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纵横:秘密武器“蝙蝠”的首战(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19:42 中国国防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聂云 “蝙蝠”是世界第一种实战性的“射后不管”制导导弹,二战初期由美军秘密研制,具有自动瞄准和自动攻击目标的特点。二战后期,美国海军作战飞机进行了世界第一次“射后不管”制导导弹的作战。一枚“蝙蝠”导弹攻击了日本的战舰。
“蝙蝠”的诞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到日本法西斯突然袭击。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开始加快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当时,航空兵对海作战主要是炸弹和鱼雷等武器。1942年初,美国海军开始秘密研制极为先进的反舰导弹。其中,一种导弹从空中战机发射后,可以利用弹头的主动雷达寻的器信号回波,自动杀向海面目标,类似利用超声波寻食的蝙蝠。于是,美军把该型导弹取名“蝙蝠”。该型导弹起初型号叫作Mk-57炸弹,后来改叫Mk-9“特种武器弹药装置”。 “蝙蝠”由钢和胶合板制成,全长大约3.6米,翼展为3米,总重为850公斤,最大速度只有480公里/小时,最高可飞8000米,作战范围达32公里,是一种弹头为450公斤的常规炸药。 二战期间,德军和美军均大力开发制导武器,制导方式包括有线制导和无线电制导等。然而,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射后不管”的全自动制导导弹,美军动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秘密开发。由于技术极为复杂,该型导弹直到1944年末才试射成功。这时,盟军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其中,在太平洋战区,盟军开始向日本方向推进,但日本法西斯拼命抵抗。美军决定用秘密武器“蝙蝠”打击仍在垂死挣扎的日本法西斯。 首次发射自动寻的导弹 1945年1月,“蝙蝠”被秘密运抵太平洋战区,准备对日本法西斯战舰作战。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决定,由新投入使用的PB4Y-2远程轰炸机携带“蝙蝠”导弹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空中巡逻作战。PB4Y-2有4台发动机,总重大约34吨,配备了12挺机枪,机组人员为12名左右,于1943年9月进行试飞,1945年1月投入作战,首先部署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不仅可以投掷深水炸弹进行反潜作战,还进行了特殊改装,可发射“蝙蝠”导弹攻击日军水面战舰。 1945年4月23日,那天,美军西太平洋第一个秘密配备“蝙蝠”反舰导弹的第109海上巡逻轰炸机中队,派出两架PB4Y-2B远程轰炸机前往印尼巴厘巴板附近空域进行海上巡逻,侦察日军海上活动。两架轰炸机在对海搜索中,发现了行驶的日军战舰。当时,每架轰炸机配备了两枚“蝙蝠”导弹。轰炸机编队瞄准目标后,向日军战舰发射了两枚“蝙蝠”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进行自动寻的导弹的作战。 作战效果一般 “蝙蝠”毕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战性制导导弹,使用主动雷达寻的器进行“射后不管”的作战理念虽然很先进,但美军的制导技术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很容易遭到附近战舰和战机的信号干扰,难以准确地把导弹引导到战舰上爆炸。此外,由于当时推进技术的限制,导弹难以运载大量炸药,无法对日军战舰形成致命打击。在整个作战中,一些“蝙蝠”导弹虽然成功地炸中了日军战舰,但多数是造成重大破坏,并没有炸沉日军战舰。 太平洋战争于1945年8月15日正式结束时,美军已经生产了大约3000枚“蝙蝠”导弹。然而,由于日本海军多数战舰在二战中后期作战中被盟军炸沉或击沉,因此,PB4Y-2远程轰炸机能够发现的日军战舰越来越少。多数“蝙蝠”导弹还没有来得及投入使用,太平洋战争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