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士兵,你在军营还好吗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8:25 中国国防报
大学生士兵,你在军营还好吗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冯连旗

  

大学生士兵,你在军营还好吗

  光荣入伍大学生士兵深受欢迎

  调查显示,大学生士兵深受部队欢迎,许多部门在兵员未到来之前,就做好了挑选大学生士兵的准备,有的单位甚至出现了几个部门、几个连队同时抢一名大学生士兵的现象
。目前,尽管这批大学生士兵入伍还不到一年时间,但他们在部队建设上起到的积极作用已经凸显出来:

  ——有利于促进军事训练的深入开展。据统计,70%的大学生士兵被分到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相当一部分成为部队军事训练的尖子。他们中间,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院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对口的大学生,他们能很快实现所学知识与军事训练的有效“对接”,在部队科技练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沈阳理工大学入伍的王士玉,被分配到二炮某基地,他利用自身所学计算机专业知识,参加部队开展的训练课题攻关,制作了多个有价值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受到了团里的表彰;从沈阳

化工学院入伍的大学生士兵杨曦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进行“烟幕的战术使用”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受到了上级机关的好评。

  ——有利于促进基层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某炮兵旅发生的几件典型事例,反映了在校大学生入伍后对部队基层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的新要求。对此,该旅副政委刘光华深有体会:大学生入伍,对基层传统教育的方法手段提出了挑战,“灌输式”教育已不能适应基层政治教育的要求。着眼形势特别是兵员素质的变化,推动教育方法手段的改进创新势在必行!

  ——有利于促进部队管理方式的改进。近年来,兵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地走进军营,对部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有不少单位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适应这种变化。比如,沈阳军区某师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规定》,使干部与战士间的“磨合期”得到了有效缩短;广州军区某导弹旅着眼形势发展,提出人文管理、科技管理、依法管理的理念,提高了管理效益;南空某场站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辟了“军之桥”网上论坛,建立了战士“群言堂”网页,畅通了基层民主渠道,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有利于为部队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大学生携笔从戎后,逐渐在部队建设中崭露头角。他们立足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在训练中当尖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当骨干,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当教员,正悄悄搅动着部队全面建设的“一池春水”。比如,从沈阳音乐学院入伍的大学生士兵范云鹏和苏云雨,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教歌,还几次在团、营组织的文艺演出中拨得头筹;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入伍的大学生士兵朱亮,发挥美术专长,几次在全团组织的板报评比中夺得第一名,他还自告奋勇担任连队的美术教员,受到战士们的欢迎。

  问题和不足不容回避

  回访中,调研组的同志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不相适应”上:

  ——部分大学生的入伍动机与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去年,沈阳市征集的大学生士兵75%来自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科生的比例亦少于大专生,重点大学的比例明显少于一般大学,热门专业的比例明显少于非热门专业。据调查,他们入伍的动机主要有三个:一是把参军作为谋求更好出路的途径,比如考军校。二是面对就业安置的压力,想利用大学生入伍的特殊优惠政策,实现就业目的。三是为了到部队学技术、入党、选取士官、增加人生经历。应该说,他们这些入伍动机带有朴素性和现实性,但其中存在的偏差需要及时加以引导。比如,某场站一位大学生士兵是为了考军校才入伍的,到部队后发现自己超龄了,失去了考学机会,于是思想出现波动,产生了提前退役的想法。

  ——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与大学生征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入伍后普遍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能否报考军校;二是各种优惠政策能否落实到位;三是能否请假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年龄普遍偏大,考军校不少已经超龄;大学生不少从异地(非户口所在地)入伍,在优待金发放上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加之大学生入伍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请假回学校参加考试一般比较困难。比如,辽宁广告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潘某,入伍后,原打算请假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但因为参加上级组织考核而错过了回校考试时间,毕业的事只能往后推迟,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

  ——岗位平台的大小与大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不相适应。应该说,大学生士兵已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士兵的岗位平台与个人潜能发挥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有的大学生入伍后,没有实现专业对口;有的大学生缺少基层锻炼的经历,新兵一下连就被挑选进了机关。结果,一些大学生士兵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士兵们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任重道远的明天

  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征集和入伍后的使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政府、部队、学校,乃至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鉴此,今后的征兵工作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把握:

  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据调查,有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征集难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上不讲究科学性,要么急功近利,缺少长远规划;要么顾此失彼,没有从全局考虑问题;要么把征兵工作单纯地看作是兵役机关的事,没有与地方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比如,有的地区为了完成大学生征集任务,在宣传教育中夸大学生入伍后的地位作用,并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许诺,结果大学生到了部队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并把这一情况反馈到了学校,对第二年的征兵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要有完善稳定的政策保障。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入伍优待政策,是征集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依据,需要有关单位共同落实和遵循。多数单位在落实这些优待政策上是到位的,但也有个别单位存在不到位和打“擦边球”的现象,这个问题一定要认真解决。

  要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趋势。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学校、兵役机关和部队来说,要认清征集大学生的意义,把握工作特点,进一步摸清大学生征集工作的规律,及时跟踪问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