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6:38 解放军报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鲜花簇拥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经济繁荣的新唐山一角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大地震给唐山留下了2000多万平方米的废墟。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解放军官兵紧急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忆当年同心抗天灾话今朝军民展雄风

  唐山群众在进行灾后重建。

  写在前面的话

  为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唐山市委和唐山军分区请来了当年参加抗震救灾的一些先进集体代表和群众代表,举行了一次座谈会:30年前,十万子弟兵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至今仍是激励广大部队官兵锻造打赢能力、忠实履行使命的强大动力;唐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表现出来的抗震精神至今仍是他们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宝贵财富。每位代表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

  参加座谈会的人很多都有不凡的经历。唐山籍的大校军官包广贺一直为没能参加上当年的抗震救灾耿耿于怀,于是,这位曾参加过我国首次向太平洋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高工退休后,没有留恋北京的生活,甚至连香港某企业的高薪聘请也毅然放弃,一头扎回了老家唐山的十八里村,竞聘当上了村主任,因为他想“此生服务人民”。当年被救起时仅6个月大、因为父母双亡无名无姓后来由育红院抚养的“党氏三姐妹”之一的党育新,如今不仅已长大成人,还有了一个6岁的孩子。尽管若干年后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但是她决定不再改姓,因为她从心里认为“自己就是党的女儿”、“党的恩情永远报答不完”。

  最让人难忘的是王宝占,地震使他高位截瘫,可他坐在轮椅上为祖国、为唐山夺得了大大小小30多块金牌。从去年10月查出肺癌后,他已经进行了8次化疗,头发全部脱光,可又顽强地长了出来。得知这次座谈会召开的消息,他坐着轮椅早早赶到会场。这位硬汉眼含热泪说:“30年前是解放军救了我;30年了,这句‘谢谢’的话我一直没有机会说。今天我要通过军报向所有的解放军同志说声‘谢谢你们,谢谢亲人解放军!’”

  感人的场面还有很多,动人的话语也无法一一诉说。在新唐山迎来“三十而立”的这一刻,让我们深深地怀念军民团结抗震的英勇事迹;也深深地祝愿这座美丽的城市如凤凰涅槃,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自豪

  我们用30年把一个被外国人断言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的城市,变成了一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杨永山(河北省唐山市委副书记):

  30年前那场罕见的震灾,将唐山这座百年工业重镇化为一片废墟,无情地夺去了24万多人鲜活的生命。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在2000多万平方米的大废墟上,历经十年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我们将一个被外国人断言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功能布局合理、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环境清新优美的现代化新唐山。新的唐山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更加快速,文化底蕴更加凸显,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唐山市先后荣获中国首座联合国“人居荣誉奖”城市、国家园林城、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新唐山的崛起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解放军永远和人民心连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30年的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的美好前景,我们将继承、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抗震精神,军民手挽手、肩并肩,让血浓于水的深情得到新的升华,为实现唐山更快更好发展,为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更文明、更和谐而努力。

  张泽兴(河北省唐山军分区政委):

  30年前的那场劫难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灾难降临之时,英雄的唐山民兵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废墟中爬出来,揩干身上的血迹,带着累累伤痕,哪里有呼救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全市各条战线的152万民兵组成1.3万个抢救队,抢救遇险群众、转运护送伤员、扒出和掩埋尸体12万具。大地震后,民兵们迅速抢修设备和线路,很快就开采出了第一批“抗震煤”,炼出了第一炉“抗震志气钢”,架起“抗震桥”,铺出“抗震路”。

  唐山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以热爱唐山、建设唐山、保卫唐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创建利民工程、创建军民共建文明小区、创建模范共建点和救助失学儿童活动,推动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发展。各部队先后向共建点派出军事教员1200余名、校外辅导员800名,有效地增强了群众的国防意识。在军分区的积极协调努力下,驻唐山部队官兵捐资20多万元,在迁西革命老区援建了一所“八一希望小学”,并先后为小学捐赠了微机、投影仪、复读机、图书等价值5万多元的教学设备和文体器材。

  姚自敏(河北省迁安市委副书记):

  作为一名亲身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战斗的老兵,我也亲身经历、参与和见证了唐山灾后重建和腾飞的历史。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自己都始终不忘部队的培养,怀着对唐山人民的深厚感情,倾心尽力地履行好一个“老兵”、一个“唐山人”在建设唐山、发展唐山中的应尽职责。

  到迁安工作特别是担任市委副书记后,我尽力为人民办实事好事,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率先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了劳模待遇和五保户供养标准,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等。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抗震时那种雷厉风行、顽强战斗的精神,一心致力于推进迁安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迁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以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年位列河北省县级30强之首。

