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特写:女儿终于“认识”了父亲(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13:13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在“重返天山路”的人行中,有一位年轻的女孩特别引人注目。她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人介绍,一路思考…… 女儿终于“认识”了父亲 在这次“重返天山路”的人行中,有一位年轻的女孩特别引人注目,她叫陈蓉。
24岁的陈蓉是个普通的姑娘,湖南茶陵人,大学毕业之后在家乡的交通部门工作。不久之前,一份来自新疆的“请柬”打乱了她平静的生活。“请柬”是她父亲生前所在部队发来的,邀请她去参加这次“重返天山路”活动。 陈蓉的父亲陈小平是一名军人,入伍以后一直参与天山公路中最艰难的一段隧道——2号隧道的打通工作。在修建2号隧道的8年时间里,陈小平积劳成疾,最终在1989年,因为胃癌去世。那一年陈蓉刚刚7岁。 虽然陈蓉想念父亲,但是她对父亲的记忆却非常少。她的母亲马根娇很少在陈蓉面前提起她父亲的事。原因是不愿引起自己的悲伤。 收到“请柬”后,起初陈蓉坚决拒绝了这个邀请。因为她小的时候很少能和父亲在一起,甚至对父亲的印象都很模糊,而且父亲的过早去世令陈蓉和母亲尝尽了生活的艰难。她怨恨爸爸没有尽到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责任和义务。 看到女儿埋怨父亲,马根娇心里非常难受。她觉得女儿之所以埋怨父亲,可能跟自己很少给女儿说起父亲的事有关。于是马根娇打开了尘封多年的一个铁皮柜子,这个柜子装满了陈小平的遗物。 拿出来珍藏多年的陈小平遗物,马根娇的思绪也回到了她与陈小平最初的生活。她和陈小平结婚7年,相聚的日子不到10个月。随军之后,她带着女儿住在乌鲁木齐,夫妻两个也是几个月才见一次面。马根娇说陈小平一忙起来,不仅老婆孩子顾不上,连自己的身体也不顾。他常说自己一个大男人,这一点点小病能抵抗得住,没什么大不了的。直到最后抗不住了才住进了医院。结果,经诊断已是胃癌的晚期。 看到父亲的遗物,倾听着母亲深情的回忆,陈蓉不但没有理解父亲,反而对父亲的做法更不明白了。她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让他到了连家都不顾的地步,甚至怀疑过父亲不爱她们母女! 母亲对女儿说,你不是不理解你爸爸吗?你去天山公路看看,你就会慢慢的理解你爸爸。在母亲的坚持下,陈蓉勉强踏上去新疆天山的征程,到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看。 陈蓉和当年修路的老兵代表们一起,坐上了开往天山公路的汽车。一路上,她不停地向父亲生前的战友打听她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加过隧道施工的二总队高级工程师许子文告诉陈蓉,在修筑玉希莫勒盖隧道时,洞顶不停地滴着水,官兵们身上的棉衣一会儿就湿透了,每天要换3套棉衣,在高寒缺氧、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陈小平患了严重的胃病,身体日渐消瘦,一头栽倒在隧道中。大伙儿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可是为时已晚。一位医生批评他:“已患病两三年了,为什么不早点来呢?”他回答道:“谢谢医生的好心,在天山修路,我们有多少战友牺牲,有多少人被塌方、雪崩弄成了残疾,我怎么会去想自己是否有病,要下山到安逸的地方去躺一躺呢?”许子文还告诉陈蓉,虽然她的父亲很少回家看她,但是十分爱她和她的母亲。经常对许子文说他想蓉蓉,干完活就回去看看女儿和家里。 听了许叔叔的介绍,陈蓉开始明白她父亲的选择。在玉希莫勒盖隧道洞口,她缓缓走下车,把从家乡带的酒轻轻洒在父亲战斗过的地方。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人介绍,一路思考,陈蓉终于“认识”了父亲。她说,现在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对父亲生前博大胸怀的感悟,正如电影《天山行》中的一副对联所说的那样:“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