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仿造郑和宝船的希望与遗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01日 09:18 新京报 | ||||||||
葛剑雄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史实无人否认,但郑和是否到过某些具体地方,却始终争议不断。而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郑和当年航行的宝船究竟有多大,现在留下的记载是否属实?
人文学者大多持肯定态度,因为史料上对宝船的尺寸写得很明白,史料的出处也不能说不可靠,没有怀疑的理由。文物工作者也深信不疑,因为据说在南京龙江船厂遗址等地发掘出来的遗物、船坞与码头遗址的规模,都能证明宝船确有那么大。 但至少有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船舶力学专家和几位工程技术专家认为,这样大的木结构船是造不出来的,造出来后也不可能远航。 双方的争议由来已久,却无法讨论,连对话都不容易,只能各说各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按记载的尺寸造一条宝船,尽可能采用与当时相仿的材料和技术,尽可能真实地复制,现代设施和技术的配备只限于应急所用。这样一条船造成了,并且能够顺利地远航,那么不仅证实了史料记载,而且可以纠正现代科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误解。如果造不成,或造成了却无法投入使用,那就得重新考虑原来的结论,对郑和航海的研究才能深入和进步。多年来,大陆和海外的学者都提过这样的建议,为纪念郑和航海六百周年,相关机构也作过这样的努力,但直到纪念活动结束,我们还只能看到宝船的模型。所以,在哥德堡号到达上海的电视直播节目中,我又一次提到,希望哪一天能有中国制造的仿郑和宝船输入“西洋”的港口。 终于听到了好消息,南京造成了世界最大的仿古木帆船船模,并且已于9月24日正式对游人开放。虽然这只是一个模型(只能看不能开),但毕竟离仿造的目标近了一步。果然见到报道,南京要造郑和宝船的“正式版”了。据报道,这艘由南京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招标的仿制宝船确定的最高投资额是6000万元,要求在18个月内完工,以便能参加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开幕式。这艘船的长度定为71.1米,宽14.05米,舷高7米,深5.7米,排水量为1500吨,可载30名船员和36名旅客,以及50吨货物。据称,这艘船要比哥德堡号长出10多米,宽出3米多,堪称“世界第一”。 但我还是不能不感到遗憾。首先,这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科学实验。无论钧龙公司是国企还是民营,当然得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要限时限刻赶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开幕式,而不在乎是否符合科学实验的要求。其次,这艘船的尺寸和规模与郑和宝船相差甚大。据推测,郑和宝船长逾百米,载重达数千上万吨,续航能力甚强,正因为如此,当代的船舶力学专家才会怀疑,仅仅使用木材和传统技术,是否能造出这么大的船,造成了又能不能远航。而现在这样的船就是造成了,也不能证明这一点。 这艘船的长宽尺寸,是象征郑和在1405年7月11日首次远航,并非与宝船原大有比例关系,也起不到实验作用,“世界第一”只能就外表而言。 我丝毫没有批评这家公司的意思,在商言商,完全正当。我只是希望政府部门或相关的研究机构尽快进行郑和宝船的科学实验,用科学和事实来验证、解决郑和研究中的难题。现在一个节庆或祭祀往往耗资巨亿,有些人听外国人说郑和航海远达美洲、南极欣喜若狂,“发现”据说是郑和船员的后代就认作乡亲,对仿造宝船进行科学实验的建议却听而不闻,毫无兴趣。难道到纪念郑和航海650周年时,我们还只能用一具“世界第一”的船模来展示吗?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