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仁怀,探寻鲜为人知的故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 06:14 解放军报
仁怀,探寻鲜为人知的故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姜兴华

  

仁怀,探寻鲜为人知的故事

  86岁的守墓老人刘富昌在鲁班场战斗白家坳遗址处讲解战斗故事。本报记者姜兴华摄今天来到仁怀!

  仁怀,因盛产茅台酒而闻名。红军由此三渡赤水河,更增添了几多传奇。

  记者从前辈身上学到一条采访经验:在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地方,避开人人都会去的场所,另辟蹊径,往往能抓到与众不同的新闻。这不,在比茅台镇知名度小得多的鲁班镇,竟然寻访到一个长征史料上极少提及的战场遗址。在这个地方,红军曾写下了壮烈的一页,并由此拉开三渡赤水的序幕。

  鲁班镇距县城约20公里,为纪念在此牺牲的红军而修建的烈士陵园坐落在小镇旁。门口的碑文告诉记者,这里安葬着145名烈士的遗骸,489名红军在当年的战斗中牺牲。

  记者鞠躬时,引出了一位老人,一开口,颇有军人气质。记者获知:老人叫刘富昌,86岁,曾被

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在云南、缅甸抗击过日军,淮海战役时阵前起义,加入解放军,后复员回乡,守护红军墓已35年!“又是一条好线索!”刚才一路颠簸加闷热带来的烦躁一下烟消云散。

  尽管老人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加上他在记者家乡云南打过仗的缘故,彼此谈得很投机。鲁班场战斗和他的故事,伴着他的一袋旱烟慢慢吐了出来:

  “红军太勇敢了!把周浑元打怕了,红军主动撤退,他也没敢追……”

  老人如数家珍的开场白引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35年3月,红军准备三渡赤水。鲁班场位于红军行进的必经之路上,易守难攻。国民党周浑元部的重兵驻守在此,并构筑了坚固的碉堡、战壕。15日,红军强攻鲁班场。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一度出现白刃激战,双方伤亡惨重。敌增援部队又向鲁班场疯狂压来。为争取主动,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以北的茅台地区机动,16日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

  “我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干过,哪个好,心里明镜似的。1955年我复员回乡时,政府要照顾我,给我安排工作,我谢绝了。1968年政府给红军烈士公墓修筑围墙,我负责监工。一干就是3年,我和九泉之下的红军结下了感情。1971年开始,我就在这里看守红军墓。有人觉得我很孤独,其实才不呢!我每天打扫墓地,修剪花草,一点不觉得累。平时经常有人来扫墓,看到红军有人惦记,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有生之年为红军守好英灵,是我最大的愿望!”采访中,老人几次说到这句话。

  置身于鲜为人知的鲁班场战斗遗址,望着眼前这个默默无闻的守墓老人,记者深知,长征能取得胜利,离不开红军将士和无数人民默默无闻的奉献。这种精神在一代代人身上得到延续,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鲁班场牺牲的红军战士,安息吧!默默无闻的守墓老人,祝您健康长寿!

  (本报仁怀8月1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