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国自产歼八战机6种主要系列改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07:33 现代兵器
详解中国自产歼八战机6种主要系列改型(图)
早期型歼八I战机机首特写

  群 英

  歼8从1965年开始研制至今经历了41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和中国航空技术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持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改进型。这些改进型在中国国防安全和科研发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歼8昼间型歼8昼间型是歼8系列飞机最初发展完成的型号。如果严格从设计性能指标上来讲,歼8昼间型并没有达到最初要求,在总体技术上只是一个降低了部分性能指标的过渡产品。中国空军最初计划中的歼8是一种兼顾防空拦截和空战的超音速全天候战斗机,但是因为国内电子工业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军事技术需求的客观情况,原计划为歼8战斗机研制的火控雷达到该机试飞完成时仍然没有满足设计要求。

  歼8的设计目标是用来对抗国外第二代战斗机和第一代

超音速轰炸机。虽然使用226雷达测距仪的歼8昼间型在航程和飞行性能上比歼7有明显改善,但是该机作战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面对苏联米格一23战斗机和图一22M超音速轰炸机的威胁,为使部队尽快熟悉

  先进战斗机的技术条件和提供战术验证平台,中国空军少量采购了部分歼8昼问型以满足紧迫的国防安全要求。歼8如果按照技术标准和使用条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型号,第一个型号就是歼8的昼间型;第二个型号是在歼8昼间型机体上部分采用歼8 I的雷达和电子设备所生产的改进型战斗机,因为这个型号可以将226测距器和SL一4雷达互换,所以也被称为“一壳两用机”;最后一个型号是利用歼8昼问型改装的歼8E超音速侦察机。

  歼8I 80年代初期,通过换装性能较好的单脉冲雷达等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改进后的歼8全天候战斗机被命名为歼8 I。该机改装sL一4单脉冲雷达,原机身前油箱的部分位置改装为航空电子设备舱。歼8 I的飞行性能和技术参数与歼8基本相同,但是因为增加的部分结构重量和内部油量略为减少,在航程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格斗空战性能一直是中国战斗机所强调的要点,歼8 I在设计时将原歼8的2门30毫米炮更换为2门23毫米双管航炮。23毫米炮的单发弹威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因为该炮有更好的弹道性能和4倍单位炮弹发射量,在近战火力性能上比歼8有了明显提高。歼8 I配用了改进型“霹雳”一2乙近距空空导弹,基本解决了早期“霹雳”一2导弹性能不可靠的问题。不过,歼8 I没有装备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在航空电子设备上具备了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但机载武器却不能满足全天候作战要求。歼8 I的技战术性能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指标,但是该机在设计定型时已经有性能更加完善的歼8Ⅱ开始进行试飞,所以产量不高,生产时间也相对较短。

  歼8 Il 中国航空技术发展正在政治动荡和技术困难中痛苦挣扎的时候,国外战斗机技术正是突飞猛进的“黄金时代”。70年代末期完成的歼8在整体技术水平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战争的要求,而歼9的研制却因为技术难度过大而被迫下马。为了提高国产战斗机适应现代化空战的能力,航空部在1979年提出了《关于对歼8飞机进行全面技术改装可行性论证的通知》,601所根据这个通知开始对歼8大幅度技术改进进行研究。当国家军委在1980年开始下达研制对付米格一23的新型飞机研制任务时,歼8大改的技术方案已非常成熟完善。大改方案在1981年被命名为歼8Ⅱ,原型机于1984年首飞。歼8Ⅱ由此成为了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一种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战斗机。

  歼8Ⅱ在设计上采用了两侧进气道和推力增加的WP一13Ⅱ

发动机,并且在设计中把提高全天候拦截和格斗空战性能作为改进的重点。改进后的歼8Ⅱ在中低空飞行性能上比歼8有明显提高,综合作战性能完全达到了压制米格一23战斗机的要求,并且在基础设计条件上还具有很大的改进升级潜力。

  为了适应国防安全需要和提高战斗机部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在完成了歼8增程型的研制任务之后,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还在歼8 II的基础上发展了可空中加油的改进型——歼8D。歼8D空中加油型战斗机采用了可拆卸固定加油管,作战半径提高到1000公里以上。如果降低作战半径要求,还可以取消机翼下的副油箱,提供全机6枚导弹的最大武器外挂量。空中加油技术的成功应用明显改善了歼8Ⅱ的综合作战能力、扩展了战斗机部队的作战范围,更好地保证了中国国家安全和日益增强的海上权益要求。