  信心

  伟大的抗震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朱正怀(河北省唐山军分区司令员):

  新形势下,我们坚持把伟大的抗震精神作为培育民兵战斗作风、提高打赢能力的宝贵资源,着眼信息化战争的特殊要求,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努力培育特别过硬的战斗意志和作风,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全市实现了“双应一体化”,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奠定了坚实基础。前不久,市益民陶瓷厂原料车间突发火灾,人武部及武警官兵紧急出动投入战斗,保护了价值十几万元的机器设备;去年,乐亭一艘渔船在海上失踪,驻唐山空军某部在机场下雪关闭的情况下,请示上级出动一架直升机搜寻上千平方公里的海域,救出失踪渔民。

  我们积极发挥地方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建成了国防动员公务网、国防通信网、综合国防信息网和国防动员数据库网络,组建了一支由网络攻防、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等14个分队组成的信息战大队,军分区信息化建设逐渐驶入快车道。

  姜玉坤(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干事):

  唐山大地震发生当天,我们集团军某炮兵师就接到抗震救援命令。官兵们不顾余震未息,桥毁屋塌,冒雨夜行军,奔行400余公里,到达了灾区。他们用手抠、锹挖,在瓦砾废墟中艰难搜寻,每个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手脚血迹斑斑。经过81天连续奋战,部队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36个单位、89名个人因表现突出立功。

  30年时间流逝,这个师也整编成旅,可抗震精神却始终在这支英雄部队的血脉中流淌。1985年盘锦抗洪和1998年哈尔滨抗洪,他们用血肉之躯铸起了一道冲不垮的长城。24人成为集团军、军区优秀教练员,预提指挥士官培训合格率达98%以上。总部、军区的“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基层建设先进旅”,总部的“先进党委”等荣誉牌匾接连进入了荣誉室,部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刘志宏(武警8623部队副政委):

  我们武警8623部队装甲防暴车连前身是沈阳军区某团一连。当年,全连官兵在唐山救灾中日夜奋战,从倒塌的房屋里抢救出11名被压群众,搭起了327间简易房,盖起了粮店、菜店、学校,收养孤儿,办起了“育红班”,帮助唐山钢厂恢复生产,提前10天完成了倒运1969吨焦炭的任务。1977年4月30日,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灾模范连”荣誉称号。

  转隶武警部队后,该连官兵继承和发扬抗震精神,在参加1998年大庆抗洪抢险中,顶着暴雨,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加筑堤坝近400米,最终将洪水制服;今年5月31日至6月7日,在执行扑救内蒙古牙克石市乌尔旗汉镇三根河林场森林火灾任务中,全连官兵连续行军数千公里,发扬知难而上、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革命精神,圆满完成了扑火任务。

  侯法显(北空某航空兵训练基地副政委):

  1976年7月28日凌晨的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官兵投入救灾,震后2小时10分钟就向党中央发出了第一份报告灾情的电报;震后14天中,共保障了来自全国30个机场、13个机种的2400多架次飞机的起降,飞机起降最短的时间间隔只有26秒,为保障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场站官兵还抢救遇险群众543名,保障了3万多名群众的吃饭喝水,空中转运重伤员19万余人。由于贡献突出,场站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场站”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抗震精神,强化战斗精神培育,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飞行人才。唐山血站血源告急,场站150余名官兵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体现出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鱼水情怀。场站和基地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高树义(河北陆军预备役炮兵第七十二师政治部主任):

  唐山地震中,我师共伤亡官兵及家属425人,两个团的营房被震毁。我们在进行自救的同时,组成10个抢险救护分队,3个月内救出群众840人,转送伤员1692名,修建防震、防雨、防寒简易房1890多间,涌现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唐山抗震救灾模范卫生队”、“雷锋式的战士”王彦修等一批模范集体和个人。

  新形势下,我师深入开展了“发扬抗震精神,立志建功军营”系列教育活动,在官兵中叫响了“后备必用、用我必胜”等口号,营造了“学信息化知识、练信息化精兵”的浓厚氛围。2004年,在全军预备役炮兵部队建设观摩活动中,我们17次对海上运动目标射击,全部直接命中目标,受到了总参的通报表彰。

  毛敬雄(海军某基地政治部干事):

  唐山发生强烈地震的当天,我们海军某试验基地1000多名官兵火速赶赴唐山。因路面多处塌陷,部队徒步奔向市区,在市医院、百货公司等市中心地带实施救援。官兵们叫响了“天崩地裂何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口号,手挖肩扛,连续作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临阵退缩的。

