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东北版图是怎么绘出的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07:48 中国国防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测绘大队的官兵们在途中小憩 1962年5月,一场测量第一代1∶5万地图、填补东北地区无基本比例尺地图空白的战役在东北广阔的无人区悄然打响。1970年7月,这场战役胜利结束。从此,东北地区有了中
担负这项任务的主力部队就是沈阳军区某测绘大队。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测绘官兵们战胜生存极限,靠着“铁脚板”踏遍了长白山脉原始森林,征服了大兴安岭“高寒禁区”,圆满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执行这次任务中,有10名官兵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把生命化作了经纬。 “不让我作业,除非要了我的命!”倔强的高维新最终没能扛过饥饿和疾病,倒在了测区 1963年5月,高维新来到部队只有短短的4个月。这时,一个令他无比兴奋的消息传来:部队要转战东北边境地区作业!他连夜写好一份请战书,乐颠颠地冲进了队部,向队长发出这样的保证:“我要为边境作业作出贡献,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 部队进入珲春县春化公社测区后,作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这里全是火山地貌,山上山下被茂密的树木遮了个严严实实。于是,部队的第一场战斗就是伐树,打通各点位之间的方向线,实现通视。 第一天下来,高维新的手掌就磨出了大血泡,锯把都被染红了,但他却硬挺着一声不吭。第二天,高维新依旧干得那么起劲。进入6月份,官兵们因为水土不服,接二连三地病倒,能坚持作业的已经不多了。高维新虽然也患了病,却仍就倔强地挺着。他说:“轻伤不下火线嘛,不让我作业,除非要了我的命!” 6月11日,官兵们来到鸡爪山对面的山顶观测。由于一方向角度不理想,高维新要求独立去鸡爪山山顶完成插旗任务。当他带上测旗、钢尺、垂球消失在林海中时,组长忽然想起来:“小高已经连续两顿没有吃饭了呀!又去爬那么高的山,能坚持得住吗?”到了中午,一面耀眼的测旗出现在镜头里,组长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他激动地向着鸡爪山山顶大声呼喊:“小高,好样的!” 大家立即投入到紧张地观测中。就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大家发现对面的鸡爪山顶被乌云笼罩了,随后乌云也向这面的山顶压了过来。“不好,变天了,赶快下山!”组长带领大家迅速撤进了半山腰的一个山洞中。这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大雨倾盆而下,还夹杂着冰雹。 “小高能不能挺得住呀?”一种不祥的预感堵着大家焦虑的心口。 雨终于停了。大家冲出山洞。“高维新!”“小高!”战友们在山谷里转了整整一夜,嗓子都喊哑了,也没听到高维新一声回音。第二天,高维新失踪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驻军和群众纷纷上山帮助寻找,连续找了7天,也没有寻到高维新的踪影。 半个多月后,一位采药老人在山谷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具残骸。战友们通过遗落的测旗、钢尺、垂球确认,他就是高维新!又经过几天的仔细搜寻,战友们找到了高维新的一只鞋、一顶帽子和一件被野兽撕碎的上衣。高维新就这样走了。当上级追授他上等兵军衔、追认他为共青团员时,战友们流着眼泪把一枚闪闪发光的团徽放在了他的“胸前”…… 为纪念赵长清,当地政府将东岗命名为“长清岗”,部队也将山上所做的三角点定名为“长清点” 说起赵长清,接触过他的战友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出生在四川大巴山区的小伙子。赵长清从小跟大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自打跟随部队登上了兴安岭,他整天处于兴奋状态,还不止一次地跟战友们说:“北方的山跟我们家乡的山不一样,太有气势了!”