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东耶路撒冷联合国维和总部降半旗 为杜照宇送行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1:17 新华网
东耶路撒冷联合国维和总部降半旗为杜照宇送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维和军人安全调查

  

东耶路撒冷联合国维和总部降半旗为杜照宇送行

  7月30日,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在耶路撒冷为杜照宇等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举行追悼会。 新华社

  “八一”

建军节当天,东耶路撒冷的联合国维和总部降下半旗,人们送走了人民解放军的好战士杜照宇,远在刚果(金)的中国维和人员们也为他默哀一分钟……在世界各地,还有千余名中国维和人员仍在硝烟和恶劣的环境下坚守岗位。杜照宇的牺牲,使他们的安全状况受到高度关注。

  【提要】在建军节这个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们为人民解放军的好战士杜照宇送行

  国际先驱导报驻耶路撒冷记者马晓燕报道 7月30日傍晚,位于东耶路撒冷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总部格外静谧。一抹夕照挂在天边,余晖把古老的耶路撒冷勾勒 成金色。草坪与联合国蓝色旗帜上,摆放着杜照宇的遗照。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大马士革联络官郭全良作为中方代表,将花圈敬献给战友。全场150多人的目光同时集中在杜照宇的笑容上。他笑得很阳光,很纯朴。

  联合国秘书长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德索托向4名不幸死于以军空袭的观察员转达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哀悼。

  “降半旗!”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参谋长克莱夫·利利准将宣布。

  旗帜缓缓降落。联合国人员、来自4国的外交人员以及遇难者家属也默默低下了头。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陈永龙以及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和外交部派出的善后6人小组也出席了追悼会。

  当地时间25日晚,以色列空军对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希亚姆观察哨所进行袭击,造成包括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不幸身亡。认识或者不认识杜照宇的人都在以不同方式表达着对他的哀痛。

  杜照宇的朋友说,他整日笑容可掬,知识面很宽,和妻子感情很好。

  然而,转瞬之间,他与亲人朋友相隔于两个世界。

  中国外交部26日发表讲话称中方对此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责以色列“蓄意轰炸”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目标,要求以军对这次袭击进行调查。当地时间8月1日下午3时30分,中央军委派出的专机在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悄然等待。

  停机坪上,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4名身着绿色迷彩服的士兵将杜照宇灵柩从车内移出,将联合国旗帜撤下。4名中国仪仗兵接过灵柩,在上面覆盖中国五星红旗。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工作人员向杜照宇灵柩敬献花圈和挽联。

  杜照宇的遗孀李玲玲女士眼帘低垂,走向灵柩。她用手轻抚着挽联,仿佛为远行的亲人整理衣襟。她凝望着上面的黑字:“杜照宇回家了;妻李玲玲痛挽。”此时的情景令现场的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20多名工作人员不禁动容。

  “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79岁生日。今天又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为人民解放军的好战士杜照宇中校送行。”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陈永龙发表讲话。陈大使说,“为了世界和平,你毅然踏上征程;为了大地安宁,你奉献了人生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你用满腔的热血,呐喊出时代的最强音:要和平,不要战争!”蔚蓝天空下,空旷的停机坪上,“和平”一词格外响亮。

  中国仪仗兵手抬杜照宇灵柩,缓缓走向专机,将其放置在飞机传送带上。

  3时45分左右,飞机逐渐消失在本古里安机场上空。在场所有人向飞机挥手惜别,久久不肯离去。

  【链接】中国“蓝盔”在行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大伟、梅世雄报道 为了人类能够远离战争,中国目前还有1400余名维和人员仍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坚守在炮火硝烟中。他们是——2003年4月赴刚果(金)维和的218名官兵;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的558名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95名赴海地维和的中国警察防暴队员……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非武装的军事观察员组成的观察团监督停火、撤军或有关协定的执行;二是派出装备用于自卫的轻型武器的维和部队,以确保停火,缓和局势,为解决争端创造条件。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自1990年中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遣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军队先后为执行联合国的14项维和行动,向9个任务区派出了5000多人次的维和军事人员,其中参加维和分队3000多人次,作为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900余人次。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坚持联合国50多年来公认的三项原则:一是开展维和行动需要经过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二是保持中立;三是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