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海战役中探求打赢未来战争之道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9:22 中国国防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编者 驾驭好一体化联合作战 ■刘正威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世界战争史上所少见。虽然淮海战役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其高超指挥艺术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组织实施,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大的方面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战略利益放在首位。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战略性极强,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和政治、外交斗争的进行,要求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在作战指挥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着眼战略全局统筹一体化联合作战。为此,一是深刻领会战略意图。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作战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充分认识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目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作战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斗争影响及利弊得失。二是从战略高度考虑作战问题。不仅要考虑到作战行动本身,更要考虑政治、经济和外交斗争的需要;不仅要考虑如何有效地战胜敌人,而且要考虑国家、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不仅要考虑消灭敌有生力量,而且要考虑尽可能减少自身的伤亡和误伤平民。三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命令、指示。一体化联合作战打的不仅是军事仗,而且是政治仗,当出现局部利益与战略全局发生冲突时,即使作战行动有利,也应服从战略全局。同时,要把执行上级指示的坚定性与作战指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富有创造性地执行上级命令和指示,并以积极主动的行动为战略全局创造有利条件。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中,毛泽东下令对杜聿明集团暂不作最后歼灭的英明决定,充分证明了着眼全局的重要意义。 关照好战役全局。淮海战役中,杜聿明集团从徐州逃跑以后,此时中野正在围歼黄维兵团,如果其向南逃窜,并袭击中野侧翼,与黄维兵团里应外合夹击中野的话,那我军将会被动挨打。粟裕分析了以上情况,迅速作了部署。总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把杜聿明截住。各纵队按华野司令部的追击部署,勇猛动作,积极行动。十二月的淮海平原,天寒地冻,北风凛冽。我军追击部队不顾天寒地冻风急路艰,不顾敌军飞机轰炸阻拦,向徐州敌人逃跑的方向勇猛追击,终于在陈官庄将杜聿明集团包围起来,从而确保了中野围歼黄维兵团的侧翼安全,使得整个淮海战场的局势对我军大大有利,从而加速了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未来战争中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是整体作战,必须统筹好作战全局,充分发挥诸军兵种整体作战威力。淮海战役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带有照顾作战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性质的问题就是作战的全局。指挥员必须以全局为上,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关照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 抓住关节推动战局。关节也称重心,是指对作战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部分和行动。淮海战役中我军确定首先歼灭黄百韬兵团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实践表明,掌握关节,可以迅速推动战局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甚至成为决定作战胜败的关键。鉴此,未来战争中,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员应把自己注意的重心,始终放在那些对于战役全局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节上。要善于抓住关节筹划和部署作战,运用战法。一般而言,作战的关节主要有:作战目标的选择,主要作战方向的确定,预备队的使用,作战阶段转换等,但由于每次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性质和条件以及各阶段的情况不同,关节也各不相同。指挥员必须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并善于因势因情运用作战力量解决重要关节,推动战局顺利发展。 注重指挥艺术的积累和提高 ■王允超 西方军事理论家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指出:“一个统帅高超的指挥艺术,无疑是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之一,尤其是在交战双方其它条件都完全相等的时候,更是如此。”淮海战役,在战场总兵力对比敌多我少、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情况下大获全胜,中央军委和中原、华东野战军首长的高超指挥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三军之势,莫重于将”。指挥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肩负着国家安危、战争胜负的重大责任。西方军事运筹学家统计表明,指挥活动对于作战胜负的影响,相当于部队全部战斗力的40%。而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政治目的明确,武器装备技术含量增加,战场变化急骤,指挥对抗激烈,指挥员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才可能有效驾驭未来战争。而欲达此目的,做到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军政兼通,以适应军事手段与政治目的的高度融合。“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从古以来就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而未来战争中,随着目的、条件、形式及手段等的发展变化,战役乃至大规模的战术行动与政治之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致性,因为高技术武器装备威力巨大,相对于有限的政治目的,一次战役甚至是战斗行动往往就能达成。这就要求各级指挥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在选定作战时机、打击目标、行动规模、打击力度等方面,要根据政治、外交的需要来决定,不仅要考虑到作战行动本身是否有利,更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政治、经济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因此,指挥员必须在努力提高军事素质的同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做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将军,从而能够在执行军事任务时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其政治意义,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政治需要。 指技合一,以适应指挥手段与科学技术的高度融合。“有什么样的军队就有什么样的指挥,有什么样的战争就有什么样的指挥。”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改进,一大批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指挥器材进入到指挥领域。这就必然需要指挥人员去熟悉和适应它们,以求得人-机的有效结合,提高指挥效率。比如,未来的指挥员将需要直接上机操作,通过直接控制信息,以达到直接、快速、精确指挥控制部队和武器系统的目的。