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我军83式全封闭自行加榴炮性能详解(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07:21 坦克装甲车辆
我军83式全封闭自行加榴炮性能详解(组图)

我军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坦克装甲车辆》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1984年lO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地举行了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在蔚为壮观的分列式上,装甲兵方队以整齐的阵容,威风凛凛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其中,我国最新研制的履带式大口径自行加榴炮首次公开亮相,格外引人注目,世界舆论反应
十分强烈。1984年10月3日纽约(《美洲华侨日报》感叹到:“中国首次公开的武器,显示了中国武器设计有了新的风格和创造力。”日本《战车》杂志也评论说:“此大炮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完全现代化的自行火炮。”这款代表中国武器设汁新的风格和创造力的现代化自行火炮,就是国产83式152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

  (一)四年时间推出一款全封闭、全装甲防护的自行加榴炮

  70-1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虽然价廉物美、操作简便、便于保障,满足了部队急需,但是,该炮的不足也显露无疑,由于火炮是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的,当需要大范围变换射击方向时,就只能转动车辆了,因此,火力机动较差;另外,由于火炮口径较小、射程较近,支援装甲机械化部队大纵深作战的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军方决定于1978年开始我国新一代自行火炮的总体技术论证和样炮(车)的研制工作。

  1978年12月研制部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自行加榴炮的研制工作。作为总师单位的我国某大型坦克制造厂与其他许多合作单位一起全面展开了我国新一代自行加榴炮的论证和设计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总师单位很快完成了总体论证报告,并拿出了论证样车方案。1979年6月,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了论证样车的方案审定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论样车的初步方案,并认为采用动力装置的底盘结构形式,能够很好地满足承载大口径加榴炮的需要。至1980年2月,总师单位又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总装任务,并组织试验人员对样车进行了工厂试验。经过5023千米的长距离行驶和高强度的实弹射击试验,验,试验人员认为,该车总体布置可行,火炮的射程、地面着弹区的密集度、射击稳定性等比原牵引式火炮有了大幅度提高,底盘部分机动性的主要指标均能满足要求,但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车辆行驶中振动、噪音大,乘员难以承受;二是行走系统可靠性差、故障率高,行动部分部件需要经常更换和维修;三是战斗全重超过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四是发动机油、水温度和传动装置、行走系统工作温度偏高,难以满足远距离、高强度机动的要求;五是火炮的输弹机动作不灵活,瞄准具精度达不到要求等。

  针对上述问题,从1981年初开始,总师单位组织各参研单位对样车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并对样车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样车又进行了2 600千米的验证试验。验证试验表明,样车的改进效果十分明显,车辆行驶中的振动和噪音水平已降低到了62式轻型坦克的水平;行走系统可靠性有了较大改善,故障率明显下降;半自动输弹机的台架试验基本可靠。样车的可行性、可靠性试验通过后,总师单位乘胜扩大战果,在试验样车的基础上进行定型样车设计,并于1981年7月完成了2辆定型样车的总装任务。随后,2辆定型样车交给炮兵进行8000~9000千米的设计定型试验。至1982年底,2辆样车分别进行了冬、夏季定型试验,试验摩托小时800多个,总行驶里程近20000千米,共发射炮弹854发(其中l辆发射了559发),完成了全部试验项目。试验后有关部门认为,我国第一代全封闭式、全装甲防护、大口径自行加榴炮(含动力装置前置式通用底盘),经过4年多的研制,重大技术难题已获得有效解决,主要配件和原材料全部立足国内,结构工艺性较好,具备了小批量生产条件。该型自行加榴炮于1983年设计定型,并被命名为83式152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后定名为PLZ一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1984年10月1日,我军装甲部队炮兵团的官兵们驾驶着我国第一代新型大口径自行加榴炮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并向世界展示了我军炮兵的实力以及我国自行榴弹炮的最新研制成果,引起了国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二)威武的身躯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现代自行火炮之美

