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低调的试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 09:24 CCTV《面对面》
一次低调的试飞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

  【导视】

  一次低调的试飞

  程不时:当时没想到飞得这么好,飞得大家下面一片欢腾。

  一种悄无声息的搁置

  程不时:当时确实是卡在三千万这儿。

  一段难以割舍的航空情结

  程不时:我觉得这是正道。

  是什么原因让运十搁置22年?复飞的呼声能否成为现实?运十的命运会不会再次重演?

  《面对面》王志独家专访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揭开中国大飞机的前世今生。

  (实况:试飞登机 飞机转体)

  【解说】1980年9月26日,上海大场机场,身着便装的试飞小组登上飞机,开始了运十的第一次试飞。

  记者:试飞当时的情形应该是非常热烈吧。

  程不时:实际上它也有一定风险的这么一个活动,所以就不能花精力再去组织一些群众,哪些人打腰鼓,哪些人排队呀什么什么。

  记者:当时也没有通知,也没有什么仪式。

  程不时:就是一大群人热情洋溢的在那里站着,队伍不成队伍,腰鼓也没有,旗帜也没有,不是一个精心组织的一个庆祝场合,而是大家很迫切的一个悬念,这个飞机要飞好,或者怎么样。

  (实况:群众、工作人员紧张张望)

  记者:你紧张吗?

  程不时:当然紧张,唯一的仪式可能是从工厂里头年轻的女工中间挑了几位身材比较好的,脸上化了淡妆,捧着鲜花盆子,一个鲜花盆,(纪录片:捧花镜头)当时因为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还不习惯这种样式,但是她们作为代表大家献花的,站到跑道头上,可能是唯一的带典礼性的布置。而且试飞人员也全部都没穿制服,全部都是穿便装起飞的,因为是内部的一个试飞,当时没想到飞得这么好,飞得大家下面一片欢腾。

  (实况:欢腾场面)

  程不时:这里头也不知道谁是干部,谁是技术人员,谁是工人,大家都会深深得记着这一刻。中间有一位老工程师,他还是带了一个瓶子,他是动了手术以后,这个瓶子还没摘掉,体内的液体还是接在那个瓶子上,然后人们说,你就休息吧,今天不要去了,不行,因为我既然在第一线奋斗了这么久,今天试飞我一定要参加,他从手术刀下夺下来的生命,他要献给这架飞机,后来还回到生产线上。这个飞机飞到拉萨去的时候,拉萨的高原机场有警卫,这个警卫一看这么大的飞机下来,停下来以后飞机上下来几个人,警卫问这是什么飞机,然后下来的几个工程师就告诉他,这是中国研制的最大的飞机,而且是唯一的第一次飞上祖国高原机场的国产的飞机,这个警卫听了以后,马上举枪敬礼,解放军的最高礼节。

  【解说】程不时清楚地记得,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十总共飞行170多个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

  记者:当时是有意识选择这些航线吗?

  程不时:有意识选择东南西北各种不同的地理条件。哈尔滨是严寒,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在昆明碰到了四十年没有遇到的大雪,真正的严寒是在昆明碰到的,(纪录片:大雪覆盖飞机)飞乌鲁木齐要经过秦岭,经过青海湖,这些都是中国地理上很有特色的地区。沿长江而上一直飞到金沙江,从长江口飞到金沙江,然后青藏高原,世界屋脊,这个被称为是地球上最靠近太阳的地方。

  记者:西藏好像飞了不止一次?

  程不时:不止一次,我们是在春节期间飞西藏,国务院值班室国务副总理,我们向国务副总理汇报的时候,国务总理一看到这个飞机的照片大吃一惊,怎么这么大一架飞机,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么大一架飞机,后来正好遭遇雪灾,西藏有很多东西运不进去,他说你飞机既然已经飞西藏,就把救灾物资运进去,结果我们救灾又飞了六次,每天起落,每天起落,以至于成都机场的一些老飞行员都很奇怪,说这个试飞的飞机怎么就像我们航班的飞机一样执行任务。

  记者:实际上当时已经用上了?