难怪在崇山峻岭中执行造标任务时,别人早已累得筋疲力尽,他依然欢实得如一头壮实的牛犊。 1964年7月1日,刚刚在密林中过了20岁生日的赵长清和大家一块儿要在东岗上造起一座25米高的砧标。 观测开始了。组长透过测距仪发现,远处有条观测线被树枝挡住了,必须砍掉才能实现通视。于是,组长命令一位战士前去砍伐。“我陪他去砍!”对于这样的任务,赵长清从来就不会放过。话一出口,他已经拎起了刀锯,拉起另外一个战士冲向了目标。 这是一棵挺拔的白桦树,足有30多米高。赵长清自告奋勇,像一只敏捷的猴子,转眼间就蹿上了树。此时此刻,谁也没有料到,死神正悄悄逼近一向以上树见长的赵长清。就在他奋力攀爬时,随身携带的安全绳被一根根粗壮的干树桠刮住了。赵长清使劲拽了拽,试图把绳子拽下来,可是反复几次都没有成功。咋办呢?为了尽快摘下安全绳,他一手牢牢抓住一根树枝,腾出另一只手猫腰去摘绳套。或许是他上身倾下去得过大,手握的那根树枝承受不住过重的压力,“咔!”一声断了。失去重心的赵长清头朝下栽了下来…… “长清!长清!”大家呼喊着奔了过去。可是,一切都晚了,赵长清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赵长清牺牲后,当地政府作出决定,为了纪念他特将东岗命名为“长清岗”,部队也将山上所做的三角点定名为“长清点”。 从曹瑞民嘴里流出的鲜血在他爬行最后900米的雪地上,留下了一朵朵殷红的“血莲花”…… 1970年初,测绘大队大地2队接受了拿下素有“中国北极”之称的大兴安岭测量的攻坚任务。这一测区地处我国最北端,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后一块无图区。测区内人迹罕至,森林、沼泽、沟壑纵横密布,作业只能选择在冬季展开。为了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任务,2队于2月初就开进了“高寒禁区”。 3月30日清晨,测绘大队大地2队班长曹瑞民和另外两名战士离开小组驻地,到近20公里外的一个无名山上找大地点。这是他们到达测区后第一天外出作业。踩着没膝深的积雪,他们扛上几十公斤重的测绘器材出发了。 走了3个多小时后,大家又累又饿,便停下来生火做饭,吃过了饭,肚里有了食,身子觉得暖和多了,体力也恢复了一些,就继续向山顶爬去。山陡雪滑,他们爬上去又滚下来,浑身裹满了厚厚的积雪。 爬到了山顶后,大家很快找到了大地点,开始测量。此时,北风更加寒冷刺骨。汗水湿透的衣服已经被冻得梆硬,像铠甲一样。 “得赶紧下山,必须争取尽快返回驻地!”曹瑞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测量刚一结束,他就带领大家快速收拢器材往回走。夜幕悄悄地降临了,气温也开始逐渐下降。还没有到达中午做饭的地点,疲劳、寒冷、饥饿就一齐向他们袭来。 “休息一会儿吧,生堆火暖暖身子再走。”曹瑞民带头拾来了干柴,和大家围坐下来准备生火。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打火机却怎么也打不着了。 “现在火就是我们的命,没有火我们片刻也不能停留!”看到战士们的表情,曹瑞民把他们一个一个搀扶起来,鼓励大家继续赶路。没有走出多远,汗水再一次浸透了他们的衣背。热量在减少,体能不断地被消耗,大家都明显地感到自己有些支撑不住了。 “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们就决不能停下来!”曹瑞民给战士们打着气。最后,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只好拖着器材缓慢地往回爬。曹瑞民爬着、爬着……突然,他觉得胸口发热发痛,呼吸困难,赶紧抓了一把雪塞进嘴里。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咽下去,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他没有停下来,仍然挣扎着向前爬去。在他爬行最后900米的雪地上,留下了一朵朵殷红的“血莲花”…… 第二天早晨,当营救人员发现他们时,曹瑞民已经光荣地牺牲了。 为了胜利完成任务,这些战士们虽然英勇地牺牲了,但在英雄牺牲地四周的村民心中,他们并没有死去。至今这些村民还能讲述测绘兵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