  83式152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采用了炮兵专用的321型通用中型装甲车底盘,底盘的行走系统为每侧6个双轮毂的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负重轮上方有三个小托带轮;车体中后部静卧着高大的、两壁几乎垂直的长楔型炮塔,与59坦克低矮、浑圆的流线型炮塔以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扁平式炮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炮塔上安装了1门经过改进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身管粗壮、硕长,抽气装置位于火炮中部,炮口处装有1个显眼的炮口制退器(为双室冲击式),像是一把倚天长戈,与坦克炮那种修长、精细的利剑之势形成了显著的差异。从外观上看,该炮线条十分简洁,炮塔高大、挺拔,其威武雄壮之势甚至盖过了“陆战之王”的风采,在影视作品中频频上镜,以致不少人将其误认为是坦克。其实,装甲自行化的“战争之神”与“陆战之王”本来就是难分彼此的“亲兄弟”——都是装甲底盘,都装有可旋转的炮塔和大口径火炮,但是,两“兄弟”还是有“相貌”、“辈分”、“功夫”等等区别:论底盘的资历“陆战之王”为长,论火炮历史则非“战争之神”莫属。说这些的目的,还是想让军事发烧友们加深对自行火炮与坦克之区别的印象。言归正传,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该型自行加榴炮的特色吧。

  一是其必杀器是1门经过改进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与70—1式自行榴弹炮一样,该型自行加榴炮将国产现役大口径加榴炮经过适当改进后直接装在装甲平台上。所谓加榴炮(全称为加农榴弹炮),就是一种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弹道特性的火炮。加农炮弹道特性,即弹丸初速大(700米/秒以上)、射角较小(通常为45度以下,59坦克炮最大射角为18度)、弹道低伸,这种弹道火炮通常用于平射;榴弹炮弹道特性,即弹丸初速小(600米/秒以下)、射角较大(最大可达+75度,70—1炮的最大射角为63.5度)、弹道弯曲,这种弹道火炮主要用于曲射,既可用于压制地面固定目标,也可用于打坦克等点状目标。该炮于1966年定型并装备陆军师以上炮兵部队,它威力大、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是我军陆军的主力压制火炮,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老山防御等作战中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为保卫共和国的安宁立下了显赫战功。将该炮直接安装在装甲底盘上,不仅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而且也使该炮的野战机动能力大大提高,火炮行军、战斗转换时间大大缩短(仅1分钟),使“战争之神”如虎添翼,整体战斗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二是该型加榴炮的火炮结构与原炮基本相同,行军时火炮身管用车外活动支架式固定器固定。该炮由炮身、炮闩、半自动装填系统、摇架、反后坐装置、托架、平衡机、方向机、高低机和火控系统组成;炮身由身管、炮口制退器、抽气装置和炮尾组成。该炮的基本结构与原炮相同,如炮闩仍为半自动立楔式,与原炮别无二致,不同的是驻退机和复进机由上方移到了下方,增加了电击发装置和照明装置等,结构略有改动。行军时,火炮摇向正前方水平位置,用车体前部的行军固定器将炮身箍紧扣牢,防止因震动而损坏摇架等装置;进入射击阵地后,乘员到车外将其解脱,火炮就可以射击了。这种固定方式与坦克炮的固定有显著区别:一个是坦克炮固定炮尾(用一个垂直固定杆将炮尾固定在炮塔上),另一个则是在车内固定,有敌情时,车长或二炮手抽掉固定销子、抬起固定杆,火炮就能射击了。

  三是该炮在国产装甲车辆中率先采用了半自动装填技术,减轻了乘员作业强度,提高了火炮射速。152毫米加榴炮的炮弹相当沉,杀伤爆破榴弹全重近60千克,仅弹丸就比1发59坦克炮弹还重,装填起来相当费力,在狭小的战车内装填就更不容易了。为此,科研人员专门为该炮设计了半自动装填机,开创了国产坦克装甲车辆配备自动装弹机的先河。该系统由输弹机、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组成,输弹机为摆动式,与炮尾部分连成一体,可保证火炮在任意俯仰角度时都可以进行炮弹的装填。该系统以液压为动力,由电气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实现了人工装填弹丸、自动装填药筒的半自动化装弹,使火炮能以5发/分钟的射速实施急促射击,提高了火炮的瞬间压制能力。尽管该系统是半自动式的,但却是我国在发展自动装弹系统上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四是该型自行加榴炮可进行快速和大范围的火力机动。该炮的炮塔由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全封闭式、大直径座圈,可进行360度回转。炮塔上除主炮外,炮塔右上方还装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后部是弹药架(装有26发炮弹),顶部设有炮长窗口,以便于炮长观察和指挥;左、右开有侧门,便于乘员快速进出战斗室,侧门上设有射击孔,战斗中乘员可用轻武器对付从两侧接近的敌人;车体后部开有1个800毫米×800毫米的后门,以便于从车外输送弹药和补充其他物资。该炮的高低射界为一5~+65度,方向射界为360度。关于自行加榴炮的方向射界问题,笔者曾与有关专家进行过探讨。专家们认为,从理论上说自行加榴炮可实施全方位射击,但在实践中,考虑到射击稳定性、便于从后门输弹等问题,该炮的基本射向还是选择在车辆正前方45~80度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射击,发射后的药筒基本上经后门抛到外面,避免像坦克那样堆积在车内。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也是朝向炮车前方射击的。所以,自行加榴炮方向射界为360度,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倒不如说它的炮塔可作360度旋转更为准确些,当然不排除该炮使用车内弹药实施直瞄射击(如打坦克)时,射向作大范围变化。但不管怎么说,比起方向射界仅为60度的70—1炮来,它还是强多了,火力机动能力大大增强。

