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中国记者走访横须贺:细看日本金刚级战舰(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07:49 军事世界画刊
中国记者走访横须贺:细看日本金刚级战舰(图)

日本海上自卫队DDG174雾岛号宙斯盾级驱逐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军事世界画刊》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横须贺里看“金刚"

  笔者去年曾随团参观了地处东京湾西南方向的横须贺(Yokosuka)。这座“军港都市”
一直部署着实力超群的日美两国舰队。从冷战期间充当对抗共产主义国家的前线,到如今被某些别有用心者看作“台湾有事”时进行干预的大本营,横须贺始终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但是,我们究竟对它了解多少呢?

  “东洋第一军港”一仆两主

  在这次身不由己的团体旅行中,横须贺不过是一段附送的行程,注定了笔者与这座耳熟能详的海军基地只能是“有缘无份”。匆匆的走马观花过后,这座城市给我总的印象倒不是千帆尽发的码头,更似一座海边的花园——当然这座花园里经常是“杀气腾腾”。

  依山临海的横须贺地处日本三浦半岛的西南端,是沟通东京湾与浦贺水道的咽喉。它跟中国良港大连很相似,地形好似一只肚大手长的“螃蟹”,东西两端向外延伸的半岛完全隐蔽了开阔的港内水域。内港泊位7~30米的水深可满足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需要,30多平方千米的水面也足够300多艘大型舰艇同时停泊,难怪横须贺号称是“东洋第一军港”。

  与经常迎接外舰来访的中国上海扬子江海军码头相比,笔者以为,横须贺的隐秘性和专业性要略胜一筹。首先它的对外开放完全是在军事及港务部门的掌握之下,外人的接近乃至参观都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而扬子江码头是在上海外滩的商业黄金地带,几乎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其次,横须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整个经济产业布局基本上围绕造船、修船、航运展开,在这里,海军最需要的后勤保障能力可以一步到位得到解决。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美军对横须贺实施军事占领,设立了舰船修理部、补给站和港务部,把这里变成实际上的海军基地。1951年,48个战胜国与战败国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后,日本根据规定将横须贺基地正式提供给美军,至此赋予了横须贺“一仆两主”的身份,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司令部和驻日美国海军司令部(RD第7舰队司令部)的共同所在地。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寥寥无几。目前,日本第一护卫队群、第51扫雷队、横须贺地方队、第一运输队部驻扎在这里,总兵力占日本海上自卫队的1/3左右;而美国第7舰队的CTF一70、CTF-75水面战斗部队、TF-77航母攻击部队及CTF一74潜艇部队更是让横须贺港里济济一堂。

  潜艇附近就是超市

  也许是日本人多地狭的原因,笔者看到,横须贺的基地港区与商业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在一个日本潜艇泊位附近不到200米的地方居然有好几家超市和港口旅社。这里熙熙攘攘的马路也与中国的摩登城市没什么区别。

  横须贺港共分为4个区域。占地约230万平方米的第一区(小海港区)是美国海军的专用军事管制区域。远远望去,那里所有的房屋都涂上了迷彩,巡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全副装备,战争气氛依然浓烈。笔者随着人流,沿着日美共管的第二区(长浦湾)参观港区。由于我们去的时候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并不在,游客们向导游发出不少抱怨之声。 经过多年建设,横须贺不光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大的综合作战基地,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参观途中,港内几个大船坞引起笔者的注意,其中2号船坞里面正对美国“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加里”号进行维修。横须贺港有六大干式船坞可供美军使用,其中就包括在夏威夷以西海域惟一能容纳航母的船坞,美国的“小鹰”号航母就多次在

  此修理和改装。虽然这些船坞在普通游客眼里没什么稀奇,但对“前沿部署”的美国海军而言,一旦舰队投入战斗,横须贺良好的维修补给环境将使远离本土的美国舰队始终能维系较高的战斗力。正是出于这层考虑,自1973年10月开始,横须贺便成为了美国在境外的惟一一个航母母港。

  细看日本“金刚”

  虽然“小鹰”号航母的缺席让人遗憾,不过日美两国其他水面战舰倒也让笔者大开眼界,尤其能在同一水域亲眼见到多款世界上最先进的“宙斯盾”战舰,这份欣喜恐怕算是“最好的补偿”吧。

  笔者登上了日本第一护卫队群的“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雾岛”号(DDG174)。在其甲板上举目四望,仅仅是一水之隔,笔者的镜头里就掠过美国“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麦卡锡”号(DDG56)的身影。大多数人都认为,“金刚”级是以“伯克”级为蓝本设计的,两舰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但笔者认为,无论从吨位还是武器配备上看,“金刚”级都是作为日本机动舰队的核心战舰来建造的,突出“一船多用”;而“伯克”级因为数量多达50多艘,一般在航母战斗群中遂行反潜与防空任务,大多只扮演“海上哨兵”的角色。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它们的设计风格。

