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09:54 新华网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今日雪山草地成为旅游胜地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6年8月29日 今日雪山草地成为旅游胜地 在四川省红原县大草地上,几位游客在观看红军长征纪念碑(资料照片)。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今日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英勇的红军战士翻越数座大雪山,穿过草地沼泽,最终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如今,雪山草地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每
到夏日,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欣赏秀美的高原风光和壮丽的大雪山,参观红军长征遗迹。目前,旅游收入已经成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要的经济支柱。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今日雪山草地成为旅游胜地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6年8月29日 今日雪山草地成为旅游胜地 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卓克基官寨外,藏族群众在给游客表演锅庄舞(资料照片)。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今日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英勇的红军战士翻越数座大雪山,穿过草地沼泽,最终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如今,雪山草地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每到夏日,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欣赏秀美的高原风光和壮丽的大雪山,参观红军长征遗迹。目前,旅游收入已经成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要的经济支柱。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对于攀越雪山,87岁的任荣老将军的感觉与众不同。

  1935年,红四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那一年,任荣刚好18岁。抬头张望眼前这座直刺云霄的雪山,他兴奋得手舞足蹈。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雪山,觉得它好漂亮好神奇。”老将军回忆说。

  这座雪山海拔四五千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当地老乡传说:山上有神,能呼风唤雨,抛冰撒雪,喜怒无常。

  红四方面军急欲翻越这座大山。

  逶迤攀升的长龙缠绕在山际。开始爬山时晴空万里、骄阳似火,红军将士汗流浃背,如雨湿衣;攀至半山腰,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瓢泼大雨夹杂着冰雹,劈头盖脸砸下来,他们只好用斗篷遮住头和脸,拼命往上爬。快到山顶时,大雨又变成了白毛大雪,天地间白茫茫混沌一片。道路被覆盖了,他们在没膝的积雪中行走,大口喘着粗气,衣裤磨出了洞,手脚被山石扎得血肉模糊。

  “当我们爬上山顶时,环视周围,峰峦起伏,云山银海。”老将军的话语富有诗意,“我顿时忘记了手脚磨烂后的伤痛,只觉得心旷神怡。”

  “翻过了这座山,什么困难都被我们踩到了脚下。”任荣回忆说。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今日雪山草地成为旅游胜地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6年8月29日 今日雪山草地成为旅游胜地 这是四川省红原县月亮湾一景(7月21日摄)。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今日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英勇的红军战士翻越数座大雪山,穿过草地沼泽,最终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如今,雪山草地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每到夏日,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欣赏秀美的高原风光和壮丽的大雪山,参观红军长征遗迹。目前,旅游收入已经成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要的经济支柱。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草地牧民过上幸福的定居生活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6年8月30日 草地牧民过上幸福的定居生活 这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乡牧民新村定居点(2005年9月摄)。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大草地上,居住着“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资金支持和牧草种植、围栏圈养、房舍越冬等先进的畜牧生产方式的推广,牧民们逐渐改变了靠天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目前,红原县近3万名藏族牧民基本搬进了新的定居点生活。在定居点中,学校、医院、寺庙、电灯、电话、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87岁老红军任荣:雪山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组图)

  草地牧民过上幸福的定居生活 新华社照片,北京,2006年8月30日 草地牧民过上幸福的定居生活 这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乡牧民新村定居点(2005年9月摄)。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大草地上,居住着“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资金支持和牧草种植、围栏圈养、房舍越冬等先进的畜牧生产方式的推广,牧民们逐渐改变了靠天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目前,红原县近3万名藏族牧民基本搬进了新的定居点生活。在定居点中,学校、医院、寺庙、电灯、电话、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新华网武汉9月7日电(记者 王洪山 孙彦新) “只有开怀,没有怨言。”——

  雪山草地的苦难,在任荣的记忆中不觉地略去,然而,一个马夫被判死刑,却成为老将军心中永久之痛。

  马夫姓刘,是任荣在陕南扩红时招来的一位农民。他是地主家的一名长工,生活在饥寒交迫中,40岁刚出头,面相苍老得像个60岁的老人。老刘报名参加红军时,任荣嫌他岁数大,有些犹豫。老刘见状痛哭失声。任荣无法再忍心拒绝,便留下他,让他当了马夫。

  这天,老刘去放马,不料战马吃了藏族群众的青稞,胀死了。他因此获罪,被判处死刑。任荣听到这个消息,如炸雷轰顶,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是他参军后的第一次流泪。

  “今天看来,马夫罪不至死,但当时红军的群众纪律极其严格,尤其是在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时,比平时还要严格数倍。”任荣回忆说。

  新中国成立后,任荣曾多方寻找马夫的家人,但终未找到。(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