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创建绩效式战斗力评估体系(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6:26 解放军报
现代军事评论:创建绩效式战斗力评估体系(图)

中国军队正在大力强化军事训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吕登明 杨金山

  内容提要

  ●传统战斗力评估模式,难以从整体上牵引战斗力建设全面发展,亟待建立以综合标准进行科学评估的新模式

  ●形成配套实用的战斗力评估体系,依赖于明确可信的评估内容与标准,并按科学化程序操作

  ●战斗力评估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扭住关节,冲破瓶颈

  战斗力标准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坚持战斗力标准需要条件,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战斗力评估体系。当前,尽快建立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为目的的“绩效式”战斗力评估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亟待更新的战斗力评估模式

  战斗力评估服务于不同的评估目的,因而会有不同的评估模式。例如,“指数式”战斗力评估,是将受评对象的人员素质、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效能指标,放在特定的作战环境下,与作战对手进行相应计算和比较,得出评估对象战斗潜能高低的结论,目的是为编制调整、改善装备和训练改革服务。又如,“方案式”战斗力评估,是针对受评对象某一项具体作战任务,结合既定的作战对象、环境条件等因素,按作战进程进行模拟和分析估算,得出能否完成既定作战任务或打赢某一场局部战争的结论;或者是在诸多方案中通过选择对比,优选出最佳方案,目的都是为了检验指挥效能,完善战法,改善武器装备。再如,“达标式”战斗力评估,是依据某一类建设标准,对受评对象进行评估验收,目的是为了适应某一类建设标准的特殊要求。

  上述模式各有优长,但均无法从整体上牵引战斗力建设全面发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针对全面建设,涵盖各个领域,以综合标准进行检验为特点的新模式———“绩效式”战斗力评估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诸军种师旅团部队为评估对象,以战斗力诸要素数质量状况为基本内容,以检验

信息化背景下的作战能力为重点,采取人机结合手段,对受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围绕主要作战任务抓战斗力建设的业绩和具备的作战效能,进行成建制的评析和估量,查找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原因,最大限度地克服形式主义,促进部队以战斗力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协调发展。

  “绩效式”评估模式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评估目的的明确性。通过评估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绩效,激发部队抓战斗力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评估内容的关联性。主要评估部队建设中直接构成战斗力或服务于战斗力的有关内容,突出战斗力建设在部队全面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三是评估方法的简便性。采取“三考一检”的方式,简便易行,力避繁琐,有利于战斗力评估的组织实施;四是评估手段的先进性。在创新完善评估指数体系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研发战斗力评估系统软件并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评估的效益;五是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既评战斗力建设的好与差,注重官兵在战斗力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又反映作战能力的强与弱,强调实际作战能力的客观地位,以便于全面地掌握部队战斗力的实际状况。

  以系统、简明、易操作为评估原则

  细化评估标准。战斗力分为潜在形态和现实形态。潜在形态的战斗力,仅仅通过一次检验无法准确把握其质量高低,必须经过多角度反复考查。为此,战斗力评估标准应由常态考查和动态检验两大模块组成。

  常态考查,是对部队平时战斗力建设基础条件和基本业绩的评估,包括构成战斗力物质基础的齐装、满员和设施配套情况,以及制约战斗力效能发挥的战备、训练、组织、教育、管理、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建设。常态考查重在评估部队建设中制约与影响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主要采取考查、考核、考试的方式,是对受评单位战斗力建设的全面检验,评估结论可直接反映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业绩。

  动态检验,是对各种作战要素生成战斗力的效能进行评估,主要采取实兵实装综合演练等方式,评估部队指挥控制、侦察情报、信息对抗、综合打击、快速机动、生存防护、综合保障、政治工作等8种作战能力。动态检验在对作战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同时,力求选取对战斗力发挥有重要意义的关节点建立战斗力评估标准,合理确立战斗权重,实现对各种作战能力的科学量化。

  科学组织实施。战斗力评估的组织与实施,应着眼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评估机制,对谁来评、评谁、怎么评等问题进行规范,包括原则与职责、权限与对象、时机与周期、程序与手段、结论处理以及保障措施等,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评估对象上,由于战斗力评估涉及的范围广、层级多、难度大,应把评估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别,首先以战术级为突破口,逐步向战役级拓展,最终实现对不同级别、不同兵种部队的全面评估。在评估权限上,为了确保战斗力评估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主要应按照“上评下”的原则进行,上两级以上单位可派指导组或观察员监督下级的评估工作。在评估时机上,或结合年终考核一并进行,或根据需要临时安排。在组织领导上,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军政首长负责,司、政、后、装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完成。