  歼8ACT/ll ACT歼8系列战斗机的机体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比较大,这就使其成为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中最重要的验证平台。中国新型战斗机的很多先进材料技术、动力、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都是通过歼8系列作为基础试验平台发展完成的,其中两型ACT技术验证机在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上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最为明显。

  ACT(主动控制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一种先进飞行控制技术,采用该技术的战斗机可以明显提高飞行性能。为了发展中国自己的航空飞行控制技术,为中国自行发展的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进行技术储备,在经过早期歼6改进型技术验证机的初期试验后,采用1架批生产的歼8 I战斗机改装为歼8ACT技术验证机,并且在这架歼8ACT上完成了中国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由模拟到数字的技术进步。

  歼8ⅡACT利用性能更好的歼8Ⅱ战斗机的机体,应用了放宽静安定度、无备份全电存在系统和火一飞一推一体化技术。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的歼8ⅡACT技术验证机,展现出了中国航空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证明了中国航空科研单位已经有能力为自行发展的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提供完全符合技术和战术要求的飞行控制系统。由歼8 11 ACT验证和发展的一系列先进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到新一代国产高性能战斗机的研制之中。

  歼8 IIM歼8Ⅱ是作为中国空军装备更新的重点项目来进行发展的,但是80年代末期军费紧缩政策和配套成品性能不稳定问题,使国家订货数量较少,生产该机的沈飞一度在经济上面临非常困难的情况。当时,多个来自国外的用户开始对歼8Ⅱ的性能进行了解,并且在考察后对该机的性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为了提高中国飞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部分承担飞机制造厂的维持费用,沈飞公司和飞机研究所联合部内其他厂、所,在1993年开始正式发展歼8Ⅱ的出口型。歼8Ⅱ出口型在最初论证阶段被命名为歼8ⅡB,最后被确定为歼8ⅡM。歼8ⅡM基本上保持了歼8Ⅱ的机体和大部分成品,采用了引进俄罗斯“甲虫”雷达和R一27中距空空导弹,并且应用了推力增强的WP一13B发动机以抵消改装后结构重量增加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改装设计后的歼8ⅡM具备了较好的迎头拦截和下射攻击低空目标的能力,并且在使用R77导弹时还拥有同时打击2个目标的能力,在机载雷达和武器系统的整体性能上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的中期型基本相当。歼8ⅡM还明显提高了综合作战性能,在雷达和武器系统的维护上也可以和俄罗斯飞机相兼容。但是,因为俄罗斯航空武器系统在多次局部战争中的拙劣表现,导致歼8ⅡM的市场认同度较差,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该机的出口前景。2004年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的歼8ⅡM据说已经采用了国产雷达和高性能导弹武器,不但使该机摆脱了俄罗斯系统在国外应用口碑不佳的阴影,而且还使综合作战性能在原由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不过,这一期间白白浪费的5年时间却严重影响到了歼8ⅡM的出口前景。

  新一代歼8战斗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批量生产歼8系列战斗机已经长达25年,这个期间里国际战斗机技术已经获得迅速发展,与歼8Ⅱ技术水平相当的二代战斗机大多从发达国家退役,三代战斗机也开始成为现代化空军的主力装备。如果把歼8Ⅱ按照三代机的标准来比较的话,可以说该机在技术上已明显的落后于战术使用要求。

  歼8Ⅱ虽然在战术和技术性能上与第三代战斗机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中国目前战斗机装备环境却使该机仍然拥有发展空间。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面临着很大的装备更新压力,战斗机部队现役的大量过时战斗机需要替换,而中国引进和生产的三代战斗机又不能迅速满足更新需要。现实的军事形势和装备技术条件要求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必须采用高、低搭配的装备形式,来迅速改善战斗机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歼8Ⅱ作为一种综合技术水平较好又相对便宜可靠的机型,在批量生产和改进上完全可以国内自主。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歼8Ⅱ系列战斗机在我军装备三代战斗机的同时,在特殊的国家安全条件和军事体系下仍然存在重要的装备和使用意义。

  在庆祝航空工业建立50周年的宣传资料中,以及2004年珠海航展的宣传片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歼8Ⅱ改进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采用带有防雷击分流条的黑色雷达天线罩,在机翼外侧增加了一片翼刀,机身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天线罩和探头。根据这些外形上的变化,虽然没有获得这种新型号的确实资料,不过应该可以分析出是一种采用新型航空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改进型。歼8Ⅱ的飞行性能在二代战斗机中处于较高水平,与三代机的差距并不明显。如果能够适当采用改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系统,歼8Ⅱ完全有能力与三代战斗机的中期改进型相对抗,而且其低廉的成本价格和维护费用也比较适合中国国防安全的需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