  “雾岛”号高耸的舰桥如同日本战国时期修筑的城堡,让人疑虑这会不会影响战舰的隐身能力。根据导游牌介绍,舰桥分为6层空间,最下面3层是军官住舱区,上面的4~5层为雷达舱区域,在其外壁四周密集安装着“宙斯盾”之眼——SPY一1 D相控阵雷达天线。笔者注意到,为了确保雷达后方视野开阔,“雾岛”号的烟囱和尾部上层建筑都被设计成“下宽上窄”的梯形。我在“雾岛”号舰内行走时发现,作为全舰的核心,“雾岛”号的作战情报中心被安置在军官室下面的第2甲板,两侧布置了宽大的通道,而船体内的第2、第3和第4等三层甲板均为全通式的,这在我所参观过的大型舰艇中实属罕见。另外,笔者还注意到“雾岛”号的桅杆与美国“伯克”级舰大相径庭:“伯克”级舰是用铝合金制造,造型是特 美军基地附近的三笠公园,公园主体是一艘“三笠”号装甲舰。殊的倾斜式三角桅杆;而“雾岛”号则完全采用钢质材料,是传统垂直式栅格桅杆。从历次海战,特别是1982年马岛海战中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击沉的教训来看,采用钢质结构有利于舰艇在损伤时提供抗爆抗燃能力。

  笔者还留意了一下“雾岛”号舰上小型武器的设置。自从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遭到自杀艇袭击后,欧美各国海军纷纷给主力战舰加装大量小型自卫武器,以避免在港口靠泊或在狭窄水域巡逻时被这些“恐怖的爬虫”给坑害了;而“雾岛”号上显然没有考虑加装这些武器,甚至连最起码的机枪基座都没看到几个。

  回避历史的横须贺

  2005年是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作为当年日本联合舰队的基地,横须贺的市民们有何举动?笔者很感兴趣。在美军基地附近有座三笠公园,公园主体是一艘“三笠”号装甲舰。1905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在舰上升起象征决一死战的z字旗,发出“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口号,率领日本舰队在对马海峡消灭了远道而来的沙俄舰队,被日本史学家称为“亚洲击败欧洲的旷世伟业”。2005年,当地纪念“日本海海战100周年”的热潮正在兴头上,许多日本人在公园里向东乡平八郎塑像鞠躬献花,表示敬意,至于日本投降60周年却根本看不到痕迹。笔者不得不承认,日本是善于巧妙回避历史的“高手”。他们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历史上的“赫赫武功”,殊不知,也正是战争让这个民族曾一度面临毁灭……

  横须贺:侵略的见证

  1884年,明治天皇钦点横须贺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基地,并成立日本第一家近代化的海军造船所,开始了侵略性的“开拓皇国万里波涛”进程。

  1894年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秘密从横须贺和佐世保出发,两天后在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偷袭中国北洋水师。一手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905年,东乡平八郎率日本联合舰队从这里出征,在对马海峡一举全歼沙俄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奠定了日本称霸远东的基础。

  1 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横须贺成为日本海军的建造与维修基地。由此,当1 944年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将日本列岛纳入作战半径后,出于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回击,横须贺遭到“连本带利的报复”(美军第20航空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将语)。据说当时港内每个泊位分摊了将近50吨美国炸弹的轰炸,横须贺为自己充当侵略基地而付出惨重代价。

  美军眼中的横须贺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说过.“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亚洲的命运。”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就将澳大利亚和日本作为其控制亚太地区的“南北两锚”。没有日本的屏蔽,美国在远东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防线就会东撤到关岛一线,而日本良港横须贺在美国苦心经营的远东“第二岛链”防线上则是极为重要的“关节点”。

  长期以来,横须贺基地不仅是美国海军在远东的主要战略集结地和出发地,对保持美军在西太平洋海上作战的快速性、机动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因为拥有航母编队,具备随时在全球范围出击的能力,从而成为美军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美军在横须贺配置有13个流动的和50个岸上固定的建制单位,主战舰艇超过14艘,海军现役官兵达到9800名,这在其海外基地中是绝无仅有的。1958年中国大陆炮击金门时,美军从横须贺向台湾蒋军运去了203毫米重炮。1 996年台海危机期间,驻横须贺的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又不怀好意地开到台湾外海,给“台独”势力撑腰打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