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台“国防部”评估显示目前无法防止“斩首行动”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07:29 《国际展望》杂志
台“国防部”评估显示目前无法防止“斩首行动”

根据台湾“国防部”评估,一架眼镜蛇攻击直升机的战斗力相当于12辆美军M1坦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反斩首作战”

  为应对解放军发动特攻奇袭的“斩首行动”,确保台“政府要员”的安全,台“国防部”将从台中调遣战斗力较强的海军陆战队第66陆战旅北上,强化大台北“卫戌区”的安全;有军事专家认为,此项加强措施尚不足以防止特工突袭,必须在松山机场及其他要点驻守有高机动力的空骑部队,方能有效弥补淡水河的沿线防御漏洞。

  根据一些情报资料显示,解放军已锁定台湾“政府首脑”及重要官员为攻击目标,并已进行了多次演练。为保卫台“政府首脑”及台北的安全,台湾军方已研究出近10种解放军最可能采取的攻击及“斩首行动”的假设情况,进行兵棋推演,结果证实目前台北市的防卫兵力及部署,无法守住对方的特攻行动。

  台“国防部”评估显示,目前无法防止“斩首行动”,关键在于卫戍大台北地区的兵力部署不当及太过薄弱。过去两蒋时代,单单台北市即驻防1个卫戌师;201、202两个宪兵指挥部;另外还有特种作战部队等等。可是解严之后,卫戍师已完全被请出台北市,目前戍守台北的部队仅留下只有4、5千人的202指挥部所属宪兵部队;事实上,宪兵仅是战斗支援兵种,任务以防守据点为主,装备又多是轻兵器,难以有效防御对方的特攻行动。

  根据研究判断,解放军特攻方式众多,除了空降、机降外,利用气垫船及腾空贴水面飞行的水面效应船(时速约400—500公里/小时),从淡水河口或基隆河口直闯台北市城中要地,也是极不好防御的方式。目前台军虽有陆军淡海及基隆两个守备旅、海军导弹快艇、海巡署巡逻艇等单位负责把守,可是兵棋推演结果却发现了不少漏洞,负有驰援任务的台北周边驻防部队也鞭长莫及。

  过去曾经考虑在关渡桥上悬挂钢网以阻断气垫船及水面效应船溯淡水河而上,可是评估结果认为钢网太重、桥梁无法负荷担而作罢。沿线中间虽有闸门及射击据点规划,但这些年受新建建筑物影响也未彻底执行,恐怕难以进行中途拦截,依据评估,一旦圆山被突破,台北市中枢要地即无法确保,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利用攻击直升机中途拦截,及运输直升机运送特种作战部队机降下去投入战斗,将是必要的防御方式。

  台军陆战队虽然训练扎实战斗力强,但近年来受预算排挤效应影响,武器装备并未能随战技相应提升,虽然近期将购置12架MH一53E直升机,但此型机为运输及扫/布雷用的机种,而非攻击直升机,担任卫戌台北反“斩首”任务,恐怕仍力有未逮,必须联合空骑旅并肩作战才能奏效。

  ◆后记

  提高陆军作战部队的战场机动性已垒 是当今世界陆军发展的重要趋势,台军还算及时的看到了这一点,但应该注意的是台岛地形不适合重装部队作战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为何台军几十年来仍将陆军装甲部队当作其以武拒统的中坚力量,仅仅用思想守旧解释恐怕并不合适。城镇作战被认为不适合重装部队的使用,但不管是美军在巴格达还是俄军在格罗兹尼,士兵们宁愿忍受闷热拥挤的环境也要呆在在坦克或重型步兵战车里,道理很简单,虽然坦克装甲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重装部队队所能提供的防护与火力却不是目前其他 装备能够取代的。美军目前大力发展的目标部队用多种轻型平台取代了主战坦克,但这是建立在拥有信息网络技术的绝对优势结合超视距精确打击能力的基础上的,而且即使是美军,这一转型过程也是分阶段且预留有准备进行的。

  台军把提高陆军机动性的宝压在了直升机上,但实际上武装直升机的效能尤其是战场生存力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美军将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研制的RAH一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在已接近服役时下马,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因于此。大量轻型同时并不复杂的防空兵器(甚至非防空兵器)都能够对直升机的战场活动构成极大威胁,而付出的成本可能并不很高。

  还应该注意的是台湾“国防部长”李杰是海军出身,以前从未在陆军供过职,其对陆军重装部队的不满和依靠海空军赢得胜利的战术契合了台湾当局最近大力宣扬的“决战境外”思维。但是,台陆军的状况不佳,海空军的情况又能好到哪里。这两年从台海空军中爆出的丑闻笑料难道还少。恐怕李杰想不依靠陆军成功拒统于海空也并不容易。而台湾陆军在这位有“战将”之称的“国防部长”领导下能否成功成为一支“空中骑兵”也颇多疑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