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法航母驶入波斯湾伊朗人质危机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 13:26 央视《今日关注》

  伊朗抓捕英国水兵事件进一步升级,人质事件是否会成为战争导火线;法国航母悄然驶入海湾,与美军会合展开联合军演;伊朗剑拔弩张应对安理会制裁决议,大规模的海上军演进入第6天;多国驻伊使馆纷纷拟定撤离计划,伊朗核危机再一次逼近危险的边缘。

  人质事件升级 擦抢走火可能增大

  自从3月23日伊朗军方在海湾水域扣留了15名英国皇家海军人员以来,两国的外交口水战和军事摩擦逐步升级。双方先是在抓捕地点问题上争执不下,沉默了几天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强硬的讲话:

  英国首相 布莱尔:毫无疑问,英军士兵是从伊拉克水域被带走的。

  解说:事件发生3天后,英国外交部提出“与被扣押的15名士兵见面”,但这个要求被伊朗予以了言辞拒绝。伊朗副外长穆斯塔法维说,伊朗会通过法律程序处理这件事,而且不会象西方媒体猜测的那样,用他们来交换被驻伊美军扣押的伊朗人。而据英国媒体报道说,这15名英国士兵将在伊朗被以间谍罪起 诉。根据伊朗法律,间谍罪是最重的罪行之一,将可能被处以极刑。

  3月26日,英国宣布在波斯湾的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英国媒体报道说,英国已经开始成立一个“突击队”,可能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突击队营救人质。

  就在同一天,伊朗革命卫队向美国发出警告说,伊朗决不会让一名美国士兵入境。

  然而在言辞强硬的同时,伊朗又为自己留下了回旋的空间。据最新消息,伊朗副外长穆斯塔法维暗示说,被俘英军已经承认进入了伊朗水域,伊朗现在正在确定这些士兵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然后才决定如何处置。这是伊朗首次释放信号,表达出要解决僵局的意愿。

  主持人:这起事件多少让人想起当年似曾相识一个事件,就是1991年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也是扣押了很多的西方人质,而且还让伊拉克的电视台拍下了自己抚摸英国儿童头发的镜头,目的就是为了吓唬西方人。现在伊朗做这样似曾相识的事,他们的目的是不是也是向像英美发出这样的信号:不要随便打我。

  宋晓军:一方面是向英美发出这样的信号:一方面无论你采取制裁,包括《联合国宪章》第九章下面的几条,如果可以用武力;另外一方面,主要也是给国内也做出一种姿态,因为伊朗国内对于内贾德这样一个强硬的核政策,包括跟联合国这样的一种对峙状态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他用“革命卫队”的6艘小艇上去快速的把这些人抓起来,然后送到德黑兰,并让他们要认罪。用这样一种强硬的姿态也告诉国内对他的政策有置疑的这些人说我们一直要硬到底。

  主持人:还是要表示一种强硬的态度。其实同样在伊朗也曾经发生过这样扣押西方人质的事件,而且是扣押英国士兵。

  阮宗泽:这次再次出现扣押英国15名士兵这种事情,为什么选择英国的士兵呢?这在伊朗方面是有考虑的。因为英国是伊拉克战争的积极参与者,而且说老实话,英国跟美国利用所谓的特殊关系,有时候英国在对一些国际问题、重大问题的表态上甚至更激进,有的说它比美国还美国,布莱尔比布什还布什。

  主持人: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画面看一看,2004年,伊朗扣押了8名英国的士兵,但是当时3天就放了。但这一次,最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朗好像还没有表现出要放这15名士兵的意思。

  阮宗泽:从现在看不出来,3天已经过去,不可能这么容易把他放掉。一个是发出这么一种信号。他现在选择的为什么是英国,不是美国?美国实际上是在暗中较劲,和英国有一个正面的冲撞,这一次实际上对美国也是发出一个信号:虽然国际上在制裁我,但是别以为我会软下去,我有我的反战措施,同时也就反映出人质危机潜在一种很复杂的可能引爆一场……,比如说这个矛盾让它进一步放大的火线。

  主持人:对,而且2004年对伊朗来说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而且对伊朗来说,局势也没有现在这么紧迫。