  五是该炮安装了多套光学观瞄装置,既可实施间瞄射击,也可实施直瞄射击,火炮的操作也十分轻便灵活。该炮的炮控系统和观瞄装置由光学观察、瞄准装置和高低、方向操纵装置组成。就瞄准装置而言,它要比59、69坦克复杂多了——它不仅有与坦克一样的直接瞄准镜,还有炮兵实施间瞄射击所必不可少的周视瞄准镜、炮位标定器等。与原炮不同的是,该炮的间接瞄准镜为数码显示独立瞄准线摆动式,向数码方向迈出了一步。由于该炮既有间瞄装置,也有直瞄装置,因此,它既能像一般压制火炮那样实施间瞄射击,也可像坦克一样实施平射。另外,该炮也采用了类似坦克的炮塔和火炮电操纵系统一一在瞄准手前方也装有一个与坦克相似的高低、方向操纵台,可用来进行火炮高低和方向的电动瞄准和电击发,而原炮则全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反应慢。俗话说就怕货比货。笔者认为,从瞄准系统的完善程度和高低、方向电动操作这两个指标看,它比70—1炮强多了。除完善的瞄准系统外,该炮还配备有完善的观察装置,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处均装有WG501潜望镜;瞄准手处装有WGl02潜望镜;驾驶员除普通潜望镜外,夜间还可换装TYG—l型红外夜视仪。

  六是该炮可发射多种弹药,功能全、威力大、效果好。该炮发射的弹药为分装式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30发,其中26发存放在炮塔尾舱的弹药架内;4发存放在车体内的左、右2个弹药架内。在正常条件下实施射击时,由专用弹药车将弹药送至车后,炮手通过后门向车内传递弹药并进行装填射击。当自行加榴炮进行放列射击(一种临时展开的射击方式)时,炮手可使用炮塔尾舱和其他部位存放的弹药实施射击。152毫米杀伤爆破榴弹的杀伤威力是相当大的——弹丸内装有六七千克高爆炸药,使用瞬发引信时,有效杀伤幅员相当于一个足球场;使用短延时引信时,可炸出一个直径近4米、深1米多的大坑,可有效杀伤敌有生力量,摧毁敌方工事。另外,该炮使用全装药杀伤爆破榴弹打坦克,尽管其直射距离小于坦克炮,但由于其弹丸爆炸威力大,可对敌方坦克乘员构成相当大的威胁。该炮除可以发射常规的杀伤爆破榴弹外,从理论上说,还可以发射我国研制的其他各种弹药,如增程弹、发烟弹、宣传弹、照明弹等,实现了一炮多弹和一炮多用。

  七是中型通用底盘为薄壳体结构车体,后部设置大战斗室,各舱之间相互隔离,战斗室的底部还藏着油箱。该炮的车体是由装甲钢板与加强筋焊接而成的薄壳体结构车体,动力一传动室位于车体右前部,发动机为纵向安装;驾驶室位于车体左前方;车体中后部及炮塔共同构成战斗室。这样的总体布置与86式步兵战车很相似,其优点是车体后部可形成较大的空间,便于安装大口径火炮和从后门递送弹药。另外,该炮各舱室之间全部用隔板隔开,互不相通(63装各舱室之间畅通无阻,乘、载员可在各舱室钻来钻去)。其优点是隔音效果好,某部位中弹起火后对其他舱室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不足是不利于乘员在车内的通勤和互替互换——驾驶员想到战斗室“打炮”连门都没有,炮长想“客串”驾驶一下也不容易。(它毕竟不是格斗型的装甲战斗车辆,因此,通过车门通勤和互替互换是可以接受的。)这也算是它的特色吧!该炮设计上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战斗室底部装有底板柴油箱,可存储一定行程的燃油。这是一个与坦克不同的设计。现代坦克由于车高限制,战斗室的底甲板一般不安装其他装置。

