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比其它的军事系统的生存力更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9:51 东方网
航母比其它的军事系统的生存力更强
美国海军战舰发射导弹

  跟踪航母

  即使发现航母也不能满足打击要求。因为发现航母,必须采取一系列决策发射武器,然后武器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飞抵航母所在区域。当这一切发生时,航母在运动,在30分钟的时间内,它可能机动到面积为700平方英里的环形区域的任一处。在90分钟内,机动到面积为6000平方英里的区域中。如果高速直线运动,航母每天能行进700海里。

  为了跟踪航母,对手必须综合陆基、海基、天基和空基的传感器,不断对航母追踪。此外,跟踪必须精确,便于在攻击武器飞抵航母附近时提供航母位置的坐标。这一点即使美国也难做到,更不用说其它国家了。

  四类传感器能用来跟踪航母:雷达、声响设备、光电设备和电子侦察。雷达一般采用直线探测。声响传感器获取目标产生的噪音,然后确定位置。照相侦察卫星等光电传感器获取目标可见光或红外图像。电子情报传感器搜集航母舰载装备传输的信号。

  每类传感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天基或空基雷达跟踪移动地面目标,在白天、黑夜和各种气候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在2010年前装备天基雷达,美国已经推迟部署究天基雷达

星座的计划。“联合星”监视飞机和“全球鹰”无人机等空基雷达在短期内要比空基地雷达更加可行,但其探测范围有限,也易被拦截。至于潜在对手,它们在空基雷达方面的技术也不太成熟。

  陆基雷达在短期能探测航母,但在提供瞄准数据方面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分辨率不够,很难把一艘航母与一艘油轮区别开来。二是雷达使用大型固定天线,战时易受攻击,不易在战争初期幸存。

  放置在海底的被动式声响传感器通过监控声响跟踪航母。但是这些传感器的分辨力和可靠度与传感器放置的密度相关。在数以百万平方海里的海洋中部署密集的传感器,其费用是大多数国家承受不起的。战时,这类传感器还可能受干扰、主动欺骗等措施的影响,并可能被直接摧毁。声响传感器在霍尔木兹等咽喉地带可以发挥出有效的阻止作用,但是广袤的西太平洋用途不大。

  电子情报搜集系统的价值也不明显。航母传感器、通信设备和其它舰载系统都产生大量电子信号。理论上,电子情报搜集手段可以用来跟踪目标。但海军制定战时电子信号管制措施,且电子情报搜集系统易受干扰和欺骗。因此声响监控系统、电子情报搜集系统并不是跟踪水面舰只的最佳方案。

  天基光电传感器是跟踪航母的重要手段,美国和其它国家发射了图像侦察卫星,形成了星座。但这些系统费用很高,技术也复杂。例如,如果需要在中国南海进行持续的跟踪,就需要3个波段的138颗卫星(每个波段46颗)以40度的倾斜极地轨道运行。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不可以在未来20年中部署如此多的侦察卫星,即使部署,也只可能部署少量卫星,可覆盖西太平洋地区的一部分海域。天基传感器系统在战时也会受到美国的攻击。无人机上的光电传感器能够监控航母。但无人机易受攻击,再加上侦察范围有限,也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突破防空系统

  四类武器可以直接攻击航母:一是飞机、舰只和陆上基地发射的远程巡航导弹,二是舰只和陆上基地发射的弹道导弹,三是装备尾流自动导引鱼雷的柴电潜艇,四是漂雷或系留水雷,但是航母战斗大队密集、复杂的防空系统可以应对这些武器。

  就防空来说,保护航母要比保护陆上基地要容易,因为航母可以机动,且四周是平坦的海洋,传感器的效能可发挥到最大。陆上基地大且不能移动,还可能受地理障碍物的影响,不利探测威胁力量。

  航母战斗大队的最外层(一般离航母几百英里)有E-2C“鹰眼”空中监视飞机和舰只装备的宙斯盾雷达为航母提供对手的攻击信息。攻击方如果渗透至更近处,就进入航母等装备的各种传感器的探测范围。随着海军向网络中心战转型,航母战斗大队的防空传感器将综合到合作打击能力中。系统迅速综合、过滤、传输来自空中和水面雷达搜集的信息,提供周围空域的合成图像。航母战斗大队共享战场空间的图像,极大提高了生存力,即使隐形、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也不太可能逃避探测。

  在侦察系统的帮助下,防御武器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在最外层,防御武器包括装备空空导弹的舰载拦截机。在更里一层,宙斯盾驱逐舰和巡洋舰上装备的地空导弹与拦截机一道执行防御任务。在最里一层中,还有航母自身携载的导弹、密集阵武器系统(一管20毫米加特林机炮,每分钟能发射4000发)、诱饵和电子干扰设备。