  宋晓军:2004年6月4号的时候,当时是英法德三国去跟伊朗协调伊朗核问题,当时也是欧洲这3个国家准备要对伊朗进行一些制裁,或者对它发出一些制裁信号的时候,伊朗扣留了8个英国士兵,但是3天之后就放了。但是当时整个的谈判过程,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哈塔米在当伊朗总统,相对来说,和欧洲之间谈判的非常温和,而且是有序的在谈,只是2005年内贾德上来之后,伊朗核问题才变成了这个样子。

  主持人:两位估计这一次英国士兵被扣押的事件会朝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因为这个可能关系到伊朗要拿这些士兵打什么样的牌。

  阮宗泽:现在确实可以讲是处在一个抉择的十字路口,既是对英国也是对伊朗。首先,对伊朗来讲,它打“人质牌”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其实对它来讲,也并不是要完全的把这种关系弄僵,它只是发出这么一个信号:我有反质的手段和措施,你别逼我太甚。而且正好就是发生在联合国对它进行新一轮制裁的时候,在这种背景下。对英国来讲,其实布莱尔说得也是两口话,一方面他是强调通过外交途径。但是他也说了,我不排除使用其它手段。这两者他们都需要很好地做出一个判断,因为任何一个误判就完全可以导致人质危机进一步地出现一种爆炸。

  宋晓军:从另外一个角度,从伊朗国内的角度讲,内贾德是革命卫队出身,而且这一次是由革命卫队的6艘小船上去围住,把这人带回来了。据美国海军2006年10月份的估计,革命卫队大概有1000条左右这样的小船,平均大概三四十条为一个群体,在阿拉伯河和波斯湾的沿岸活动。他用革命卫队这样一个快速的行为去把一些他认为违法的英军士兵拎回到的德黑兰加以审判,更加在伊朗的国内显示革命卫队更坚定的一个形象。

  主持人:对,对国内是展示强硬的一面,但是对外部来说有点玩火的意味了。在这个事件当中,值得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态度,因为在伊拉克战争当中,英美是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但是这起事件当中,美国好像表现的非常的克制,我们一起来看看。

  美国对伊朗:高高举起 轻轻放下?

  伊朗人质危机步步升级,各大媒体纷纷猜测对伊朗一战是否不可避免。俄罗斯《生意人报》甚至明确地指出,“如今,英国和美国终于等到了借以惩罚伊朗的理由。”然而,在这个貌似可以惩罚伊朗的借口面前,美国的反应让人暗自纳罕。

  白宫发言人斯诺针对此事的表态显得相当克制,他说布什政府正密切注意挟持事件的最新后续发展,美国已在波斯湾集结了相当客观的兵力。

  而另一方面美国的“外交牌”也掷得山响。正在中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紧急投入斡旋,力图避免摩擦升级,她呼吁伊朗政府立即释放英军士兵。而美国白宫副发言人达娜·佩里诺也在26日发表讲话,敦促伊朗政府与联合国保持合作,并重新考虑关于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关系的决定。佩里诺还在讲话中再次强调,美国没有与伊朗作战的打算。

  主持人:“美国没有与伊朗作战的打算”,如果按照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推测,现在美国和英国终于找到可以惩罚伊朗的借口了,但是从美国的表态来看,确实不是这样。美国是在想什么呢?

  阮宗泽:正好说明美国现在战略的判断是一种引而不发,就是对伊朗保持压力,保持压力的同时希望伊朗犯错误,希望伊朗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这样他就可以为美国采取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一个借口,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虽然美国的表态好像是轻描淡写,只是说要你释放士兵。但是,美国在中东的外交穿梭也非常的密集,就是赖斯这几天的穿梭外交,而穿梭外交重点并不在伊拉克,也不在伊朗,而是在巴以和平进程,这个非常耐人寻味。由于中东地区跟美国的中东政策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和置疑,他太注重伊拉克,而忽视了推动巴以进程,所以赖斯现在在巴以进行穿梭,让他们进行会晤,以显示美国还是关心巴以和平进程,以争取更多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地区盟友对中东政策的支持。如果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美国现在要对伊朗要采取一个比较强硬的措施需要更多的借口,而更多的借口就需要施加更多的压力,让伊朗给他提供一些借口和炮弹。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