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 05:46 解放军报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总政歌剧团歌剧音画《山水回声》剧照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话剧《太阳河》剧照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话剧《天籁》剧照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话剧《马蹄声碎》剧照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音乐剧 《太阳花》剧照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民族交响音画《长征》剧照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音舞诗《向前!向前!向前!》剧照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音舞诗画 《长征路上的报告》剧照

  用艺术解读长征精神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总政歌舞团大型音乐舞蹈演唱会《红旗飘飘》剧照

  ■陈先义

  金秋十月,当北京的枫叶染红了京西的山梁时,军事文艺也迎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军专业文艺团体相继推出了12台纪念长征题材的剧目。这是我军历史上表现长征题材的规模空前的一次创作活动,它既是对我军专业文艺队伍的一次全面检阅,也展示了我军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重要成果。这批作品也以其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主调,成为我军文艺工作史上的辉煌篇章。

  早在去年年底,总政治部组织一批军队作家、艺术家在京商讨如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大家就一致决定不重复前人的创作,全力打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作品,以此来作为我们这代人对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最好纪念。此后,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文艺工作者重踏长征路,走访老红军,开始了认真而扎实的采风活动。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红军前辈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精神,一次次感动了作家、艺术家们,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激励他们以长征精神写好长征,以长征精神写好红军前辈。一年过去了,作家、艺术家们不负众望,向全军官兵、向全社会奉献了一台台艺术精湛、内容高亢的作品:话剧如广州军区的《天籁》、南京军区的《马蹄声碎》、总政话剧团的《圣地之光》和兰州军区的《太阳河》,大型音乐舞蹈演唱会如总政歌舞团的《红旗飘飘》、沈阳军区的音舞诗画《长征路上的报告》、成都军区的音乐剧《太阳花》、空政文工团的音舞诗《向前!向前!向前!》和武警文工团的史诗音画《十送红军》;还有用音乐形式表现长征题材的作品,如济南军区的民族交响音画《长征》和总政军乐团的交响管乐音乐会《红色随想》,以及用歌剧艺术形式表现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之主题的总政歌剧团歌剧音画《山水回声》。这些作品的整体推出,为全社会提供了高水准的弘扬长征文化的艺术盛宴,它所掀起的讴歌长征精神的艺术波澜成为今年纪念长征活动中至为灿烂的一页。

  综观这批剧目,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品中激荡着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话剧《天籁》表现的虽然是一支红军演出队的长征经历,但作品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红军部队在艰难困苦面前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蹄声碎》中没有浩荡的队伍,没有炮火硝烟,但却以5个掉队的红军女战士冒死追赶队伍这样十分平常的故事,演绎了一曲高亢悲壮的理想之歌。与《天籁》和《马蹄声碎》不同,话剧《太阳河》重点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岁月——过草地。纵横600公里的草地,横亘在缺衣少食的红军官兵面前,这里的牺牲者几乎都是那样无声无息,只在水面留下几个小小的气泡,没有中弹时血染的辉煌。摇摇晃晃的红军战士一路寻找着一切可吃的东西:野菜、草根、树皮、小鱼和老鼠,甚至还有粪便中没有消化的青稞。他们想办法让自己活下来,一步步往前走。即使像离开了长征本身描写红军队伍到达陕北后的生活经历的话剧《圣地之光》,也自始至终弘扬了红军长征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品塑造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袖群体,体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表现的是我们的人民军队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力量源泉所在。4部高水准的话剧同时推出,无疑是我军戏剧艺术史上的一件盛事。

  追求艺术的创新,探索军旅舞台艺术新的表现手法,大胆尝试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艺术手段,是这次展演的第二个突出特点。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总政歌舞团创作的大型音乐演唱会《红旗飘飘》。整台作品截取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长征老战士写的回忆文章为创作素材,以独唱、合唱、三重唱等多种艺术形式,逼真地表现了艰苦岁月中红军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深沉凝重、激情昂扬的战斗氛围。济南军区文工团推出的音乐会《长征》用民乐来表现悲壮的民族史诗,是对民乐表现题材的一次探索性的拓宽。比如,《大渡河,你告诉我》那激烈的战斗氛围,那波涛翻卷的雄浑气势,《永远的索玛花》那象征民族团结的优美演奏,《雪山情怀》那对艰苦征途荡气回肠的叙述,《红小鬼》凭一把笛子对那个可爱的红军小战士形象的成功塑造,都具有音乐艺术的创新意义。在这里,民乐不再是婉转抒情的民间小调,而是大气磅礴、催人奋发的精神号角,它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抗争意志和坚定信念。与此类似,武警文工团的大型史诗音画《十送红军》和空政文工团的《向前!向前!向前!》在舞美、灯光方面,都恰当地运用了当代科技手段,营造出虚拟、空灵的艺术主体,从而充分扩展了舞台艺术的空间和表演领域。

