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CCTV《军情连连看》 > 正文

央视新闻频道国庆特别节目:血战奇谋话长征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11:28 央视《军情连连看》
央视新闻频道国庆特别节目:血战奇谋话长征

央视新闻频道国庆特别节目:血战奇谋话长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血战奇谋话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的战略转移,在外国军事家的眼中,它是无法复制的奇迹。长征留给今天的不仅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有丰富的军事智慧。新闻中心军事部在十一期间推出特别节目《血战奇谋话长征》,就是要通过长征中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飞夺泸定、过雪山草地、勇夺腊子口、直罗镇设伏等7个不同的战
役战斗,来详解长征中的军事谋略和渡江战、运动战、攻坚战、强行军、围点打援等不同的作战样式。《血战奇谋话长征》不是简单地用故事和细节还原历史,而是将长征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今天的军事实践中的战例进行相对比,从历史纵深的角度,加深人们对长征中所蕴含的军事智慧的理解。

  《血战奇谋话长征》中,既有《长征》、《四渡赤水》等经典影视剧的精彩片段,也有长征胜利50周年、60周年、以及70周年军事部拍摄的长征纪录片中亲历者的采访和历史镜头等珍贵史料。通过挖掘影视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细节、传奇故事,将艺术的虚构和历史的真实进行对比,结合影视素材的细节讲述丰富的军事知识是军事部长假节目的一贯风格。腊子口的碉堡为什么没有盖?用机枪真的能打下飞机来?红军的一支枪到底有多少发子弹?石达开真的是因为生了儿子才贻误了战机?和国民党同时夹江而上的红军用什么办法调开了敌人?攻坚战前的“诸葛亮”会怎样解决了腊子口?在长征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强行军和运动战在今天是否还有用武之地?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观众将对长征有一个更深入地理解。

  播出时间 10月1日-7日

      CCTV新闻频道 首播 10:30

                 重播 15:30 22:30

  10月1日

  血战奇谋话长征——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刚刚从中央苏区转移出来的中央红军,又接到了奔袭湘江的命令。此时,国民党已经在湖南、广西交界处的湘江两岸部下重兵,准备把红军主力消灭在湘江两岸。红军再次面临着生死之战。

  由于没有渡江作战的经验,红军从根据地带出来的大批坛坛罐罐严重贻误了战机,致使红军错过了最佳的渡江时间,部队伤亡惨重。

  在那个年代,由于没有重武器,红军的桥头堡阵地防空的方式是用机枪对着国民党的飞机扫射,这正方法居然还很有效,飞机至少不能低空扫射,而且红军在整个长征途中打下来。

  如果说湘江战役给了红军一个巨大的教训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突破乌江中,红军就主动多了。这是在1个月后的35年元旦。

  乌江自古被称为天险,两岸山势陡峭,不宜架桥渡江。由于敌人烧毁了所有的渡船,南方的冬天多雾。为了摸清对岸敌人的火力点,红军用火力侦察的方式,耍了敌人一道。

  接下来,红军又偷渡了几次乌江,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后又追兵,情势紧急,红军只好赶扎了60个竹筏子,强行渡江。就在这个时候,对红军渡江造成很大威胁的敌人的碉堡里,突然挂出了一面红旗,原来,偷渡过去的小分队一直隐藏在敌人鼻子下面,扮演了奇兵的角色。

  湘江战役15年后,时空转换到1949年春天,此时发展壮大的我军已非红军时代同日而语,此时又面临着一场大的渡江战,就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军在和国民党政治谈判的同时,没有放弃武力准备。最后,渡江时间选在4月20日,因为这天晚上没有月亮,敌人的炮火不能精确射击,这样就减少了伤亡。

  15年时间里,红军从不会渡江到一场登陆战似的渡江战,这是因为长征的锻炼。

  10月2日

  血战奇谋话长征——周旋取胜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运动战——史称四渡赤水。当时红军只有三万余人,面对的却是国民党共40余万的追兵,四渡赤水,是我军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运动战,是毛泽东指挥生涯的得意之笔。长征中,红军靠双脚走出二万五千里,创出了昼夜行军二百四,平均日行70华里的行军奇迹。

  “在艰苦的条件下,人的精神力量是可以创造奇迹的”,长征史专家陈力如是说。

  运动战中都有哪些精彩的片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出其不意的计谋,敬请收看10月2日新闻频道播出的“血战奇谋话长征——周旋取胜”

