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巧借“旁观者”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15:52 中国国防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在延安 在中共党史上,红军将士口述亲历长征历程的最早文字报道目前所知道的是1936年3月在国外公开发表的“廉臣”所作《随军西行见闻录》。它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时间还要早一年多。那么这位叫“廉臣”的作者究竟是何人呢?他就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陈云。 陈云在赴苏前假托国民党军医之口写下了《随军西行见闻录》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初即是中共中央政治局6成员之一。长征前夕,他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红5军团中央代表,随红5军团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长征途中,陈云还先后担任军委纵队政委、渡河(指金沙江)司令部政委等职。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攻占泸定桥。5月30日,红军继续向北进击。中共中央在泸定城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经雪山继续北进,与红4方面军会师,并决定派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和同共产国际的联系。此时,长征中的中共中央和上海中央局及共产国际的联系已经中断。 6月上旬,陈云奉命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离开长征队伍,作为中央代表去上海,领导恢复和开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陈云于6月中旬通过各种关系辗转来到成都、重庆,又只身乘船于7月到达上海。 此时的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已连续4次遭受严重破坏。经潘汉年联络,陈云终于与上海局和共产国际派来的人取得了联系。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认为陈云很难在上海立足,指示他和潘汉年都去苏联。潘先行一步去了莫斯科。 8月,正值上海酷暑季节,陈云在赴苏前的这些日子里,准备要向共产国际作一个报告。他回顾刚刚经历的长征,写下了追述红军长征的文字,这就是此后整理成文并署名发表的《随军西行见闻录》。 在这篇文章中,陈云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之口,详细生动地记述了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行至西康省与四川省交界的天全、芦山期间的传奇经历,以“旁观者”的身份,盛赞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袖。文章之所以用化名和假托军医身份,并在文章中回避了蒋介石的名字等,很可能是陈云考虑到了如何在国内应付国民党军警的盘查,以便将此文顺利带出国境。至于说是为了发表,那应当是数月后才考虑的事。 陈云向共产国际所作的关于长征的报告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才被发现 在当时,陈云把这份文稿看得很重。他到莫斯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汇报文稿中的内容。9月上旬,陈云奉命离沪赴苏,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陈云同陈潭秋、曾山等人一起,秘密登上一艘苏联货轮抵达海参崴,又从海参崴换乘火车赴莫斯科。《随军西行见闻录》的底稿也被带到了苏联。 10月,陈云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报告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向西北转移及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 史学界以往对陈云在1935年6月从长征途中的大渡河抽身离开红军队伍赴莫斯科的情况,应当说比较清楚的,然而对陈云是如何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和红军情况的,报告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多年来却一直没有找到文献记载。1996年,我国驻俄使馆的工作人员受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委托,在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远东所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1935年10月15日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俄文记录稿。这就是标题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1935年10月15日)史平同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史平”是当时陈云在莫斯科的化名。 新发现的这份俄文记录稿弄清了陈云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的具体内容。他主要是报告了红1方面军长征的前期情况,也就是自1934年10月到1935年6月红1方面军翻越大雪山与红4方面军会师之前的情况。报告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前期的经过、所取得的胜利以及胜利的原因,并分析了红军长征前夕所犯的错误。这份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向共产国际所作的第一个关于长征的报告。 陈云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于1936年3月在法国公开发表 陈云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所作的《报告》首先以声音的形式传播于异国土地,但在当时听讲的人很少,讲话记录稿也很快被存封进档案库。稍后,虽然有人根据《报告》整理的《英勇的西征》文章发表,然而《报告》的全部内容并没有传播开来。在那时,陈云记述红军长征的“全本”真正公诸于世,还是他在上海时所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于1936年3月首次发表于中共在法国巴黎主办的《全民月刊》杂志创刊号上,相继连载,署名“廉臣”。 可以说,《随军西行见闻录》是一部比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报道红军长征至少早一年的长征口述史。(1936年底1937年初,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的《民主》杂志等英文报刊上连载发表了30余篇访问陕北的一组报道,1937年3月在北平出版《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937年10月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红星照耀中国》。1938年2月中译本《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发行。) 1936年7月,《随军西行见闻录》在苏联莫斯科出版单行本,很快又传到国内,在国民党统治区广为流传,成为最早向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红军领袖的书籍。因此陈云成为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中国人。 陈云巧借军医“廉臣”之见闻,写出红军领袖真实面貌 为了便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广为流行,陈云发表《随军西行见闻录》时,不仅用假托的笔法来写,而且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廉臣”。开篇称,作者“廉臣”先生是一位国民党部队的军医,“服务于南京军者4年,前年随南京军59师于江西东黄陂之役,被俘于红军。被俘之初,自思绝无生还之望,但自被押解至红色区域后方之瑞金后,因我系军医,押于赤军卫生部。赤军卫生部长贺诚亲自(与我)谈话。当时因赤军中军医甚少,他们要我在赤军医院服务,并称愿照59师之月薪,且每月还可寄回60元安家费。我系被俘之身,何能自主,唯赤军尚有信用,除每月支薪外,即每月之安家费,亦曾得着家母回信按月收到。自此以后,我几次被遣至石城之赤军预备医院,时而调回瑞金之卫生部。” 陈云在这么一大套假托之词后,便描述他以军医身份,如何为毛泽东、朱德治病,写道:“这些名闻全国的赤色要人,我初以为凶暴异常,岂知一见之后,大出意外。毛泽东似乎一介书生,常衣灰布学生装,暇时手执唐诗,极善词令。我为之诊病时,招待极谦。朱德则一望而知为武人,年将50,身衣灰布军装,虽患疟疾,但仍力疾办公,状甚忙碌。我入室为之诊病时,(他)仍在执笔批阅军报,见到我,方搁笔,人亦和气,且言谈间毫无傲慢。这两个赤军领袖人物实与我未见时之想象,完全不同。” 陈云极为巧妙地借军医“廉臣”之见闻,写出了当时被国民党称为“赤匪”的红军及其领袖的真实面貌,描述道:“赤军之作战方法常以出奇制胜,此均为毛泽东、朱德之特长。故在赤军中,毛泽东有诸葛亮之称。”“赤军军官之日常生活真是与兵士同甘苦。上至总司令下至兵士,饭食一律平等。赤军军官所穿之衣服与兵士相同,故朱德有‘火夫头’之称。不知者不识谁为军长,谁为师长。”“赤军领袖自毛泽东、朱德起,从无一人有小老婆者。赤军军官既不赌博,又不抽大烟。赤军军官未闻有贪污及克扣军需者。”“我觉得毛泽东、朱德非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因为没有如此才干者,不能做成这样大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