这就对指挥人员的科技素质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要求:知识面必须扩充,知识结构必须调整,除了需要学习作战指挥所必须的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地形)、军事气象等基础知识,学习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后勤学、装备学和指挥学等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指挥业务水平外,还必须适应指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认真学习高新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努力成为指技合一型的指挥人才。 智勇双全,以适应指挥对抗与智力博弈的高度融合。战争从来都是充满危险的领域。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交战双方将大量使用高精确、大威力、远射程的各种打击兵器,而且会将主要打击目标对准对方的“重心”——各级指挥所,使得指挥环境日趋残酷,指挥人员没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将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作为指挥员,必须注重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和锻炼自己,努力提高适应未来作战指挥的过硬心理素质。同时,随着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完善,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指挥对抗将更多表现为指挥员智慧的较量,智力因素将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指挥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军事名著,潜心研究经典战例,认真汲取著名统帅指挥经验,积极参加指挥训练,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理性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谋略水平。 把“技术潜力”动员起来 ■张瑞臣 淮海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中三大决定性战役之一,具有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歼敌数量多等鲜明特点。战役中,我军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担任主要作战任务,华东、中原等军区的地方部队配合两大野战军作战,并组织了100多个民兵团执行战地勤务和保卫后方安全。由于此次战役是在无固定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的,整个战役期间,还动员了支前民工543万余人(与指战员的比例接近9:1),其中支前一、二线民工就达150余万人。广大民工靠小推车、挑子等落后的运输工具,人抬肩扛将9亿多斤粮食、300万吨弹药物资运到前线,并转送伤病员11万名,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毅元帅说得好: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未来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于战役作战行动的战略性更强,在力量投入上,交战双方都将倾其主力,集中诸军兵种的精锐力量和信息化兵器参战,同时还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在内的综合力量参战,战役力量在组成上将更加多元。但由于局部战争目的、规模的有限性以及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的参战方式在总体上将由以往那种数量型的人力、物力支前,转向效能型的技术支前特别是高技术支前上。而“技术精英”作为掌控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主体和网络战、心理战的生力军,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操作培训、作战运用、抢救维修等环节以及信息攻防、心理夺控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动员的作用,认真周密地进行筹划。一是搞好技术潜力调查。各级动员部门应对本辖区内的各种技术力量做好登记备案,对各种技术力量的行业种类、数量多少、能力大小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加强技术人才管理。根据未来战争需要,各级动员部门既要对普通技术如机械车船驾驶修理技术、医疗救护技术等进行动员,也要对计算机、光电子等高新技术进行动员。应将掌握以上各类技术的人员以民兵组织的形式,编组成为各种技术保障模块,根据需要进行征召。三是确定技术支前方式。各级动员部门要根据在未来作战中可能承担的任务和本辖区技术力量的实际特点,科学地确定支前的方式。比如,直接为军队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保证战时扩编需要;转型生产战时军用物资,保障部队作战所需;协助军队进行各种装备的修理维护;对敌信息网络进行攻击等。 在“精打细算”中谋求胜道 ■程如意 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实际上,用兵打仗也如同过日子一样,需要进行算计。兵要算着用,仗要算着打,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淮海战役,我军之所以能以60万人对敌80万人而获全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军委和前线指挥员在淮海战役的运筹谋划中,能够着眼全局,全面分析敌我各种因素,科学运用定量分析优化作战方案,从而使有限的作战能力发挥了最大效力。 未来战争中,先进的C4ISR系统的运用,既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决策的定量分析水平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也对定量分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信息化战争的高消耗要求通过定量分析实施细算精打,信息化战争的强破坏要求通过定量分析实施“点穴”巧打,以及信息化战争的一体化作战要求通过定量分析实施聚力合打等。而就我军的现状来看,在定量分析相关建设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有必要着眼未来作战需求,加快相关方面的建设。 抓好相关理论建设。在定量分析理论建设方面,当前要重点关注两项理论建设:一是火力毁伤理论建设。火力毁伤理论是联合战役指挥员实施正确战场指挥决策的关键性依据,是联合战役指挥员计算评估战役资源配置满意度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手段,是调整各军兵种火力毁伤任务份额、发挥整体火力毁伤效能的可靠保证。可以说,火力毁伤评估在定量分析中居于核心地位。目前来看,我军火力毁伤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必须加强火力毁伤评估的研究和探讨,尽快把火力毁伤评估体系建立起来,把一些基本的问题研究清楚。二是模糊因素的精算理论。定量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战斗力的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中,有些是可以具体的数据来表达的,如兵力、兵器、时间、空间等,但有些却不能以具体的数据来表达,如武器装备质量、部队训练水平、士气、地形、天侯等。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如何计算这些因素?淮海战役时是靠经验法进行粗略的估计,如把一般士气设为1,士气低落大致可估为0.5,士气高涨就估为2。但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进行精确作战,这些因素就需要精算,这里就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这些模糊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指数值问题搞清搞准。 抓好支撑平台建设。定量分析的支撑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两项:一是战斗实验室建设。目前,我军战斗实验室建设才刚刚起步,与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因而,要立足我军的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军战斗实验室建设。二是决策模拟系统建设。就是要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近年来涌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模拟仿真技术,采用先进的软硬平台,结合未来作战需要,从总体上构造一个具有分布交互、综合集成特征的智能化战略或战役决策研讨与模拟环境,以求在未来信息化作战指挥决策应用中产生良好的效益。 研究淮海战役对美国陆军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遥远国度的一个地面战场上,发生了一场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深刻影响的战争。有人认为从现代战争的角度看,淮海战役几乎不具有代表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深入了解淮海战役,对于美国陆军迎接未来挑战的意义尤为重大。 ——美国陆军上校劳恩·C·爱德华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