  程不时:就是救灾用上了。

  记者:中间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程不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解说】七次飞抵起降难度较大的拉萨贡嘎机场成了运十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为运十证明自己的最后机会。此后,不久运十便停止飞行,悄无声息地停放在远离市郊的上海飞机制造厂。

  记者:后来怎么就下马了?

  程不时:后来没有钱了。后来前过专家一起论证,论证以后得了三条结论,第一条结论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然后提出一个方案,要六千万,就把这个飞机继续飞下去,然后第三架飞机已经装配了60%把它装好,然后再做一些补充的工作,//当时上海地方说这个型号已经交给中央了,这不是地方的型号,已经交给航空工业部了,但是为了使他继续下去,我预备承担一半,上海预备承担三千万。那么还有三千万又向国家要,因为早就是国家的了,上海已经是表示这样的姿态,然后就跑到北京要三千万,没有要来,航空部没有给,没有钱了。没有任何文件,说这项工程停止。因为这项工程开始是有文件的,1970年8月份,国家文件,上马的文件有的,没有一个文件说它下马,悄悄地就没有了。

  记者:那么大的项目就因为三千万吗?

  程不时:当时确实是卡在三千万这儿就没有了,那么所以我始终认为,“运十”没有下马的文件,“运十”是被搁置了,它被放起来了,放在架子上了,为什么呢,要腾出地方来装美国飞机。

  【解说】1985年3月31日,也就是运十下马一个月后,上海航空公司的代表和美国麦道飞机制造公司的代表在合作生产MD-82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协议书上签字。从此,中国开始利用美国技术,建立自己的民用航空工业。

  记者:但是从我们的立场来考虑,我已经有飞机了,我自己研制出来的。

  程不时:这是因为当时在80年代,我们在航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念,这两种观念实际上是冲突的。

  记者:什么观念?

  程不时:一种观念认为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自己的技术,是为了跟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目的,发展自己的技术是手段。你不是已经搞出“运十”来了吗,不是已经飞行了吗,飞行你就获得了美国的麦道公司的青睐,麦道公司确实表了这个态,说你如果没有“运十”我不能跟你合作,我不会把飞机交你去装。“运十”成为跟麦道谈判的一个筹码,这个筹码已经达到目的了,已经达到我跟美国合作的目的了。

  【解说】运十下马后,中美合作的“麦道项目”延续了将近十年。然而就在1997年,

波音公司并购了麦道公司,这起并购事件直接导致中国大飞机研制工作的彻底停滞。一时间,关于中国发展大飞机是依靠国际合作还是自力更生的争论再度升温。

  记者:那当初以我们的技术实力来说,你们决定走研制的道路,心里有数吗?

  程不时:我是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飞机的总体设计者,我当时是总体组组长,当时我们带领我们设计的叫做徐生寿,他是从美国回来的一个工程师,原来

清华大学毕业的,他提出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被我接受。

  记者:什么理念?

  程不时:理念就是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日本的飞机设计师他在二次

世界大战中设计出“零十”飞机,“零十”飞机性能表现很好,包括珍珠港偷袭飞机起了很大作用。//后来外国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这“零十”飞机实际上是抄外国的,不知道是抄哪架飞机的。结果一个战败国国家的飞机设计师非常感到受侮辱,出来宣布,说我不是抄任何一架飞机的,我是集中了很多飞机的优势做出我自己的创作,这是我的创作,这不是我抄的。国家战败了,他本人还保持这样的尊严,而我们本国抄袭的一种文化,很深地传播地很广,以至于我们写航空总结的时候,在昆明开会,要我去开会,结果我有事不能开会,他们有一个草稿给我看,我一看这草稿,我一看气坏了,他把我,第一架子飞机是我设计的,接连三架飞机又都是我设计的,他就说这架飞机是抄谁的,都是谁的,他要把所有的飞机都讲成是抄的人家的,他感到就是占了便宜,我站的层次高了,你看这个飞机是抄他的,所以我这个飞机就是好的。我后来写了一篇很严厉的信去批评他,我说你怎么连一个战败国的飞机设计师尊严都没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