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新闻评述 > 正文

海外评中国海上威慑战略 已下水两艘商级核潜艇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 09:52 人民网
海外评中国海上威慑战略已下水两艘商级核潜艇

中国海军新型宋级潜艇编队航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我坚信,有一天当中国海军真正实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制敌于海洋之中”时,整个世界就不再会为一起莫须有的海上相遇事件而大惊小怪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尉 邢蓬宇

  【编者按】近期,美国《华盛顿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中美两国海军舰船海上相遇的
耸人听闻的不实报道,并借机掀起了一股两国海军对峙太平洋的论战,国内媒体对此也多有报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作为一支不断发展的海上力量,伴随着国家崛起必然会逐步突破以往的重重阻隔,向广阔的海洋进发。暂且不论《华盛顿时报》的报道如何严重失实,单就公海航行而言,既然是公海,自然是各国舰船都有自由航行的权力,即便有舰船相遇,实在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美国媒体之所以借机热炒此篇报道,其思想根源在于美国人遇到了海上新兴力量时的惶恐与恼怒。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大洋上鲜有敌手,早就当惯了海上霸主。而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崛起却成为美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美国人应该认识到,今日之中国海军早已远离了那个“坐地看海,不争大洋冲突、只专海口设防”的年代,走向大洋,走向世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

  

人民网军事频道发表此译文并不表示赞同原作者的观点或证实文章内容,而只是向国人引进一个全新的视角,仅供读者参考。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原作者伯纳德·D·科尔博士(Dr. Bernard D.Cole)为美国研究中国海军问题的著名学者。翻译邢蓬宇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研究生,中尉军衔。

  1994年10月,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黄海游弋时,探测到水下的无线电通讯,

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开始进行追踪,结果证实是一艘正在返航途中的中国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SSN)。中国潜艇的艇长和岸上高层指挥当局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解放军海军完全不熟悉美国和苏联海军在冷战期间所采纳的被双方接受的海上相遇程序。几乎就在12年后,“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再一次在出海时,与一艘中国宋级柴电混合动力潜艇相遇,中国潜艇在距离航母大约5英里处上浮出海面,之后被“小鹰”号航母的一架飞机发现。

  两次事件中,中国潜艇部队的表现说明,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而这一过程可以追溯到1996年台海危机时华盛顿的军事反应。当时,两个航母战斗群被部署到台湾附近的海域,作为对北京进行的针对台湾的两栖登陆演习和导弹试射的反应。当时,解放军海军将领不得不承认在面对美国海军的干涉时,应对能力不足的现实,之后中国的文职领导人和海军将领谨慎地选择了一条发展足以能应对这一挑战的能力的道路——潜艇部队即使不能击败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也能够实现“海上威慑”的目的。与其要与美国海军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强行相抗,中国选择了一条建立一支足以完成特定国家安全目标的海军潜艇部队的道路。☆

  解放军重视反航母作战 大力发展潜艇部队

  解放军海军的战略家们相信,航母是美国海军的力量之源,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维持军事存在的支柱”,同时也是其弱点所在。他们承认航母编队的强大火力,但是也意识到美国仅仅部署了11艘航空母舰,因而它无法承担在任何一次敌对行动中即使是损失1艘航母的代价。因此,包括经常进行的反航母演习,

  中国已经将重点放在发展潜艇部队方面——他们认为这一作战平台是对抗航母的最有效手段。在过去10年中,北京已经从俄国购买了新的基洛级潜艇,同时也建造了5艘新型潜艇。这一决策还因为以下情况而备受推崇:在冷战后期,美国海军的反潜能力——包括技术、战术、装备,尤其是在发现并跟踪苏联潜艇方面十分精通,但是这些能力随着对手的消失(苏联解体,俄罗斯海军衰落)令人惋惜地萎缩了。尽管这一可以理解但令人十分痛惜的衰落目前已经停止,但是要恢复以往的反潜战能力,尤其是对航空母舰而言,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潜艇、担任反潜任务的舰船和飞机的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军队承担着全球反恐战争任务。

