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通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鑫诺二号纪实(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 08:23 中国新闻网
通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鑫诺二号纪实(图)

图为星箭发射升空。作者 孙自法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新网西昌10月29日电 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鑫诺二号”纪实

  作者 徐贞宇 胡建兵

  秋日的晨霭染黄了大凉山的梯田,清粼的安宁河从发射场旁缓缓流过。

  2006年10月29日凌晨,伴随着轰天巨响,“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中国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广播卫星“鑫诺二号”冲天而起,扶摇直上九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用这次成功的发射,拉开该中心迎来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序幕。

  “鑫诺二号”发射和“风云二号”任务准备工作交叉并行,火箭技术状态变动增多、测试要求更严,新的三号发射塔建设如火如荼推进,200多项发射场改造成果急待检验……工作量之大、协调面之广,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前所未有,特别是未来5年,这里将发射30多颗卫星,此次发射成功如否,将直接影响后续任务进程。

  于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下厉兵秣马,全力以赴“鑫诺二号”卫星发射任务——

  卫星研制单位要求卫星测试大厅温度恒定18℃,正负不超过0.5℃,空气湿度不高于55%。为满足这一条件,工程师赵岳生主动请缨,一头扎进空调机房,查资料、看设备、定方案。经过14个小时艰苦奋战,第二天凌晨3点,终于确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案,确保了卫星进场及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注分队为完成任务中100多吨剧毒火箭燃料转注任务,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小伙子,主动放弃双休日,每天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在橡胶服中,苦练加注基本功。

  短短3个月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派出67人次参加火箭出厂测试,针对发射场23项技术状态改动制定了34项应对措施,编写修订了515份试验文书,组织386名岗位人员参与靶场改造和设备安装调试,全面提升操作水平和排故能力。

  经过400多个昼夜的探索实践,无数次的推倒重来,一遍遍地考核比对,该中心质量工程的“拳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终于出炉:编写出10份质量手册,26份程序文件、1000多份作业指导书,初步形成了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适应中心科研试验任务质量控制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今年国庆节期间,星箭测试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突然,卫星测试厂房到发射阵地的光缆出现异常,24芯光缆受损! 这根光缆是网络图像和数据传输的主用缆,如不及时抢通,将会影响发射任务。险情就是命令,“畅通”刻不容缓。中心通信线路维护站主任朱晓晖迅速带着应急小分队赶赴现场,紧张奋战很长时间,将600多米光缆全线抢通。

  测量设备联试联调进入关键阶段,某测量站遥测设备突发故障。对照设备参数要求,4名技术骨干连夜对上百根线路一一重新测试,最终判定问题出在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讯板接口上。历经六天六夜的攻坚,终于彻底排除了故障。

  火箭单元测试完成后,工程师周开美在数据复查比对中发现火箭平台某一测试参数误差偏大。考虑到平台在火箭发射、飞行中的“大脑”作用,周开美连夜找出原始数据进行查阅并重新计算,最终查明原因在于生产厂家提供的原始参数与实际测试数据存在不应有的差距。为在今后的产品研制中解决这一误差,她与航天试验队的专家就改进平台单元测试模式进行了大胆探讨。

  火箭分系统检查中,细心的指挥员周蜀明发现:外安系统某一参数电压波动异常。外安系统测试数据直接关系到火箭飞行安全,出不得半点差错和意外。险情,一下子拉紧了所有参试人员的神经。集体坐班、集体讨论、轮流吃饭,发测站遥外测室全体科技人员因为遭遇这一难有定论的“顽疾”,坚守一线,连夜“把脉”。在航天试验队技术人员的配合下,经过24小时的“望闻问切”,终于将故障准确定位。

  在准备“鑫诺二号”发射过程中,发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该中心科技人员还严格按照“严细慎实”的要求,在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及勤务保障五大系统内,先后预想出星遥参数传输异常、火箭燃料加注泄漏等147个问题,并一一开展专题研讨,制定方案预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用努力和汗水,在今天凌晨写就中国航天又一次成功发射的辉煌。(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