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文物:人间正道的沧桑见证(组图)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8:14 解放军报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季如迅 无可否认,70年前的长征,是一次深刻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由于那个年代的条件有限,如今我们对长征的记忆和了解,只能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有关的文字记录和博物馆收藏的物件。在这里,一个个原本普普通通的物品超越了它的本身,成为记录历史、承载精神的特殊文物——长征文物。 全国馆藏长征文物数万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长征文物的征集和保护。遵义会议会址、泸定桥等数百处遗址受到重点保护,并建立了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红二六军团会师等数十个纪念馆和纪念碑园。当年,红军每到一地,都要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因而在全国,保留最多的长征文物就是红军长征沿途写的标语文告(往往是红军走后被群众涂上泥巴保护下来的):四川原川陕苏区保存石刻标语700余条,云南会理留有红军标语上千处,贵州也有相当多的木板标语。红军用过的武器、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也是各纪念馆中的丰富收藏,一般都有数百至千余件。其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收藏的这类文物最多,有4000余件,尤其是馆中的红军石刻陈列廊,很有特色。其次,长征途经地的省地县博物馆也有不少长征文物。粗略算来,不包括地面文物,全国馆藏的长征文物有数万件左右。 然而,由于长征中红军多数时间处于危急和险恶的转战之中,所留文献档案极少,关于红军长征的史料,多数来自红军干部的日记和回忆。长征中红军曾编印过大量的文告、传单和报纸,但保留下来的极少,如红军布告仅存数份,报刊仅存数十份。长征的照片也很少,红一、四方面军甚至没有留下一张长征中的照片。幸有黄镇在长征途中用速写留下了中央红军艰苦转战的情景。1938年,其中25幅被编印成《西行漫画》,但原画已丢失。 60余件极珍贵文物收藏国博 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前身之一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目前国内长征文物收藏比较成系列的两个国家级博物馆,都多次举办过长征纪念展览。许多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及其家属和群众把珍藏多年、付出过血的代价的长征文物,分赠给两馆;中央和军委、各单位、兄弟馆及档案部门也大力支持,拨交了一批珍贵文物。两馆的工作人员还多次到长征沿途收集藏品,甚至有的是从敌档中发现的。如今,这些珍贵的文物均分别按质地存放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并被安置在精心制作的柜架、囊匣中,得到了切实的保护,可以益寿延年。 国家博物馆长征文物的征集工作开始较早,目前有长征文物数百件(不算相关文物及货币),极珍贵的有约60余件。长征出发时何叔衡送给林伯渠的毛衣,反映了战友间的深情和年老体衰的何老因受左倾机会主义领导排挤被迫留下后不幸牺牲的一段悲壮历史;红军过草地时采集的野菜、吃剩的半截皮带、雪山草地中的战士读本、掉队战士养伤养病用的银元等,忠实地记录了那段不寻常的艰苦岁月;木板标语宣传画“把红军运动战的特长,最高度发扬起来”,形象反映了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战略战术的根本变化。除此之外,还有“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等木板标语20多块。军博收藏的长征文物也有数百件,极珍贵的不下数十件,但更为侧重军事和装备。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欣闻“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在会宁竣工,并将于10月展出。国博和军博也都在筹办纪念展览。现在,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发挥长征遗址和文物的革命传统教育作用。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下,各个纪念馆的文物保管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红军长征经过的许多重要地点,已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但不可忽视的是,许多红军故居、遗址和标语还未得到有力的保护,有的还在不断被毁坏。据报载,川陕老区的红军石刻标语由于风化和人为损毁,已陡降至不足2000条了,即使保存在博物馆的石刻标语有的表层也有风化的现象。云南会理10多年前还保存红军标语100余处,标语墙曾为通安镇一景,但近年来因房屋建设被毁坏不少,最著名的“四川的工农群众暴动起来,打财富去!”的标语墙现在只能到博物馆去看了。 长征文物是人间正道的沧桑见证,保护它,我们任重而道远。(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