  此外,这次文艺展演的所有作品都以简洁朴实的服装和舞美设计,让置身剧场的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火热年代,回到了充满艰难困苦的征途,从而对我们的红军先辈生发出深深的敬意,也更激发人们继承红军先辈的进取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完成我军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为传播理想而进行的伟大远征;长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圣火。作为一次革命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集团冲锋,此次展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说明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耐得寂寞,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不负时代的精品佳作来。本版照片由总政艺术局提供。

  那一抹耀眼的《圣地之光》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照片为话剧《圣地之光》剧照。

  ■郝凤年

  由总政治部话剧团创排的大型政治历史话剧《圣地之光》在北京八一剧场隆重上演后,现场观众无不感动不已,拍手称赞。

  《圣地之光》撷取的是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工作、生活和战斗的13个春秋里的几个极具典型意义、极有社会影响、极富教育作用的具体事例,通过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杨老汉、李鼎铭、罗秀英、黄克功等众多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致刻画和内心世界的反复挖掘,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地统一起来,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艰苦卓绝的延安时期党群之间、干群之间、军民之间、军政之间所形成的血肉相连、水乳交融、肝胆相照、鱼水相依的密切关系,热情讴歌了我们党在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卓著功勋,是一曲名副其实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延安精神的嘹亮赞歌。

  在这部话剧中,无论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论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延安精神的标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通过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场景,在舞台上以有声有色、有起有伏的表演,酣畅淋漓地将其反映出来。

  话剧《圣地之光》尽管反映的是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延安时期的事情,但作为一部刻画了一批政治人物、包含着许多沉甸甸的历史经验的话剧,它既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放射出的是熠熠生辉的理想之光、信念之光、真理之光和精神之光。

  交响军乐激荡《红色随想》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照片为大型交响管乐音乐会《红色随想》剧照。

  ■雷从俊

  由解放军军乐团推出的大型交响管乐音乐会《红色随想》,以其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军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受到热烈欢迎。

  这是一台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当那钢铁般的音符在时空中弥漫,当那激荡的旋律在思绪中流淌,人们不禁思接千里、神游征程,与革命前辈进行跨时空的交流,与长征精神进行心灵的对话。开场的《交响序曲》,熔铜管乐器的张力和木管乐器的柔美于一炉,把红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和军民之间的依依深情表现得荡气回肠;长号与交响管乐队协奏《出征》,通过主题与副题的交织和音乐动机的变换,描绘了红军将士的英勇果敢、长征历程的雄浑激越和红军传人继承伟业举步新长征的壮阔图景;单簧管独奏《梦回红原》、小号独奏《流动的记忆》、长笛协奏《宣言与火焰》及《随想曲》,或重在对长征史实和情景的凸现,或重在对记忆和感觉的叙说,或重在对长征精神的诠释,无论细腻或恢宏,都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打击乐重奏《怀念战友》充分运用颤音琴、玛琳巴琴和钢片琴独特的音色,于清新悠远的“散拍”节奏中带给人们无限的追思与怀念。乐与诗《回声》、女声独唱《红色课堂》,则借助文字的力量和歌唱的艺术魅力,于具象之中进一步揭示了音乐主题。

  音乐会既有演奏家的绝妙演奏、歌唱家的纵情高歌,又有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朗诵。跳荡的音符、流动的旋律、雄奇的意象、细腻的乐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乐思表现血与火的革命征程,既艺术地诠释了红军将士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生动展示了当代军人在长征精神激励下富国强军的壮丽风采。

  《十送红军》再现经典魅力

  

十二台精品剧目展现军旅艺术成就

  照片为大型史诗音画《十送红军》剧照。

  ■范咏戈

  大幕缓缓开启,伴随着深情悠扬的《十送红军》的音乐旋律,观众仿佛置身于遍地盛开映山红的中央苏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军优秀剧目展演中,由武警文工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史诗音画《十送红军》是一台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构思精巧、极富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晚会。它采取了经典回放的方式,充分运用音画这一艺术形式的独有表现优势,辅之以入情入景的舞台人物与形象,使观众在音乐与舞台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中重新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可以说,观看这台晚会,让人既为音画的艺术美所陶醉,更为长征的精神美而荡气回肠。

  从创作上看,晚会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对于主题切入点的选择。编创人员选择经典歌曲《十送红军》作为主题旋律,并成功地贯穿于整台晚会,剧场中始终响彻着那“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的音韵。《十送红军》是一首具有经典意义的红军歌曲,它优美而深情,情感细腻令人千回百转,既具叙事性又有抒情性,用它来表达红军长征中的艰难卓绝的斗争及其胜利这样一种宏大的历史和情感,不仅可以很鲜明地为晚会“立主脑”,也有利于拓宽艺术表现的空间。

  大型史诗音画《十送红军》正因为有一个鲜明的和富有节奏变化的主题,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它史诗般地表现了长征的伟大历程,即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被迫长征、苏区百姓和红军互相激励最后共迎胜利。它更通过《十送红军》、《映山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一系列经典老歌回放,营造了独特的舞台气氛,从而在情感和审美上给人带来极大的感染,从心理情感层面表现了长征的史诗品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