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热点聚焦:以色列无法消灭真主党原因何在(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10:11 人民网
热点聚焦:以色列无法消灭真主党原因何在(图)

以色列猛烈炮击真主党但效果不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人民网8月14日讯 过去一个多月来,黎巴嫩南部地区狼烟四起,以色列军人同当地的真主党游击队你来我往,频繁交手。然而在以色列性能先进的飞机大炮面前,仅仅拥有相对简陋装备的真主党武装竟然能“撑”下来,除了不断用远程火箭偷袭以色列边境城市外,还在同以色列地面部队的较量中让对手的坦克兵吃足了苦头。从8月14日开始,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以色列和真主党游击队将开始停火。不过,就在停火前一天,真主党还动用250枚火箭向以境内发动了最猛烈袭击。

  实事求是地讲,真主党游击队在本次武装冲突中,首先做到了准确了解敌情,然后进行了充分准备,特别是针对以色列军队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术,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以色列方面本来希望,在本次武装冲突结束后,能够将真主党游击队赶到距离以色列边境线30公里以北的地区,从而减少对方发射

火箭造成的威胁。可时至今日依然未能如愿,这表明,尽管以色列和真主党在过去20多年来反复交手,但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以色列人仍无法将其顺利消灭掉。

  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介绍说,真主党游击队拥有多种射程不同,性能各异的反坦克导弹、众多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威力巨大的路边炸弹以及复杂的山区地堡和四通八达的山体隧道系统,这些看上去非常简单的装备和设施,却成为真主党人有效躲避以色列人空袭和炮击的重要保证,而且还帮助真主党不断发动猛烈且致命地反击行动。同时,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山地也成为真主党人的最好掩体。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最近几天,几乎天天有10多名以军士兵在同真主党的较量中丧生。

  以色列方面估计,在正面同自己较量的真主党游击队兵力不超过1000人。这些人主要是来自边境地区的居民,因此对战场附近地形地貌了如指掌,他们彼此间用对讲机和暗语通话。其中的含义只有彼此非常熟悉的人才能理解,因此保密性很好。另外,从2000年夏天开始,真主党在黎南部秘密修建了大量复杂的隧道、岩洞和地下堡垒,并在其中隐藏了很多武器弹药。因此,当以色列人突破第一条战线向纵深推进时,将遇到另一批真主党游击队员顽强袭击,根本没办法彻底消灭对手。

  过去几年来,真主党游击队一直在黎巴嫩南部地区进行各类战斗准备,并特别针对以色列军队的弱点开展训练。以方宣称,今天的真主党得到了若干先进武器,其中最有威力的要算是远程反坦克导弹了。虽然真主党的反坦克导弹兵数量不多,但却对那些过去横冲直撞,自认天下无敌的以色列坦克造成了严重威胁,电视新闻里经常出现以军坦克被真主党打翻在地的场面,一些老式反坦克导弹和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改进型单兵火箭筒,也成为穿墙破壁的好手,让以军步兵无处可藏。

  正是由于真主党游击队的反坦克措施得当,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最为仰仗的坦克集团突击战,在本次冲突中并没有上演。大量的装甲部队只能躲藏在黎以边境线己方一侧“待命”。为了消灭敌人,以色列步兵只能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向北徒步推进,这就造成其根本无法完全控制边境地区的黎巴嫩村庄,并且经常会不小心进入真主党沿着边境地区设置的“埋伏圈”或“雷区”。以色列大兵压境后,真主党抛出路边炸弹:在上世纪90年代的战斗中,这种武器曾造成大量以军士兵丧生。

  以色列军方发现,真主党制造的路边炸弹在经过多种改进后,其爆炸后产生的弹片已经能朝着同一个方向飞溅了,这种技术保证其能在近距离击穿一辆装甲车外壳。如此一来,原本是简陋武器的路边炸弹摇身变成了“遥控反坦克导弹”。这些炸弹一般用红外射线进行引爆,当有物体从射线中“穿过”,那么埋设在附近的炸弹立刻起爆,往往能让对手猝不及防瞬间死于非命。此外,真主党游击队的狙击手也相当厉害,有些人甚至能从大约500米处开枪击毙远处活动的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认为,自己摧毁很多真主党拥有的远程火箭,不过,由于真主党方面将火箭发射器进行了改进,让这种武器能定时发射,平时则隐藏在树林里,以军飞机从空中很难发现目标。有些刚刚被以军清理过的区域竟会再次出现瞄准以色列的导弹发射平台。此外,真主党还掌握了一种更先进的“秘密武器”:在同以色列20多年的较量中,真主党人发现,原来自己对手也是有弱点的普通人,也会犯致命错误。这样,真主党成员不再惧怕以色列军队了,而且战斗起来也变得更加勇猛顽强。(高轶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