间的跟踪。

  70年代,下诺夫哥罗德无线电技术科研所开始研制米波段无线电三坐标雷达,这种雷达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先例,研制进程比较复杂,要在当时最新科技发明基础上,寻找最佳设计方案,满足大量几乎相互矛盾的技术要求。1982年,以总设计师扎切彼普科伊为首的研制集体终于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新型“天空”雷达站经过国家试验后,开始装备防空军无线电技术部队。在“天空”三坐标米波雷达研制过程中,有40多项发明获得了专利,并奠定了新型空间搜索技术的电子学基础,新型“天空-У”米波段雷达研制集体还于2004年获得了俄联邦国家奖,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米波段数字相控阵环视雷达。国外在数字相控阵雷达研制和试验方面的工作开始于1982年(如英国普莱西雷达有限公司研制的MESAR舰载雷达),1986年试验工作结束,开始装备部队。

  新型“天空-У”雷达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米波段雷达的所有优势:能使用较小的天线元件,装配大面积天线阵,采用单通道接收传输系统,在相对不大的费用支出水平下,实现最大目标搜索距离;实质性地提高了搜索距离,能精确测量现代化及前景空中进攻兵器的坐标,由于能高效反射目标表面,对小型目标(导弹、弹头)和隐形目标的搜索能力较强;由于因水文气象而形成反射的强度较小,事实上克服了雷达性能受制于气候条件的缺陷;敌方在研制反辐射制导导弹摧毁这种雷达系统、米波段干扰施放设备方面的研制难度极高,确保了其在无线电对抗中的优势。

  美军在改进B-2A战略轰炸机时,花费了巨额资金,敷设了新型吸波涂层,采用了最佳机身隐形设计,试图最大程度地减小飞机有效散射面积,降低辐射水平。但是,系统改进和实战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隐形措施在数十厘米或更短波段的无线电波中效果明显,但在米波段内的效果比较小,这在1999年南斯拉夫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南联盟防空部队根据米波雷达及时掌握的情报,发现并摧毁了美军一架F-117A“夜鹰”隐形战机,粉碎了美军隐形战机不可摧毁的神话。

  多年实践经验证明,米波雷达在空中情报侦察和控制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障了各种情报侦察、防范空中威胁等任务的完成,成为针对北约的强大遏制力量。俄设计、研制出的米波雷达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又开始根据空间监视和情报处理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协调各种波段的雷达系统,组建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的情报侦察、目标指示及导航系统,保障提高战略侦察和预警能力,防范来自北约国家的潜在空中威胁。(林海)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