  中国的海军将领希望利用他们所认为的美国航空母舰的弱点,将潜艇逐步地部署到远离中国海岸的海域,在更靠近美国或者日本的海军部队处,遂行测量、侦察和反航母任务。这些将领们相信,中国任何针对台湾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很可能引起美国的军事反应,将航母战斗群部署到相应海域。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积极的近海防御”实现“海上威慑”的目的。这种战略的实现,需要潜艇部队在东海海域游弋,以便迟滞或阻止美国航母编队的推进。美国海军指挥员对潜艇造成的威胁十分警惕,很可能被迫进行耗时的反潜行动,以确保舰船向台湾附近的作战海域航行时的安全,以及一旦部署到位后的驻泊安全。

  解放军海军分为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三支舰队都配有新型潜艇。但是,新型的核动力潜艇都配备给了北海舰队。这很可能反映了北京的意图,一旦形势需要,这些战斗力最强、航行距离最远的舰船将被快速部署到东海中预想的美国航母编队可能进行干预的海域。

  解放军海军拥有的5艘汉级核潜艇型号较老而且噪音很大,它们很可能随着新建的商级(Shang class)核动力攻击潜艇(093型)的服役而逐渐被取代。目前,两艘商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已经下水,其余的正在建造当中。包括商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在内的中国海军的新型潜艇,都将装备从俄国采购的现代化鱼雷和可在潜航状态下发射的反舰巡航导弹。这些俄制反舰巡航导弹为“Sizzler”,型号SS-N-27B,装有70公斤的高爆弹头,可打击16海里远的目标。该型导弹在发射后先以亚音速状态贴海飞行,直到接近目标时,导弹加速至超音速状态并爬高以弧形的飞行轨迹冲向目标。弧形的飞行轨迹是专门为对付航空母舰的护卫舰船上装备的“宙斯盾”系统而设计的。

  侧重于对水面舰艇的攻击表明,解放军并不打算使它的新型潜艇成为对美国或别的敌对方潜艇进行定位、攻击的“潜艇杀手”,而是主要使用它的新型潜艇部队对付美国的水面舰艇部队。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十分欣赏美国的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中美急需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

  除了上文提及的两次海上相遇事件——1994年汉级核动力潜艇以及2006年宋级常规动力潜艇与“小鹰”号航母相遇,第三起事件发生于2004年11月。这次的偶然事件也许更能表明解放军潜艇部队的新树立起来的信心和所具备的能力。2004年,一艘汉级核动力潜艇离开母港后向关岛驶去,该潜艇在环绕关岛航行一圈后,径直闯入日本冲绳海域,随后上浮返航回国。

  1994、2004、2006这三起事件是否都是中国领导人或者是解放军海军将领有意而为之的呢?很明显,1994年的海上相遇事件不属此类,当时北京命令战斗机紧急起飞以“保护”潜艇,这是对海军在公海相遇缺乏了解的表现。然而,2004和2006年的两起海上相遇事件也许是中国有意的行为,目的是向美国或是向日本“传递信号”,即解放军的潜艇部队已经有能力跟踪敌方的水面舰艇。事实上,北京也许在利用这些相遇向华盛顿传递信息,使其在考虑对台海事务进行军事干涉时更为审慎。

  海上相遇事件是否会对解放军海军或美国海军造成危险?在这几次事件中,不存在直接危险,既没有发生舰船碰撞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然而,3起相遇事件确实表明了尽快建立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MMCA)的迫切性,但相关会谈自1995年后就陷入僵局。冷战时期,美苏签署了《海上突发事件协议》(INCSEA),该协议在减小两国海军舰船和飞机发生突发事件方面,被证明十分成功,从而也降低了因为一些微小的海上突发事件而导致紧张局势出现的危险。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MMCA)的建立,其标准和准则对双方而言应该是平等的,但是目前北京尚未签订一个类似于《海上突发事件协议》的计划,因此未来爆发不确定危险的可能性就依然存在。

  如果中国试图通过2004年的汉级核潜艇和2006年的宋级潜艇事件向美国“传递信息”,那么它也许还没有吸取到应有的“教训”,北京对其未被证明的潜艇部队能力充满信心。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通过2004和2006两起事件表现出来的中国潜艇部队在专业素质和战斗力方面的巨大进步,也不意味可以不重视北京决心使用潜艇部队作为实现“海上威慑战略”的立场。

  在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中,中国确信潜艇是对抗美国海军(或其他敌对)力量的最好作战平台。★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