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阿富汗中部地区成塔利班武装“新乐土”(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13:21 人民网
阿富汗中部地区成塔利班武装“新乐土”(组图)

美军引爆塔利班留下的“土地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阿富汗中部地区成塔利班武装“新乐土”(组图)

美军猛烈炮击塔利班阵地

  2001年10月7日,美军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空袭行动,拉开了“反恐怖战争”的序幕,在当地武装配合下,喀布尔的塔利班政权迅速土崩瓦解。新的议会和总统随即通过大选产生,白宫上下更将阿富汗称作“成功转型的代表”,但时至今日,这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局面仅能维持在首都喀布尔附近,其他地区依然同塔利班治理时期差别不大。在靠近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甚至被当地人称为“圣战者之国”,成为各种极端势力出没的天堂,很多人相信,“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登就在这里“隐居”。

  自从塔利班政权倒台后,西方各国纷纷承诺给与阿富汗的巨额援助资金始终未能如期到位。现在,每名阿富汗人一年接到的援助款项只有区区67美元。当年外界给与波黑和东帝汶的援助则分别高达人均249和256美元。阿富汗政府估计,到2010年,需要外界投入至少2750亿美元才能确保重建工作。利用当地人对政府重建家园和附近经济发展不利的失望情绪,加上塔利班武装给与的高收入,很多阿富汗人重新成为塔利班成员。据悉,这些人一天能挣到5美元收入,比阿富汗政府军的收入高至少一倍,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对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来说,他手下的军警力量的控制区很难超越大型城镇。除了塔利班,军阀割据也是阿富汗的重要特征。由于阿富汗政府掌握的军警力量不足,卡尔扎伊以同一地方势力“操办武装,弹压地面”,结果催生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军阀集团,这些人逐渐成为塔利班之后,阿富汗政府又一块“心病”。由于驻阿富汗的外国维和部队只有大约四万人左右,加上该国政府军同样严重缺编,这给了塔利班武装乘机填补各方权力真空的机会,并开始四处招兵买马。如此一来,阿富汗的心脏地区俨然成为了塔利班最新控制下的乐园。

  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向南开车两个多小时进入了格兹尼省的安达尔区采访。尽管这里是一马平川的区域,并非是崇山峻岭的军事险要之地,安达尔区仍然成为了“新生代塔利班”的聚集区。这说明,在美国2001年出兵阿富汗将近5年多的时间里,当地的塔利班仍然具有相当实力,并且在不同区域开辟了众多大大小小的“自治区”。在这个地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经常能见到手持自动步枪的年轻塔利班战士,他们除了担任警戒任务外,还积极架设各种简易的爆炸装置,以抵抗美军或者阿富汗政府军开展的清剿活动。

  据悉,在安达尔区的塔利班士兵年龄各异,既有十几岁稚气未消的“娃娃兵”,也有年过半百一脸沧桑的“爷爷兵”。他们手里的主要装备是冲锋枪与

火箭筒等轻型武器。身着传统服装的当地塔利班指挥官萨比尔宣称,自己手下有900多“士气高昂”的弟兄,完全能抗衡阿富汗政府或者美军的打击。他说,一年前,自己手下连半夜都不敢集中开会。现在,他已经能做到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阅兵”了。尽管美军配合阿富汗政府军开展了一轮轮清剿活动,但只要美阿联军一走,塔利班武装分子立刻“恢复元气”,照样在村庄内外活动。

  面对塔利班的猖獗反扑,阿富汗国防部丝毫不敢大意,仍然在不断进行武力清剿活动。其中,阿富汗政府军和北约部队日前在阿南部赫尔曼德省打死了40多名武装分子。阿富汗政府发表的公报说,政府军方面在北约部队空军火力的支援下,对盘踞在赫尔曼德省格莱什克地区的武装分子发起猛攻,共有40名武装分子被打死。过去几天来,政府军和北约部队还在帕克蒂亚、霍斯特、查布尔等省采取联合行动,共逮捕了21名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有联系的嫌疑人,从他们的栖身之地搜出了武器、弹药、无线电话等军用物品。

  包括赫尔曼德省在内的阿富汗南部地区一直是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装频繁活动的地区。今年以来,阿富汗安全形势持续恶化,迄今已有2400多人在各种暴力冲突中丧生。作为阿富汗的主要邻国,巴基斯坦外交部表示,巴方没有任何关于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和“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目前藏身何处的消息。巴基斯坦强调,不知道拉登现在何处,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有关方面同时否认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领导层在巴基斯坦的传闻。巴方坚持认为,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领导层都潜藏在阿富汗内部、远离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同时,巴基斯坦希望看到阿富汗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

人民网9月26日讯/高轶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