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新建军方针的背后(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07:16 军事文摘
中国新建军方针的背后(图)

利剑刺苍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新时期的建军方针是“打赢现代高科技(资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似乎与核战略无关,其实它隐含了一个前提:中国的核力量能够使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不致升级成全面核大战。而且随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不仅已建立了自己的核保护伞,并且对自己的核力量充满自信。

  具体表现在:1996年3月台海危机时,大陆一位将军曾释放出一个资讯,谓“相信美国
关心洛杉矶的安全更甚于台湾”。这表明,北京自信已具有向美国本土发动核反击的能力,而北京最高决策层也希望美国最高决策层了解这一点。1992年4月全国人大决定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时,当时请了“有关机关”负责人向代表们作了专题说明,代表们是心里有了“底”,才投了赞成票的。

  然而长时期以来美国官方却极力贬低中国核能力,曾有一说法指中国战略核武器只有20多件。但美国克莱蒙顿研究所研究员、曾为简氏年鉴等多家军事杂志撰文、被视为大陆导弹研究权威的林长盛表示,大陆71982年至今共建有23个导弹旅,可以发射洲际导弹的有9个旅,分别是三个使用东风31的八。六(陕西韩城)、八一三(河南南阳)、/八二0(山东莱芜)导弹旅;三个使用东风5号甲的八。四(河南楗川),八。五(湖南通道),八一八(湖南会同)导弹旅;和三个使用东风4号改良型的八O三(湖南靖州),八一二(青海德令哈)、八一四(青海大柴旦)导弹旅。二炮部队  为一些现役导弹部队已换装射程超过1.2万公里的东风4号改良型导弹。到去年底,大陆将有108枚洲际导弹,远超过原先美国估计的20多枚。

  因此,以大陆目前的洲际导弹数目,美国要想介入台海军事冲突,没有这么简单。 而五角大楼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尚未公开的部分第一章,描述了中国导弹部队的概况,竞与林长盛透露的资料有惊人相似,其中原因不言自明。 .

  为何坚持“后发制人”?

  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战略。由于布什政府的始作俑, “先发制人”已经成为时髦货色,连台湾陈水扁也嚷嚷着要“先发制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核战略为什么还坚持“后发制人”呢?因为中国显然有实力作后盾。

  早于1995年初,解放军报曾报道,华北某山区建成一座长城工程。据西方战略专家推断,该工程是为了增强二炮部队的核反击能力而建造的一个总长5000余公里的地下网状走廊,地点可能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战略弹道导弹将在这个地下迷宫中游动部署,并从数百座真假混杂的地井群中发射。该地区复杂的地形赋予地下工事1000米的土地覆盖,这还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层。如果用钻地核弹来对其进行攻击,将需要3枚50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连续击中同一点方可击穿。超级大国即使在第一波“先发制人”的核攻击中,向中国发射上万个核弹头,也扼杀不了中国的核反击能力,使“后发制人”的核反击成为可能。

  2001年初,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在南京战区宣布二炮增加一个导弹机动旅的会上指出:“机动导弹部队、海军潜艇上发射导弹是解放军今后发展中距离、长距离导弹打击力量和第二次反击力量、包括核反击力量的保证。”这样,与规模庞大的地下工事纵深体系相结合,流动部署的战略核力量、陆基机动战略导弹、战略核潜艇载战略导弹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核反击力量的基本框架。这就是中国坚持“后发制人”的核战略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五角大楼叫卖“中国威胁论”,在极力夸大中国的常规军力的同时,却蓄意贬低中国的战略核反击力量,甚至指中国“还没有实现弹艇结合”。美国一些政客想重温当年里根“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的旧梦,以为在今天也可以通过国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NMD),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来拖垮中国,是很不现实的。

  中国神舟飞船多次升空,神舟六号甚至成功实现变轨操作,外电惊呼,如果这不是一艘宇宙飞船而是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军方需在“十小时之后”才能获得其轨道信息,意味着什么?不管NMD的拦截导弹有多少,上百枚或更多也好,它的指挥中心只有一个或几个,只要用少数可变轨导弹把它打掉,诸多拦截导弹全都成了睁眼瞎了。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现在以至可预见的未来,并没有力量打破和中国之间业已形成的核战略平衡,尽管这是非对称的,但就双方都有能力摧毁对方数百座城市而言,在这个意义上,双方又是平衡的。“不首先使用”的原则会变吗?

