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红军门板”背后的动人故事(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9:26 解放军报
“红军门板”背后的动人故事(图)

见证过红军长征一渡赤水的老乡争相给记者讲“红军门板”的故事。苏静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姜兴华

  “这块门板是红军一渡赤水的物证!”今天上午,在习水县土城镇,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苏静指着老乡家的门板对记者说,别看它们印迹斑斑,残缺不全,但在长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每扇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

  苏静近两年参加县“红色旅游开发办”征集史料时发现,1935年1月红军到土城时,千余户老乡曾把自家的门板拆给红军当铺板;青杠坡战斗中,又用去抬伤员;一渡赤水时,再争先恐后抬去搭浮桥。红军过河后为防敌人追击,把浮桥炸了。老乡后来去打捞漂在河中的门板时,因分不清哪扇是哪家的了,便随便抬回来,修修补补就装上了,并亲切地称其为“红军门板”。

  驻足在居民江帮友家门口时,记者发现,江家的两扇门板有9个地方修补过,其中左边一扇还比右边一扇短约15厘米,门梁上还有断痕,人马踩踏过的印迹依稀可见。

  “我父亲在世时常对我讲,看到这些门板,就仿佛看到了红军!”江帮友说,“当年我父亲下门板给红军当铺板时,红军硬塞给他两张苏维埃钱币,后换成粮食。拿去给红军搭浮桥时,父亲又得到两块大洋作抵押。我父亲由此坚信红军是干人(穷人)的队伍,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

  “他家的门板和我家的一样,71年了,坏了也舍不得换。土城街上,哪家都是这样!”84岁的王恩宣老大娘在一旁插话道。王恩宣和江家是邻居,当年曾亲历过这一幕。

  听老人这么一说,记者便数了数,周围50余米长的街道上,38户居民除两户人家的3扇门板更换过外,其余均是“原汁原味”。

  “‘红军门板’救过我公公的命!”数门板时,一个中年妇女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显得很激动。原来,她的公公何木林是一名红军战士,在青杠坡战斗中受伤,是老乡用门板把他从山洞里抬出来才得以脱险。何木林后留在土城当了游击队员,解放后参加工作,一直不要组织的特殊照顾。何木林72岁的邻居杨本方至今仍记得何老1979年去世前说的一句话:“从土城这些几十年默默无闻的门板上,我看到了老区人对我的深情厚爱,我就觉得这一生得到的够多了!”

  同样是一块门板,老乡由它认识了红军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红军战士则感到了老区人民的博大胸怀。长征这根“红飘带”,把红军和老区人民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本报习水8月4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