  具体方法可采取“三结合”:一是常态考查与动态检验相结合。常态考查就是通过考试、考核、考查等进行的评估活动;动态检验就是从战备转级开始,直至完成多课题实兵检验性演习或演练。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取值相结合。在部分评估要素难以量化的情况下,由评估小组综合裁判,得出定性结论,对于能够量化评估要素,则依托软件系统进行充分取值,把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日常把握与届时评估相结合。由于战斗力评估存在一个随机发挥的问题,仅以届时评估的结果作为定论,来衡量受评单位战斗力建设水平,难免有片面性。为此,应把届时评估的结果与受评单位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做综合评价。评估结果及时向党委汇报,并提出加强战斗力建设的意见建议,帮助和指导受评单位总结经验,发扬优长,治弱补短。

  运用系统软件。软件系统是组织战斗力评估的重要工具,是运用人-机结合评估手段的物质技术手段。充分运用战斗力评估系统软件,有利于增强战斗力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组织战斗力评估系统软件研发时,应坚持自主创新,博采众长,突出特点,达到“界面美观、功能完备、操作简便、运行可靠”的总体目标,坚持创新性、科学性、通用性原则,具备量化评估、辅助决策、综合显示、数据库维护等功能,体现科学合理的系统构成。

  战斗力评估系统应主要由战斗力建设绩效评估分系统、战斗力综合评估分系统和综合数据库组成。其中,战斗力建设绩效评估分系统,应由常态考查子系统和动态检验子系统组成,用于对受评单位以战斗力为核心抓全面建设的绩效进行评估;战斗力综合评估分系统,主要是利用武器装备基础数据计算受评单位的综合战斗效能,再结合其战斗力建设绩效综合评估其实际战斗指数;综合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武器装备、战备训练、政治工作及后勤、装备保障的基础数据及评估模型基础数据等信息,为系统评估计算提供数据支持。总之,战斗力评估软件系统,应当既可对一支部队一定时期内的战斗力建设绩效进行评估,又可对不同时期的战斗力建设绩效进行纵向对比,还可对不同建制单位的战斗力建设绩效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全面掌握和衡量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好与差、快与慢,为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抓住重点,把握关节

  确立评估指数。传统的指数法,是衡量单件或综合的武器战斗效能而采取的一种定量计算方法,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绩效式”评估模式,也应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指数体系和数学模型来支撑,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提高战斗力评估的科学性。可考虑按照常态和动态两大评估模块,分别建立“绩效式”指数体系,把战斗力建设的业绩和效能,以等效指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其既能够进行纵向比较,衡量今年与去年的好与差,又能够进行横向比较,看出自己与别人的高与低,从而查找受评单位战斗力建设的不足,挖掘战斗力建设的潜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力评估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合理取舍内容。战斗力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需要评估的要素众多,但是由于战斗力评估的时间和手段有限,不可能也不需要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评估,应着眼于作战实际需要,合理进行取舍。特别应处理好全面系统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既要对部队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中,涉及战斗力的方方面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研究范围涵盖战斗力构成的全要素、生成的全过程,也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紧紧抓住能够准确反映战斗力生成规律的基本内容,合理确定评估要素,不能盲目求全,面面俱到,避免把战斗评估等同于一般的部队建设考评。

  注重信息采集。足够、准确的信息,是科学评估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应依据评估内容与标准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首先,要依赖战斗力评估系统的数据库,建立数据模型,制定数据标准,规定数据实体关系和数据应用字典的内容。其次,应依据评估内容和标准,把评估要素细化为多个评估“终端”,据此设计涵盖整个评估要素的信息采集模型,以人工方式如采集卡,或自动方式如手持信息传感设备,把人工方式和自动方式结合起来,防止缺项漏项、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确保评估信息和数据的完整可靠。再次,研制战斗力评估的数据库维护与管理系统,提供评分、查询、验证、监控、锁定等功能。

  抓好软件开发。软件系统开发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强化作战牵引。战斗力评估系统必须把作战需求作为系统研发的首要任务,加强对作战部队战场需求的收集和整理,广泛地征求作战单位特别是一线作战部队的意见,使得系统在应用中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二是科学建模。战斗力评估建模在世界范围也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型可以参照,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既要借鉴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要强调自主创新,保证系统模型推导的严密性,提高模型系统集成的合理性,特别是对复杂环境和不可测因素的可控性,既要在满足现有作战需求的同时,也要对未来作战需求作出预留和规划。三是可持续升级。软件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必须加强系统的顶层设计,遵循研发的管理和规划制度,加强对软件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系统进行严密的测试,还要根据使用情况的反馈,不断加强对软件性能、操作和使用功能的完善和升级,最终实现给出一定条件,就能得出相应结果的评估功能,为提高战斗力建设水平提供可信度高的参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