  自从中国提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以来,西方一直抱有怀疑。近年来,虽然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种“怀疑”还是不断。

  美国一位熟悉中国事务的人士说,北京方面曾经说“绝不率先使用核武”,可是,如果美国讲明确要使用核武对付中国,中国的战略构想是否会改变?

  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今年7月14日在对来访的驻香港国际媒体简报时,被记者问及如果美国介入台海战争,中国将如何反应?他表示,“如果美国将他们的导弹和定位发射系统对准中国领土内的目标,我想我们将一定用核武器予以还击。”他还补充说,“中国的领土包括战舰和飞机。”他说,“如果美国人决定干涉,我们就决定还击。我们中国人准备好西安以东的城市全部被毁,但美国人也要准备好数百个城市被我们中国人摧毁。”尽管他同时又表示这只是他的“个人意见”,但此言一出,世界震惊。由此引发的一个焦点问题是:“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承诺是否已变’”

  笔者以为,不能只停留在看“表态”的层次,还须深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朱将军为何明知中国政府以往的承诺,还是要出此言?二、中国政府重申承诺的现实根据在哪里?

  首先,上一次对中国“首先使用”承诺表示异议的浪潮,背景是五角大楼的《核态势评估报止》。这一次可能就是五角大楼对华战略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它发觉如《核态势评估报告》那样,真的使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对美国不一定有利,倒是充分发挥美国常规军力在海空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很合乎兵法上“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原则,风险最小,战果最大。

  最近,美国军方高官公开声称要“将中国全国的重要军事目标列入美国空军的远程打击目标”说明五角大楼的鹰派们正是这样想的。那为什么“威慑”也在考虑之内呢?因为以美国在核武上的“绝对优势”,可以把中国吓住,不敢采取“核反击”;再说,中国自己又作了“不首先使用”的承诺,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捆住了。这样,就可以把战争限制在非核范畴,以便充分“以我之长,击敌之短”。

  为什么不把核战争列为选项?目前的现实是,就核战力而言,如前所述,中美双方基本上实现了非对称的平衡;·但就常规的“远距离投放军力”而言,双方又是很不平衡。具体地说,美国的常规军力,能够对中国的战略纵深,尤其是集中了全国经济、工业、科技精华的沿海发达地区,构成严重威胁;中国的常规军力,即使对美国本土构成一定威胁,也不是很大。一个基本平衡,一个很不平衡:这就是中美双方战略态势的基本特点。据此基本特点,扬长避短,就造成了五角大楼的以威慑与全面战争为选项的对华战略;据此基本特点,扬长避短,朱将军提出了核反击战略。就军事论军事,各有其理。

  还有一个情况需要特别提出来探讨。1995年11月26日, 《美国之音》的一次专家讨论会,提及不久前由美国防部联合参谋本部,在罗德岛新港市海军军事学院举行的美中战争电脑模拟推演中,两次均被中国击败,最后再来一次,才打成平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原来是“由于中国的导向飞弹射程远,准确度很高,第七舰队无法密集列队作战,而体积庞大的

航空母舰正好成为飞弹的箭靶,以至败北。”

  这件事表明,美军的远距离投放的海空军力,很大程度上是由航空母舰战斗集群来体现的,而它易遭攻击的弱点,表明美军的海空优势是相对的。而中方导弹使用的是常规弹头,如果使用的是新一代核弹头结果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对中国大陆实施核子攻击,那就是全面核大战,那是没有赢家的。如果使用战术核武器,吃大亏的将不是中国。

  正因为使用核武器在军事上变得对中国相当有利,就催生了朱将军的“核反击”战略。它虽然是以“个人意见”发表出来,在大陆军方其实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那么,既然“核反击”战略在军事上对中国如此有利,中国政府为什么拒绝采纳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