  在大规模的冲突中,航母战斗大队在发动大规模攻击之前将会寻求摧毁对手的传感器系统和武器。即使不能全部摧毁,对手的巡航导弹也不太可能穿透航母大队的多重防御系统。尽管巡航导弹越来越先进,但是美军正在研究合作打击能力等新型防御系统,并对E-2C的雷达进行现代化改装,这使航母更加不易受攻击。

  弹道导弹

  除有人飞机和巡航导弹对航母构成威胁外,中国、伊朗、朝鲜等30多个国家拥有战术和战区弹道导弹,这也是航母的一大威胁,因为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比巡航导弹快,降低了航母的机动性优势。

  美国海军将会在2010年以前配置各类应对战术和战区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例如升级宙斯盾作战系统的软件,为“鹰眼”飞机装备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减小敌弹道导弹带来的挑战。

  实事上,未来20年弹道导弹构成的威胁会较小,潜在对手的弹道导弹的弹头缺少终端制导能力和机动能力,在飞行最后阶段不能自动导引至航母。并且弹道导弹重返大气层产生高温给弹头的制造带来技术挑战。攻击方虽可以使用数千个弹头构成弹幕,对航母造成损害,但是潜在对手都不会使用这种方式攻击一艘航母。即使这么做,其费用将会比航母本身费用要高得多。但是弹道导弹终端制导和机动能力的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就可能给航母造成威胁。

  突破海上防御

  考虑到航母综合防空系统优越性,对手可能使用水雷和潜艇从海面上攻击航母。航母在海面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漂雷和系留水雷。目前,每个近海国家都装备水雷,并且十多个国家还出口水雷。水雷比其它弹药便宜,使用也方便,能给航母造成相当大的损害。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提升了新型水雷的效能。

  但是水雷也存在局限性,沉底水雷在深度超过600英尺的海中其作战效力就大大削弱。而漂雷又易被发现。此外,成百上千的水雷一旦布放,在对手舰只造成威胁时,也会给自己的舰只造成威胁。

  布放在浅水区和霍尔本兹海峡等咽喉区的水雷给航母造成的威胁要大得多,只有当这些海域的水雷被清除后,海军航母才能在这些区域活动。为应对水雷的威胁,美海军投入巨资研究各种扫雷系统。在2010年以前,每个航母战斗大队将装备空中激光水雷探测系统、空中和水面感应扫雷系统、空中扫雷系统、快速空中水雷清除系统和拖曳式水雷探测系统,和能自动发现和摧毁水雷的无人水下航行车。

  航母战斗大队装备数量如此之多的水雷对抗系统,因此水雷很少有机会真正攻击到航母。即使攻击到航母,给航母造成严重损害的可能性会很小。例如,尼米兹航母有数千个隔离舱,并且安装沉重的侧装甲,可改变水雷爆炸力的方向。

  航母面临的另一类水下危险是装备先进弹药特别是尾流自动导引鱼雷的潜艇。中国、伊朗等国家正在获得噪音非常小的潜艇和先进鱼雷。在靠近这些国家海岸线的浅水区跟踪和攻击这些潜艇对美海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海军装备大量反潜系统,这些系统能从飞机、水面作战舰只和潜艇上使用。其中最有效力的新型系统是无人水下航行车和高级可部署系统。高级可部署系统是一种便携式水听器,它能探测到最安静的潜艇。这些系统与美海军新型核攻击潜艇、水面舰只的反潜系统综合使用后,美海军在2020年时会继续保留水下霸权。美海军在水下的主导地位部分来自于对先进技术的投资,部分来自于部队严格的训练。而潜在对手没有美军的设备先进,训练也达不到美军的标准。

  即使有多层水下防御,美海军航母和对手的潜艇相遇机会不能完全被忽视。考虑到这一点,航母的设计包含鱼雷侧面保护系统,这种系统能有效应对任何小型或来自侧面的攻击鱼雷。航母的重型装甲和复杂的隔离舱使鱼雷的攻击所造成的后果局部化,减小瘫痪性毁坏程度。

  航母所面临的另一个威胁就是其它国家同样面临的建立和维持一支战术有效的潜艇部队,单纯采购现代潜艇不会自动形成水下战能力,这需要多年的训练,合格的乘员和专业化的领导和其它素质。

  结束语

  航母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但是在评估潜在对手成功攻击航母所面临的挑战时,很明显航母比其它的军事系统的生存力更强。航母很难被发现和攻击,多层复杂的防空和海上防御系统很难被突破。即使攻击方能攻击航母,航母的内在的恢复力也减少被毁坏的程度。

  即使航母易受攻击,决策者也会找出替代方案来执行本应由航母去执行的任务。在未来20年里,无人机或重返大气层航行器可能在全面攻击任务中替代舰载机。但是今天无人系统缺乏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因此讨论航母的易受攻击性,必须认识到这些舰只对目前战略的重要性,以及近期它们的替代方案如何。幸运的是航母是生存力强,并且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会更强。航母在史书中加入无畏舰和骑兵的行列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但是它们现在还是一座不可缺少的通向光辉未来的桥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3,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