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澳报:陈云林等未能赴台最大损失还是台湾当局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10:35 中国新闻网
澳报:陈云林等未能赴台最大损失还是台湾当局

九月七日,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与中国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左二)一行,在北京钓鱼台就促进两岸开放观光及周末包机等事宜进行商谈。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澳报:陈云林等未能赴台最大损失还是台湾当局

九月七日,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与中国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在北京钓鱼台就促进两岸开放观光及周末包机等事宜进行商谈。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中新网9月8日电 今日《新华澳报》刊出署名富权的文章指出,中台办主任陈云林等未能赴台最大损失还是台湾当局,因为同意陈云林等赴台,将是台湾当局摆脱台海僵局的难得机会。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8日在京与中国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一行,就两岸尽快开放旅游、促进两岸客运包机周末化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工作商谈。也就是在这
次工作商谈中,中台办接受了国民党的建议,决定将原定10月中旬在台北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改在大陆举办。

  据了解,曾永权一行8月5日拜会“陆委会”时,希望“陆委会”明确表述是否同意陈云林赴台申请,是曾永权赴北京与陈云林进行工作商谈前夕,最后一次要求“陆委会”正式表态,是否同意陈云林赴台。由于得不到明确答复,并从“陆委会”继续坚持必须“事前磋商”的态度中,判断“陆委会”不准陈云林赴台,从而使“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台湾举行的可能“几乎等于零”,因而才向中台办建议,“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改在大陆地区举行。因此可以说,曾永权5日拜会“陆委会”,是一个关键时刻,可惜“陆委会”并未重视及珍惜这个“最后机会”。

  5日距离“两岸农业合作论坛”计划举行的10月中旬,只剩下1个月零10天。而按过往海峡两岸分别筹办类似的学术交流论坛的经验,最少也要提前2个月发函通知获邀请人士,告知论坛举办的时间、地点,研讨主论及主题,提交论文的截止日期,以俾获邀请者及早做好准备。尤其是有些获邀请者是大学教授,必须提前对其授课时间进行调整。而承办方也须提前预订场地、酒店客房,及企划各项会务事宜。因此,一个月零十天已是“两岸关系论坛”启动实质性筹办工作的“死线”。既然“陆委会”仍无明确表态,那就正如陈云林7日在工作商谈开始前所说的那样,“时间实在是来不及了”。

  文章说,尽管说“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未能按原计划在台湾举办,可能会令中台办感到失望,也使陈云林无法实现其“内心一直很想去台湾”的愿望;但真正在政治上遭受损失的,还是台湾当局。同意陈云林赴台,将是台湾当局摆脱台海僵局的难得机会,其实这个道理连“陆委会”也很清楚。实际上,就在曾永权拜访“陆委会”的当日,“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在美国华盛顿知名智库威尔森国际学者中心演说后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表示,台湾当局至今没有拒绝陈云林来台访问,但两岸双方必须事先协商,并相互尊重,接着才能进行行程安排。但大陆方面的说法是“要事先答应,只做来访安排的谘商”,这种方式台湾不可能答应。

  文章说,“陆委会”或许并未关闭同意陈云林一行赴台的大门,但却要把此事的效益“最大化”,捎带上“事前磋商”的“附带利益”。前者是“最低目标”,后者则是“最高目标”。在未来一个月内,“陆委会”仍将会坚持“最高目标”。但到最后一刻,“陆委会”则可能担心会因“贪大失小”,而白白错失让陈云林赴台、在客观上可为台湾当局“送暖”的难得机会,就会改为争取“最低利益”,宣布同意陈云林赴台,并按大陆提出的方式进行事前磋商。

  然而,可能是连自己也曾主办过研讨会活动的“陆委会”,忽略了筹办此类活动的时程需要了,因而在把争取“最高利益”的价码要得过高的同时,也把其时程标定得太长,而忽略了曾永权拜访当天已暗中发出的“死线”信号。因此,台湾当局是白白地糟蹋了这个送上门来的难得机会。这也使人慨叹,“陆委会”诸公确是缺乏其前同僚邱太三关于“如是想让其成事,再大的问题也是小事”的政治智慧,从而因“面子”问题而坏了实质利益。

  不过,由于台湾当局要将陈云林赴台事宜予以“效益最大化”的内容,除了是要促成海峡两会恢复磋商之外,按照吴钊燮在华盛顿的说法,还有要求陈云林在台期间,与他本人会面,及他本人还将提出访问大陆的要求等。这显然是“得吋进尺”,强人所难。即使是“陆委会”同意陈云林访台,大陆方面还须审慎处理。这可能就是曾永权向媒体说明“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改在大陆举行的原因是,“并不全然与陈云林未能赴台有关”的玄机所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