  八是该炮马力强劲,机动性能好、越野能力强,可有效伴随坦克作战。该型自行加榴炮的发动机、主离合器、行星转向机、风扇传动装置和履带调整器等,采用了已定型的主战坦克和轻型坦克的主要部件和成熟技术,可靠性好,通用性强。动力装置为1台12150L型四冲程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520马力,与59坦克发动机相同。该炮战斗全重为30吨,单位功率达到17.3马力/吨,马力强劲,最大速度56千米/小时,平均越野速度达30千米/小时(牵引式加榴炮仅15千米/小时)以上,比59坦克还快,可有效伴随坦克战斗,实施不间断的火力支援。该炮的转向操纵为液压助力式,因此,操作十分灵活和轻便,减轻了乘员的体力消耗。另外,由于该炮采用了挂胶履带板、托带轮、扭杆弹簧悬挂装置、筒式液压减振器等新技术,因此,行驶起来要比59坦克平稳多了。

  九是炮班分乘员和随员两拨人,5人为乘员,4人为随员。该炮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炮班人数虽与原加榴炮相同,都是9人,但分工却不大一样:炮车乘员为5人,其中有炮长(全车指挥员,位于炮塔的右前方)、驾驶员、瞄准手(位于炮塔的左前方)和2名装填手(位于炮塔的左后和右后部);其他4名炮手(分别为续弹手、引信手、装药手、弹药手)则乘弹药车跟随炮车机动,炮车占领阵地后,弹药车开到炮车后面,这几个炮手站在后门附近,向车内递送弹药。

  十是通信工具有两套,有线、无线都能通。为便于炮车与上级保持通信联络和保障各乘员间的通话,该炮在炮塔右前侧装有一部CWT一6713型超短波调频坦克电台和相应车内通话器。另外,该炮还装有一部供炮班在阵地上使用的有线和无线通话器。该通话器为FTZ86—200型自行火炮单炮通话器,它既能接入上级的有线电话网,也能用几部小电台组成一个炮班的小无线局域网,实施射击指挥。

  除上述特点外,该炮也采用了与坦克相同的特殊防护手段,如也装有自动、半自动灭火装置。但不足的是,该炮无三防装置和烟幕弹发射装置,难以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遭敌反坦克武器袭击时,缺乏相应的烟幕对抗手段。(三)应运而生的履带式中型通用底盘,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研制的同时,总师单位也同步展开了炮兵用履带式中型通用底盘的研制工作。该底盘的结构和性能与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底盘相同。尔后,该底盘又改进为履带式中型改进型通用底盘。

  履带式中型通用底盘 研制时间与自行加榴炮相同,其自身重量为19吨,承载能力为11~13吨,可作为大口径加榴炮的理想武器平台。在该底盘基础上发展的变型车,主要有工程装备通用履带底盘车及其变型车等。

  履带式中型改进型通用底盘研制时间为1986~1989年。总师单位针对原通用底盘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以提高可靠性为主的改进。主要改进项目:一是发动机采用改进的12150LB型柴油机,大修期提高到500小时;二是发动机采用弹性支撑,传动部分各部件之间采用膜片式弹性联轴器连接,降低了振动和噪声;三是驾驶室内壁敷以隔音、隔热材料,进一步优化了乘员的工作环境;四是转向、变速操纵均采用液压助力,进一步降低了驾驶员的体力消耗;五是采用回转叶片式液压减振器、挂胶托带轮和挂胶诱导轮,主动轮中间装诱导齿导向板,六是安装了组合式仪表和驾驶员微光夜视仪,提高了战车在夜间机动时的隐蔽性;七是车首装有简易的推土铲,可依靠自身动力挖掘工事,减轻乘员作业量;八是增设了排气管隔热层,进一步降低了战车的热特征。在该底盘基础上发展的变型车,主要有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GSL III型履带式火箭扫雷车和PHZ89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

  该型自行加榴炮的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提高了炮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填补了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大口径自行加榴炮的空白,使陆军向全面实现装甲机械化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常规武器弹药特别是信息化弹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陆军优良火力打击平台的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将成为非接触作战、远距离精确打击的主力军——它既能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方各种工事,也能精确打击敌方纵深内的各种点目标;既能遂行火力打击任务,也能完成战场照明、迷盲敌军、心理攻势等特种作战任务。孔凡清 蒋言 文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杂志2006年第7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