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日三国自行榴弹炮综合对比(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7:31 军事世界画刊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四、防护能力比较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属于间瞄武器系统,不像坦克那样直接冲锋陷阵,所以防护能力相对较弱。 PLZ45炮车的装甲能防非直接命中的炮弹破片、7.62毫米机枪弹100米外的射击。战斗
99式自行榴弹炮的炮塔和车体装甲材料为铝合金结构,能够抵御一般的炮弹破片和7.62毫米机枪弹的射击。该炮也能够防核生化,装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K9的车体和炮塔采用了全焊接钢装甲结构,最大装甲厚度为19毫米。因此能防御从中口径兵器火力到155毫米炮弹破片的攻击。K9也装有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在防护能力方面,韩国的K9占优,日本的99式和中国的PLZ45稍弱。 五、机动性比较 衡量火炮机动性的主要指标是单位功率,以及进入和撤出战斗状态的反应时间。 中国PLZ45的战斗全重34吨,动力装置为风冷增压中冷柴油机,最大功率525马力,单位功率为15.5马力/吨。从前沿阵地观察车发现目标、将信息传递给火炮直至发射,整个过程仅需1分钟,便于“打了就跑”。 日本99式战斗全重40吨,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600马力,单位功率为15马力,吨。炮车上装有惯性导航装置,可以和新型“野战射击指挥系统”共享信息,从炮车进入阵地到发射第一发炮弹需1分钟。 韩国K9是三型火炮中最重的,战斗全重高达46.3吨。但由于动力装置采用了德国的1000马力水冷柴油机,故21.6马力/吨的单位功率是三型火炮中最高的,从静止到32千米/小时仅需12秒,战斗行军转换时间也只有1分钟左右。 因此,韩国K9的机动性名列榜首,中国PLZ45次之,日本99式最差。 六、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日本99式在信息化能力方面稍微领先,韩国的K9在机动性方面占绝对优势,中国的PLZ45在各项性能上都比较均衡。 中国火炮研制技术的沉淀是极为深厚的。PLZ45并不单纯追求单项指标的先进,而是着眼于整个系统的配套和整体实力的发挥。 PLZ45武器系统除炮车外,还有ZCY/ZCL射击指挥车、GCL45前进观测车、LLX05K气象雷达、704-1炮兵定位雷达等配套装备,共同构成了先进的数字化压制武器系统。而且PLZ45技术成熟、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大量生产。由于PLZ45的研制时间早于K9和99式,当时流行的是45倍口径155毫米自行火炮。只要有需要,完全可以将PLZ45改进成52倍口径的155毫米自行火炮。 韩国的K9虽然技术性能先进,但许多子系统都是舶采品,在改进和后续发展上很容易受制于人。如同日本研制的其他武器一样,99式的最大缺点就是价格过于昂贵,从而换装步伐相当缓慢。该炮车以每年6~8辆的生产量计算,装备总数到2010年也超不过80辆。届时,现在还算先进的99式难免沦为技术落后的装备。 七、不仅仅是技术指标的比较 中国与日本、韩国在武器发展方面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日、韩的国防经费相对宽裕,在采购武器时可以更多地强调性能。在武器发展上可以从美国获取大量的技术支持,“背靠大树好乘凉”。再加上他们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电子工业基础,所以武器装备的水平比较高。 相比之下,中国没有这样的优越环境,基本上是自力更生、独立研制。但好处是不依赖于进口,战时不会被外国卡脖子。另外,中国武器装备的研制经费有限,效费比是必须慎重考虑的。这就迫使中国更注重技术储备,一种型号的武器出来后不断加以改进,使其性能指标始终与世界水平同步发展。中国这种通过改型发展武器的思路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纷繁的型号背后蕴含着技术储备的意义。 而日本和韩国则不一样,尤其是日本,一种武器研制出来的时候往往批量生产,等几年或十几年过去、性能大大落伍后再推出新型号。从某种程度讲,美国的武器发展思路倒与中国有几分相似,他们也比较注重在一种平台系列上不断提升性能、形成不同的“Block”,如F一16已发展到Block 60了。 总之,比较武器的性能优劣应该不仅局限于单纯的技术指标,还应着眼于武器发展的大局——对比中国PLZ45、日本99式和韩国K9三型155毫米自行火炮时也应注意到这一点。 姜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