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综合新闻 > 正文

英雄如水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5:49 解放军报
英雄如水

史照栋

  

英雄如水
每次独自和牺牲的战友做心灵的对话,丁晓兵就得到了一种支撑,一种安慰,一种心灵上的洗涤。

  1磨练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往往是万丈深渊。

  战场负伤以后,党组织非常关心丁晓兵的未来生活,征求他下步的打算时,丁晓兵
提出了三个请求:“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三要继续留在部队!”他要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强者。1985年初,丁晓兵进入南京政治学院政工系学习。

  然而,进大学深造、提笔写字对于长期习惯用右手,突然要改用左手的丁晓兵来说,远比在战场上抓俘虏艰难得多。

  丁晓兵坚强地拿起了笔,他从最简单的“1”开始,在新的战场上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课堂上记笔记跟不上老师的速度,他就在下课后借来同学的笔记补抄。第一次考逻辑学,明明会做最后一道题,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收卷的铃声就响了……

  刚开始练习书写时,手动纸也动,他便用残存的右臂压住笔记本……

  他制定出严格的学习计划。晚上别人休息,他就到图书馆抄书,练习快写快记。炎炎的酷暑,他没有尝过午觉的滋味,是汗水伴他度过了整个夏天;漫长冬夜,他披着大衣,怀里揣个热水袋,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两年的校园时光,他没有到过中山陵,没有去过玄武湖,他把自己的节假日、星期天全都用在了学习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写字的速度终于赶上大家了。毕业时,他以优秀成绩学完了所有31门功课,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杨文俊与丁晓兵的相识是在10年前的一次基层官兵书画展上。刚到部队的杨文俊带着挑剔的眼光审视着那一幅幅来自基层官兵、水平并不很高的作品。突然,一幅遒劲有力、收放自如的书法作品映入他的眼帘,作品拙朴中露出刚强、严谨中透着豪放,功底厚实让人不得不叹服。杨文俊在作品前徘徊了很久,作者丁晓兵的名字也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颁奖仪式上,他见到了作者:皮肤黝黑、敦实厚朴。当丁晓兵右手插兜,左手敬礼时,杨文俊更是惊呆了,他就是那位只身擒敌、自截断臂的侦察英雄?在对英雄敬佩之余,小杨更叹服他孜孜以求、自强不息、克难攻坚的学习精神。

  书剑柔骨情,画笔坦荡心。丁晓兵的书画作品先后在军地多家报刊发表,八一电影制片厂还为他拍摄了《独臂绘丹青》的专题纪录片。丁晓兵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前往观摩的人无不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境界所折服。

  21987年秋,在战火中失去右臂的丁晓兵来到位于太湖之滨的某部任指导员。

  英雄八连、指导员、自己。刚从南京政治学院毕业的丁晓兵把这三个词凑在一块,眸子里不免多了几分隐忧。

  隐忧果然不期而至。在他上任的第一天,连队组织紧急集合。全连都已到齐,才见他提着松松垮垮的背包冲过来。他没敢抬头,他知道自己缺少什么。

  生性如火的丁晓兵太知道自己缺少什么了。回到房间后的他反复练习,手拉、牙咬、脚踩,能协助的器官没一个闲着。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通信员看到血迹斑斑的背包,含着泪要帮助他,他不领情,抱着被子去了工具房,临走留下一句话:“你可以帮我一次,但不能帮我一辈子。”说这话时,他的拳头攥得紧紧的。

  投弹训练时,他涨红脸铆足劲,仅投了20米。他眼里喷出火:“练!”两指宽的背包带,他不知道拉断了多少根。虎口才长出的嫩肉磨出了血,凝固了,又流出血。最后,新肉不长了,结了一层厚厚的茧。一个月后,他再一次站在官兵面前投弹的时候,大家的脸上写满了震惊:48米!

  他克服了失去右手带来的不便,用一只手洗漱、穿戴、扎腰带、打背包,还在当年的师军事考核中,以七优一良的好成绩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彰。在他和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连队先后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党支部两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上级看到了一个血性男儿的英雄本色,调任他为二营的教导员。这次调任对丁晓兵来说是个挑战:整个二营没有一个先进连队,干部不安心,队伍士气低落。多年的带兵经验使他深深地感悟到,带兵先带“气”。他说:“第一条需要磨炼的是大家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在较劲。从先进连队到后进营队,从成功到失败,他要赢回来!

  1995年2月,二营担负安徽丹阳湖的水利施工。天降大雪,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影响。丁晓兵挑选了10名身强力壮的党员干部,组成以他为队长的“党员突击队”。

  一只手不能完成挖土动作,他就把锹斜插进土里,两只脚站上去狠命地跺。抠出来的土太大,他就找块布放在下面拖着走。他身先士卒,大家争先恐后,重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吃饭的时候,天气实在太冷,动作稍慢一点儿,饭粒就会冻成一团,所以大家都是狼吞虎咽。而这对丁晓兵而言确实是个困难,饭吃不好,怎么干活?他只好用双膝把饭碗夹住,再用左手艰难地往嘴里扒。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二营的这次施工任务不仅提前完成,还利用所剩时间支援了其他营队的施工。工程验收时,二营被师部评为“施工先进营”。

  这个翻身仗,打得漂亮!

