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军史杂谈:解读红军长征中的《红星》报(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7:01 解放军报
军史杂谈:解读红军长征中的《红星》报(图)

    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红星》报上《仁怀工农慰劳红军》一文的相关情况。本报记者姜兴华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姜兴华

  从黔东南一路采访到黔北,一个个纪念馆中,一张张泛黄的油印报纸——《红星》报复印件,一次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要了解红军长征,不能不读《红星》报!”今天上午,记者刚踏进遵义会议会址
纪念馆,就听到身着红军服装的女讲解员黄娟向游客介绍,《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红军长征中,该报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唯一的报纸。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共出版了长征专号28期,不仅是我们研究红军长征的重要史料,也是我们了解长征中红军开展舆论战的重要依据……

  漫步纪念馆,阅读《红星》报,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从黎平会议会址开始,记者从多个纪念馆中珍藏的珍贵史料上发现,长征中的《红星》报先后开设了“列宁室”、“前线通讯”、“法厅”、“俱乐部”等栏目和副刊。其中“列宁室”是指导革命理论学习的专栏,开展过“巴黎公社问题”和“战争问题”的讨论等。读上面的文章,有点像在读本报的“学习与研究”。“法厅”则是宣传革命的法律知识,也是我党我军在报纸上最早的法制宣传栏目,本报的“军人与法”和它有点类似。“文艺副刊”栏目,相当于本报的“长征”副刊,所刊的“红军歌曲”、“猜谜语”等内容,是长征文化最直接的表现。

  “《红星》报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朴实,难怪当年红军那么喜爱!”来自重庆等城市几个媒体的同行,边看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关于遵义战役胜利的有关报道,边议论起来。记者凑上前看到,有关“打伤王家烈部军官的统计”内容中,其中一个版有8个小标题,分别是“减员得不像样子”、“白军给养困难到极点”、“十天修一座碉堡”等,每段一二百字,但内容一目了然。《仁怀工农慰劳红军》一文,文字亲切朴实:我红军进到仁怀县城时,仁怀的劳苦群众派了代表50余人,其中一半是工人,抬了肥猪3头,茅台酒一大坛……

  透过丰富多彩的栏目和字字珠玑的内容,记者感到,长征中的《红星》报,诚如创刊宗旨:是“一面大镜子”、“一个政治工作指导员”。长征开始后,邓小平率《红星》报报道组工作人员,用两根扁担挑着4个铁皮箱子,白天风尘仆仆地赶路,晚上一到宿营地,铁皮箱子就是办公桌,支起来就工作,马背上编稿也是常事。

  凝聚着老一辈革命报人心血的《红星》报,默默地诉说着红军长征的辉煌历史。它作为我党、我军最早的舆论战阵地,十分出色地发挥了“喉舌”的作用。先辈们的办报作风,无疑是我们在未来战争中打好舆论战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报遵义7月31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