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特写:今朝红旗别样红(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23:13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40年前,许世友将军亲手将一面“红旗民兵团”旗帜授予江苏省海安县角斜民兵团。多年来,该团官兵发扬传统,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加强基层民兵建设的成功之路—— 今朝红旗别样红 谢北平 林森陆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绍云
初冬的黄海之滨,一场演练在寒风中拉开序幕。 “砰——砰——”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一支身着迷彩服的民兵分队迅速向前沿阵地突进,卧倒、瞄准、射击……一连串战术动作干净利落。让笔者没想到的是,他们中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19岁。原来,这是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红旗民兵团”组织三代民兵合练的一个镜头。 40年前,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军区授予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民兵“红旗民兵团”荣誉称号,表彰他们在保卫海防、建设海防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如今,民兵团建制没有变,人员却更替了好几代。走进“红旗民兵团”,笔者感受到的依旧是那浓浓的“兵味”。 析事明理之后——三代民兵持枪上阵 去年底,民兵团接到上级要求集结50名基干民兵执行应急任务的命令。然而,在规定的集合时间内,仍有27名民兵不见踪影。团领导只好临时拼凑人员,保证了人数。事后经查,这些民兵是因忙于生产和在外地闯市场而无法到位。 在镇党委组织的党员培训活动中,一场关于如何办民兵的大讨论也随之展开。 “现在都一心抓经济,民兵工作是不是放一放?”“如今办民兵,钱从哪儿来,兵从哪里编?”面对这些疑虑,有人站出来坚决反驳:“民兵老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决不能在我们手里丢掉。这么多年来,角斜镇的发展离不开红旗精神!” 镇党委书记、民兵团政委张军和镇长、民兵团团长吉临兆分头走进党员中间,从角斜昨天的贫穷落后谈到今天的繁荣富裕,从民兵巩固海防的作用谈到“红旗民兵团”这个品牌的贡献,将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凝聚到“与时俱进促民兵发展”上来。 训练场上,沉寂已久的枪声重新响了起来。今年3月24日,角斜“民兵节”那天,团里举行轻武器精度射击比赛,汤灶村老民兵王模文带着儿子、孙子一起来到训练场,要求同台竞赛。别人劝他不要上场了,王模文老人把胸脯拍得咚咚作响:“我人虽老了,可骨头还硬着呢!”老人硬是挺着胸走上了射击场。 尝试转移编兵——民兵在位率提高到90% 去年初,眼看民兵要整组,五虎村民兵营长王美群犯了愁。原来,全村青壮年都到村镇民营企业打工去了,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 这天,王美群因事走进一家民营企业,看到车间里一群群年轻员工在紧张忙碌着。他眼前一亮:村里有大小企业6家,相对固定的青年员工有300多名,这不正是编兵的合适人选吗? 王美群把这些情况向村党支部作了汇报,并挨个找民营企业主商谈,没想到企业负责人个个都乐意,“编民兵也是帮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多好!”王美群乐呵呵地从6家企业挑选了40名优秀青年,没费多大劲就编好了一个基干民兵连。 五虎村的大胆尝试,给角斜民兵团整组工作闯出一条新路。民兵团领导感到,新形势下落实和发展农村民兵工作,就得因时顺势,与时俱进。 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实际,他们把民兵编组的重点向中心村和镇区转移,使68%的民兵转移到了镇区及周边行政村;针对农村劳动力向企业聚集的实际,他们把编组的重点向民营企业和经济实体延伸,在全镇17家民营企业实施重点编组;针对行业系统人员科技素质高、技术性强的特点,他们把组建专业分队的重点向镇区行业系统拓展,新建9支专业分队,使专业技术分队比例提高到46%。经过努力,民兵团逐步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前不久,上级对该民兵团进行考核验收,结果表明:民兵专业对口率达到85%,在位率达90%。 打造“金字招牌”——吸引139家企业来投资 2005年春节期间,杭州市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姜华无意中登录了角斜“红旗民兵团”网站。网页上,民兵团的历史、荣誉和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他。“在这里办厂一定不会差!”姜华当即拿起电话与角斜镇联系,表明想去投资的意向。 春节过后,姜华迫不及待地驱车赶赴角斜镇实地考察,等看完民兵团史绩陈列馆,他握住镇领导的手说:“民兵团取得这么多荣誉,还涌现出11名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省劳动模范,说明角斜人的素质都很高。这个厂就在这儿办定了。”随即,他投资1000多万元在角斜镇办起了一座化工企业。 据统计,角斜镇现有的160多家企业,有139家是像姜华这样冲着“红旗民兵团”来的,民兵团的“金字招牌”引来众多商家前来投资开发,使这块昔日的盐碱滩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乐园,推动了工农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去年全镇总产值达到20亿元。 “红旗民兵团”的品牌给角斜镇带来新发展,角斜人也不忘给这面“红旗”增添光彩。民兵团原训练场地简陋狭小,难以适应训练需要。去年下半年,镇里结合镇区规划改造,采取转让土地使用权、联合开发和吸纳社会投资等办法,在开发区辟出一块土地,重新建了一座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综合训练场。 今年初,民兵团拟建一座民兵科技文化中心,但由于经费不足难以上马。听说此事,镇上20多家民企的负责人纷纷慷慨捐资,300多家种养大户也解囊相助,民兵科技文化中心大楼很快拔地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