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生态营区呈现新景观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 08:35 解放军报 | |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程文祥、记者王士彬报道:初秋时节,记者漫步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营院,只见依山而建的3万多平方米人工合成湿地,与营区环境融为一体,水鸟栖息,蜂逐蝶舞,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北京军区联勤部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通过治理生活污水,科学利用中水,打造全军一流生态营区带来的新景观。 这个部队营院坐落在北京郊区,由于营区远离市政排污设施,长期以来,生活污水 据该部环保绿化部门介绍,营区内3万多平方米的人工合成湿地,过去是一个个杂草丛生、蚊蝇聚集的垃圾场,每年仅防蚊灭蝇消毒就要花费数万元。在专家的指导下,官兵们清运垃圾、挖掘沟渠、构筑拦水坝、植树种草,建成了全军最大的人工合成湿地。记者参观人工合成湿地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时看到,这项工程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首先通过自动格栅、水力筛过滤,进入高位沉淀池,然后配送到人工湿地中,经湿地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吸收,最终转化成可再生利用的中水。该人工合成湿地每天处理污水2500吨,解决了营院万余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据悉,该部营院利用中水养花种草,播绿植树,新增绿地75万平方米,使绿化覆盖率达到53%,营区实现了“污水变中水、中水再利用、对外零排放”的目标。 科学利用中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军事和社会效益。过去,该部营区大院每年用自来水100多万吨,外排污水量80万吨,需缴纳水电费、排污费近400万元;如今,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问题解决后,不仅排污费省去了,自来水用水量随之减少30%。去年底,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做法。 相关链接 人工合成湿地 按照《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我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目前有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我国每年排放污水达400多亿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来源于生活污水。近年来陆续建设的污水处理系统,许多都是采取修建人工合成湿地的办法。人工合成湿地在解决水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紧张、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