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描述中巴关系:比喜马拉雅山高(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 14:14 国际先驱导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国际先驱导报驻伊斯兰堡记者李敬臣报道 1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21日,中国驻巴大使张春祥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专访,就中巴交往中的深厚友情侃侃而谈。 这次专访,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进行的,张大使在办公室里不断接电话,一会用英语,一会用乌尔都语同巴基斯坦有关方面进行交涉,同时还要接二连三地处理身边工作人员递来
帮助巴总统出版自传中文版 采访中有一次“打断”却带来了新的素材,那是使馆工作人员拿进来一本新书: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回忆录《在火线上》中文版。《在火线上》英文版今年9月底在纽约出版,国际上视之为了解巴基斯坦的必读书。张大使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独家披露说,穆沙拉夫今年6月出发去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他身边的军事秘书告诉前去机场送行的张大使,穆沙拉夫写了一本回忆录,涵盖了他人生经历的方方面面,书中谈及了他1999年接管巴政权、“9·11”事件后加入美国反恐阵线、与阿富汗塔利班断绝关系等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张大使当即表示,他愿意帮助出版该书的中文版。 此后,张大使组织使馆和驻巴有关单位人员迅速将该书译成中文,并对全书进行了审定。张大使在该书中文版后记中特别谈到:“穆沙拉夫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巴基斯坦是中国是友好邻邦,中巴友谊经受了历史检验。巴基斯坦朋友用‘比喜马拉雅山高、比阿拉伯海深、比蜜甜’来颂扬中巴两国友好关系。作为该书的首批中国读者,我们深为穆沙拉夫总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所感动。从书中可以看到,他为巴基斯坦的安全、稳定、发展承担了巨大责任,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历了不少风险。” 记者看到,穆沙拉夫专门为中文版做了序。其中强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谊是我们外交政策的支柱,与每一个巴基斯坦人一样,我珍视和爱护我们之间的友谊”,并特别感谢张大使和使馆人员。 与穆沙拉夫兄弟相称 张大使回忆说,他最早认识并与穆沙拉夫是在1996年。当时张春祥是使馆政务参赞,穆沙拉夫是巴陆军曼格拉军的一名少将师长。张春祥一行应邀到穆沙拉夫师部所在的一个水坝参观,张春祥的乌尔都语拉近了他和穆沙拉夫关系。后来,穆沙拉夫升任曼格拉军军长。双方交往更为频繁。 自1996年第一次见面后,比张春祥年长5岁的穆沙拉夫再见到张春祥就开始以兄弟相称了。2002年4月8日,张春祥抵达伊斯兰堡,出任中国驻巴基斯坦特命全权大使。由于巴国内正进行全民公决,穆沙拉夫日程排得非常满。张大使和其他几个国家大使递交国书的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但由于与穆沙拉夫私交很深,没有递交国书丝毫没有影响张大使正常开展工作,并且在不同场合四次同穆沙拉夫会面。递交国书那天,穆沙拉夫还免去了一些外交礼节,直接张大使谈起工作。 张大使特别谈到,他和穆沙拉夫以及巴军方高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不是他个人值得炫耀的资本,而是这些直达上层的特殊关系,有助于他在中巴领导人之间进行更为积极有效的沟通,为保护中国和驻巴中国公民的利益服务,其发挥的作用就像是中巴友好的润滑剂。 举例来说,2004年5月3日,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发生汽车炸弹袭击,中方工程人员3死9伤。得悉不幸消息后,张大使一面向国内有关部门汇报,一面迅速同穆沙拉夫的军事秘书哈米德中将联系,希望巴方立即采取一切措施抢救伤员。张大使还给巴空军、海军和民航打电话联系飞机到出事地点救人和运送遇难者的遗体。巴民航一架小型飞机当时已在瓜达尔港机场驶向跑道准备起飞,在接到张大使的电话后,立即决定推迟起飞。 张大使说,中巴交往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当时飞机上的巴基斯坦乘客听说要抢救中国兄弟,立即主动下飞机让座,让有关人员对飞机进行必要改装,以便能够摆放运送伤员的担架。9名伤员被运到卡拉奇最好的一家医院时,医院负责人说,要是再晚一些,三名重伤员恐怕性命难保。再如2005年5月27日,准备向世界第十一高峰发起挑战的西藏登山队一行11人乘吉普车前往巴基斯坦北部,途中山上突发滚石,一名主力队员遇难,另一主力队员受重伤昏迷,其他10人不同程度受伤。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大使迅速与巴军方联系。巴陆军立刻派直升机将伤员从出事地点送到北部重镇斯卡杜野战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发现”巴地震重灾区 2005年10月的巴基斯坦大地震后,熟悉巴基斯坦情况的张大使注意到,巴很多受灾地方都有电视画面,而巴拉考特没有,他立即判定那里就是重灾区,并建议中国救援队前往那里。中国救援队星夜兼程前往巴拉考特,成为第一个到达那里的外国救援队,比巴军方救援人员还早到达一天。见到挂有五星红旗的中国救援队车队,巴拉考特居民齐声欢呼:“中国兄弟来了。”这一行动实实在在地加强了中巴人民的兄弟友谊。 随着救援行动的推进,巴重灾区急需加厚的棉帐篷过冬,而许多国家捐赠的帐篷非单薄,受到联合国官员的批评。张大使立即向国内有关方面建议,迅速向巴捐赠棉帐篷。中国帐篷从此成为巴地震灾区非常抢手的救援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