  32003年7月,淮河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丁晓兵所在的武警某部奉命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洪峰出现在哪里,作为团政委的丁晓兵就冲到哪里;哪里最危险,空袖管就飘荡在哪里。

  7月17日下午1时,安徽寿县的堤坝发生特大管涌,现场水利专家说,如果八个小时内不能封堵的话,整个寿县古城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行动的命令,丁晓兵率领200名突击队员直奔大堤险段。天公好像也要考验他们,豆大的雨滴从空中砸下来,脚下的泥被水长时间浸泡后成了泥浆,没过了小腿,每动一步都要使出浑身的力气。尽管如此,丁晓兵依然一面扛着土筐,一面带着战士喊号子,唱军歌。在他的带动下,官兵们士气高涨,忘记了疲劳,更忘记了自己。丁晓兵更是身先士卒,别人背2铲土,他背4铲,战士心疼他,有意给他少装点,他坚决不同意。就这样,丁晓兵凭着行胜于言的模范行为,感动了在大水中等待救助的乡亲,感动了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中的每一名军人。

  堵管涌的围堰围起来以后,丁晓兵才感觉自己的断臂钻心地痛。由于长时间不透气,再加上气温太高,假肢与断臂的结合处、断臂的截面等部位捂出了痱子,被水一泡,局部皮肤溃烂,溃烂处一小片乌黑的弹片露出来了。卫生员看到他的断臂后一点不敢怠慢,建议他马上停止工作,立即处理溃烂的伤口。

  去

医院的途中,路经丰庄镇林南湖村,丁晓兵看见一群人围在路边,议论纷纷。停下车一瞧才发现,一位农村老大娘晕倒在地上。

  “救人!”他当机立断。

  丁晓兵指挥群众把老大娘抬到荫凉的地方,并为其掐人中、用湿毛巾冷敷、用大蒲扇扇风降温,凡自己掌握的急救方法都用尽了,仍不见大娘醒来。丁晓兵果断地命令驾驶员:“小张,快开车把军医接过来,我在这里守着大娘。”

  他的鼻头沁出晶莹的汗珠。

  军医来了。在他的救治下,半个小时后老大娘醒了过来。

  回到部队后的丁晓兵一直装着心事,他整天默默工作,脸上不见了笑容。原来,他放心不下大娘的身体,不知道自己走后她会怎么样。就在部队回撤的前一夜,丁晓兵带着粮油来到大娘的家,临走留下了200元钱。

  两年后,当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到村里采访时,老大娘一眼认出了照片上的丁晓兵。临分别的时候,她向摄制组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把这张照片留给自己,她要把照片镶在自家堂屋的相框里。

  老大娘说:“我要让全家人永远记住这位救命恩人,他是个好人!”

  4战争结束了,丁晓兵回家看望为他牵肠挂肚的父母。

  父亲是个老兵,话不多,但他从父亲简洁的话语中读出了分量:“儿子,你现在成了英雄,得了荣誉,你给爹妈和父老乡亲争了光,可是你千万别昏了头啊!”父亲的话虽朴实,对丁晓兵却是一个极大的鞭策。

  当上团政委那年的春节,弟弟千里迢迢来投奔他,并向他提出承包部队生活服务中心的想法,被丁晓兵一口回绝了。

  “为什么别人能做,我就不行?”“因为你是我弟弟。”“你在外边当官,家里什么光都没有沾到,就这么一点忙你都不愿意帮,还像个哥吗?”弟弟急了,冲着他嚷道。

  他内心也痛苦极了。家里只有两兄弟,哥俩的感情很好。他从前线回家养伤时,弟弟在车站抱住丁晓兵失声痛哭,丁晓兵也泪流满面。但亲情不能凌驾于原则之上,丁晓兵一狠心,说道:“我相信你能把这个事做好,但是全团的官兵能相信吗?如果我用党给的权力谋私利,我就会在官兵们面前抬不起头。”弟弟看着表情坚决的哥哥,不吱声了。

  在做人上,丁晓兵常常告诫自己要做到“三不怕”:不怕别人说无情;不怕别人说无用;不怕别人说无钱。

  一次,一家知名企业邀请部队去参观,途中,公司老总悄悄与丁晓兵商量道:“我的公司安全环境不好,你能不能派3个兵帮我站哨,每年给你8万元好处费,直接打到你卡上,没人知道。”

  “好吧。”丁晓兵不假思索地说。

  老总开心地笑了,似乎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

  “不过,你不用打卡,打报告就可以了。上级批准了我就派。”“为什么?”老总仍不甘心。“我只听党指挥,不听钱指挥!”丁晓兵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不被金钱腐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信念。

  那年,一个消息让他震惊:一位与他共同参战立过战功的战友,回地方后因经不住利欲的诱惑,结果沦为人民的罪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丁晓兵无限感慨,他认识到,一个人从高尚滑向卑劣,仅是一念之差,稍有不慎就会悔一生,不能不警钟常鸣!他常常想南疆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想长眠在那里的烈士们,从他们身上他找到了答案:烈士们出生入死,这是一种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境界,我们有幸活过来的人,要发扬这种牺牲奉献精神,坚守这种理想和信念!

  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自我教育,丁晓兵就对人生有一次新的认识,就明白了怎样活着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厚度。

  每次独自和牺牲的战友做心灵的对话,丁晓兵就得到了一种支撑,一种安慰,一种心灵上的洗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