  10月3日

  血战奇谋话长征——智将奇谋巧渡金沙江

  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一个巧字,把红军长征中安然渡过金沙江这一段涵盖出了味道。1935年5月,蒋介石亲临贵阳督战,毛泽东如何借这个天降良机,近逼贵阳,直插蒋介石心脏?国民党回忆录中记载,当时蒋介石守着贵阳这座空城,惊惶失措,以至于拉肚子拉在了床上,这是真的么?蒋介石如何调兵自保?毛泽东使用了怎样的调虎离山的连环记?短短数日之间毛蒋两名对手之间进行了怎样的心理博弈?2万红军、7条木船,7天7夜安然渡江,未伤一兵一卒,一人一骑,是什么帮红军实现了这样的奇迹?种种谜团,本集将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一一剖解开来。

  10月4日

  生死两渡——大渡河介绍

  安顺场边孤舟勇,昼夜兼程二百四……大渡河畔,留下了红军多少英雄壮举,对以后人来讲,至今仍是难以置信的奇迹。面对敌人一个营的兵力,红军使用了什么样的战术,仅凭借一条木船,成功撕开敌军的封锁,控制渡口?崎岖的夜路,当年红军真的能突破人体极限,昼夜行军240里吗?百米铁索桥,17勇士究竟是怎样渡过的?蒋介石曾经断言红军将成为石达开第二,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路线……如此相似的历史,70年之隔,红军如何炮制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断送了蒋介石的美梦?在这里,您会得到专家最权威的答案。

  10月6日

  血战奇谋话长征——巧攻坚险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后,到达腊子口。

  腊子口是著名的天险,也是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两侧的悬崖绝壁,唯一通道是腊子河上的一条木桥。国民党守军还依天险构筑工事,启图在这里切断红军北上的道路,一场著名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红军在天险和守军面前是如何攻下腊子口的,攻坚战在后来有什么发展变化,敬请收看10月6日新闻频道播出的“血战奇谋话长征——周旋取胜”,首播10:30,重播15:30 22:30。

  10月7日

  血战奇谋话长征—— 直罗镇战役 之 围点打援

  直罗镇不过是陕甘边界的一个小镇,但是这是一个在征历史上有着地标意义的小镇。因为1935年11月底,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在这个小镇周围,和赶来追剿的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战斗。这次战斗可谓意义重大,红军利用地形优势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消灭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缴获枪支3500多支,甚至解决了红军在陕北的过冬棉衣问题,这场战斗之所以取得这么丰硕的成果,就是因为我军利用娴熟的围点打援的战法。

  为了打好这一仗。红军指挥官们察看了直罗镇周围每个山头,毛泽东亲临现场指挥,指挥所就设在北山的宝塔旁边。宝塔至今还在。不过70年后的今天已经看不出战场的踪影。

  在国民党109师冒雪直扑直罗镇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将是他们的终结地。师长牛元峰率领残部逃到镇东南的土寨内固守待援,也被攻克。

  由于那时候没有重型火力,红军对付碉堡的办法就是送炸药包。这会造成很大的伤亡。送炸药包到6、7十年代还是部队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

  围点打援的的战例在电视剧《亮剑》中得到一个很好的诠释。那时

抗日战争的晋西北,
八路军
某旅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怒发冲冠,率部攻打县城,因为他的新婚妻子被鬼子抓走了。

  牵一发而动全局。接下来的局面出乎意料。由于县城被围,山本向附近的鬼子求援,大批鬼子的出动令周围其他部队如坠五里雾里,摸不找头脑。但是,所有的部队都采取了阻击鬼子的做法。因为当时的部队只有打仗才能武装自己。

  最后,李云龙用大炮把鬼子炸死。李云龙的与敌亮剑,是因为他有了攻城的武器—大炮。

  这种围点打援的战法是毛泽东的重要军事原则之一,在抗日战争中运用的多如牛毛,这和我们的基本战法游击战有关。

  1948年冬天,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上演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围点打援的好戏。解决东北问题首先要打锦州。因为这是一个咽喉重镇,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东野攻打锦州的战役是从炮声开始的,这个时候,我军不仅拥有了数量众多的大炮,而且有了特种作战的坦克。对付具有坚固防御工事的锦州自然不能不充分利用这些武器。

  锦州的大门很快被敲开,而此时,国民党廖耀湘军团还在赶来救援的路上。他们希望进则夺回锦州,推可撤向营口。然而这个如意算盘被东野指挥官林彪识破,他们在120公里的辽西给廖耀湘布下了口袋阵,自负的廖兵团拒绝退回沈阳,一直钻进了口袋,堂堂5个军12个师被分割包围吃掉。廖耀湘本人在我军的炮火中作了俘虏。

  能够把10万兵团吃到肚里,显然,此时我军的胃口已大大的增加了。这和我军的一贯战法就是打歼灭战有关。从红军长征开始,就一直坚持打歼灭战,因为只有歼灭敌人才能补充自己的后勤,扩大红军依靠俘虏,甚至作战地图也要从敌人那里俘获,敌人就是我军的后勤。

  血战奇谋话长征

  10月1日——7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首播10:30

  重播15:30 22:30

  相关专题:CCTV《军情连连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