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 正文

边防线采风:走过西藏的墨脱路(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20:22 解放军报
边防线采风:走过西藏的墨脱路(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尚乃志

  说起西藏的墨脱,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只知道它是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有一个近年来才被发现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而墨脱之于我,却是一种经历,一笔人生的宝贵财富。那年冬天,我带领工作组到墨脱边防部队蹲点,虽然我在西藏边防已工作了30年,但这也是第一次进墨脱。

  墨脱,是藏语“花儿”的意思。由于受恶劣气候和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当时的墨脱,仍然是由一条羊肠小道连接着外面的多彩世界。进入墨脱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米林的派乡翻越多雄拉山口,经拉格、汗密、背崩抵达墨脱,另一条是从波密翻越嘎龙拉山口、达木进入墨脱。这两条线路从地图上看也就七八十公里,但走起来却远远不是那么回事,一般要走三到四天。

  走墨脱路要过好“三关”,即:多雄拉山的险,墨脱路的难,蚂蟥、蚊虫叮咬的苦。天色蒙蒙亮,我们就从位于半山上的松林口出发了。昨晚的一场大雪,将多雄拉山覆盖,整个世界呈现出一片银白色。由于大雪将上山的小路掩盖,我们辨别了一下山口所在的方向,便踏着齐腰身的积雪,艰难地向山口爬行。多雄拉山海拔4200多米,空气含氧量低。在西藏高原,这个海拔并不算很高,但由于它是南北气流的交汇处,每年仅有5个月的开山期,长年冰雪覆盖,云遮雾罩,很难有晴天的时候。所以翻越多雄拉山必须在中午十二点以前,否则大雾上来很容易迷失方向。

  为避免掉进冰河里,我们沿着山谷的左侧,大家你拉我,我扯你,用了近两个小时,到达多雄拉山口。站在山口向北望去,远处的雅鲁藏布江在满山白雪的辉映下显得碧绿清澈,犹如一条绿玉带把群山连接起来。向南望去,山腰以下的雪已经开始溶化,通往墨脱的小路,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深谷、冰湖,山下的原始森林连成一片,吹来的微风带有一丝暖意。

  进墨脱能遇到难得的晴天,大家兴奋不已,大喊大叫,忙着照像留影,却不料引起了空气的振动,紧接着四周传来轰隆隆的雪崩声。恰在这时,特意赶来接应我们的墨脱边防部队的地球卫星站站长安国燕赶到了,他一看情况不妙,连忙催促大家下山。他说:“多年前副连长张洪万带6名新兵进墨脱,就是在这里遇到雪崩,全部壮烈牺牲。”我们在雪地上连滚带爬的匆匆下山,随处可见雪崩的痕迹。站在小路上,一侧是被冰雪埋没的深深河谷,一侧是悬崖峭壁,上面堆积着积雪,说话声音大一点就会引起空气振动,不时有雪块滑落。随着海拔的降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风化岩石与鹅卵石铺垫的小路在逐渐溶化的冰雪中忽隐忽现,雪水沿着小路曲折流动。

  翻过多雄拉山口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沿着向东南方向流去的多雄河谷伸向远方。虽然时值初冬,小路两侧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仍然呈现出浅绿、翠绿、墨绿、深绿的醉人色彩。阳光穿透浓密的枝叶,恣意忘情地落在树叶上。

  多雄河在两岸原始森林的掩映下时隐时现,缘河谷行进间,忽遇一片大森林,夹岸数十公里,甚是壮观。经过多年河水的冲刷,多雄河河床上巨石如林,海拔高低形成的巨大落差,使河水从山石上咆哮着飞溅而过,在寂静的山林里形成不同的旋律。沿途河谷的两岸高山峭壁之上,还有不少瀑布,大的像哈达从空中飘然而下,小的如银色链条丝丝如扣。其景色足以与四川的九寨沟媲美。然而景色虽美,却无心欣赏。随着海拔的降低,路上蚂蟥、蚊虫逐渐多了起来。脚下既要防石头的碰撞,蚂蟥的侵扰;头部又要防蚊虫、毒蜂的叮咬。就连我们走路用的拐杖,也要经常敲打,不然蚂蟥会顺着拐杖爬上来。其实被蚂蟥叮咬还不算可怕,蚂蟥叮了出点血也就没事了。最可怕的是被毒蚊、毒蜂叮咬。一旦被咬,伤口红肿,痛痒难受,流黄水,长时间好不了。接应我们的运输队士官戴海斌一边挽起裤腿给我们看一边说:“我们三营的官兵人人腿上都有伤。现在是冬季,蚂蟥、蚊虫要少得多,我们前任教导员张继品一次带队巡逻时遭受一群毒蜂的袭击,事后从他身上取出74根蜂针。”

  接应我们的边防官兵牵有一匹骡子,据运输队的战士讲,这匹骡子有19年的军龄了,官兵戏称它为“墨脱的三菱”。就是这匹“三菱”,在墨脱路上的老虎嘴前也会踌躇不前,每次都得我们走到了前面,它才跟在后面蹒跚跟进。在这条路上,马匹相遇,如果互不相让,结果会更惨,只能牺牲一匹而保住另一匹。

  终于到了部队营区,站在山坡上,俯瞰着湍急的雅鲁藏布江,看到部队在1965年修建的墨脱第一座、跨度近200米的雅鲁藏布江铁索大桥,我很难想象,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环境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官兵们是怎么修筑起了这座大桥。为此我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为了修建这座大桥,官兵们除了背水泥、砂子等建筑材料外,仅大桥上方的12根长300米的主钢丝绳,75名战士啃干粮,喝雪水,风餐露宿,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才把12根钢丝绳运进了墨脱。

  墨脱属热带气候,即使在冬季,气温也在20摄氏度左右。连队官兵告诉我,他们每年开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路上的杂草、树枝。所以当地门巴族群众把修路叫做砍路。门巴族的男子每人都随身带有一把弯刀,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外出时用于“砍路”。

  翻过多雄拉,走过墨脱路,既有路途的艰辛,也有秀丽的风光。其实墨脱路根本就不叫路,只不过大家都从这里走过而已。而长年生活在墨脱的一代又一代官兵,更是用他们的双脚,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走过了一条默默奉献的军旅人生之路。(压题照片:杜宏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