  30年来,我们基地官兵发扬抗震精神,先后参加了锦州铅锌矿连锁性塌方救援、1998年松花江抗洪抢险、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等数百次任务,涌现出了被海军党委授予“水下抢险英雄班”荣誉称号的潜水班和被中宣部、公安部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李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我们把抗震精神发扬到各项工作中,许多科技干部为了验证新型导弹舰炮的一组数据,为了加速新型武器战斗力生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脚踏“生死线”,去探求那些宝贵的数据。30年来,共有1000余项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并应用于新武器装备试验。

  孙东伯(北京军区某团“唐山抗震救灾模范红二连”连长):

  我们二连接到抗震救灾命令后,冒雨连续行军18小时,到达唐山后放下背包就投入战斗,先后从倒塌的车站里抢救出12名群众。唐山市五金库有900吨物资被压在倒塌的房屋里,我们仅用了2天半时间,就全部清理了出来。群众没地方住,我们起早贪黑,盖起359间能过冬的简易房。1977年4月30日,被中央军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灾模范红二连”荣誉称号。

  30年来,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先后总结出“机步连综合火力运用”、“装步连对敌装甲目标和工事打法”等战法训法成果,被军区推广。连队13次被军区、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军事训练先进连”,2002年被军区授予“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

  赵国涛(北京军区某装甲师政治部干事):

  地震时,接到命令的我师某装甲团1000多名官兵不顾自己营房倒塌、生活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火速赶到唐山市,连续奋战了30多个昼夜,从废墟中抢救出伤员和幸存者2000多人,为灾民盖简易房6000多间,步兵二连还被北京军区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连”荣誉称号。

  30年来,在抗震精神激励下,我们保持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12次被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连续5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在今年6月份刚刚结束的集团军岗位比武竞赛活动中,装甲团官兵一举获得14个课目的第一名,7项成绩打破集团军记录。

  感动

  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我们要把爱心延续下去,用加倍的努力回报社会,感谢党恩

  郑晓东(北京军区255医院副院长):

  地震中,我们医院楼房全部震毁,780间平房倒塌,433人遇难,833人受伤。幸存的医务人员来不及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战友的尸体,就迅速投入战斗,成立了唐山第一个抗震医疗队,组建了唐山第一家抗震医院,当年10月份就恢复到震前300张床位的收治水平。中央军委为医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震后,医院便与唐山市截瘫医院结成军民共建单位,每年组织两次医疗巡诊,为截瘫患者查体治病、上保健课,并带去一些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用品,还专门成立了为截瘫患者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截瘫患者义务理发、洗晒被褥、代买粮油,让他们感受到人民军队的温暖。为了解决偏远乡村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义务巡医问诊计划,坚持每月下乡巡诊两次,仅今年就为3个县12个乡镇的2100名农民查体治病,慰问革命伤残军人72人次,走访孤寡五保户39户,免费赠药价值近4万元。医院多次被评为“扶贫助残先进单位”、“义务献血先进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等。

  王宝占(河北省唐山市康复村村民、远南残运会冠军):

  地震中,是解放军把我从废墟中挖出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刚刚17岁的我腰部被砸成高位截瘫,只能以轮椅代步。党和政府对我非常关心厚爱,把我送到河南接受治疗。1980年回到唐山后,我就和病友琢磨着怎样减轻国家负担,为社会做点贡献。

  我先是倡议组成一个残疾人小乐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唐山市残疾人艺术团,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演出。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走上了残疾人体育的道路。我曾在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3块金牌,如今大大小小的比赛共夺得32块金牌和多枚银牌、铜牌。

  在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时,看到国外建了不少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设施,我受到启发,向唐山市有关领导积极建议,后来就有了现在的康复村。这个康复村现在成了唐山的一个亮点,我也被推选为第一任村长,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来村里看望过我们。

  去年10月,我带队参加全国篮球比赛回来后被确诊为肺癌,到现在已经化疗了8次。我相信我一定能闯过这个坎,因为有那么多领导、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我那么多实实在在的鼓励和关心。

  包广贺(总装某部退休干部、村委会主任):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全国人民给了唐山人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我作为一个唐山人,没能赶上唐山重建,始终是我的一个遗憾。

  2002年,我这个大校军官从总装某部高级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休了,几乎是没做过多思考,便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抉择:回十八里村干村官。

  2003年7月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我顺利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当天,我就向家乡父老郑重承诺:“不拿村里一分钱工资,不吃村里一顿饭,当个义务村官。”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将13年来村民拖欠集体的8.37万元欠款全部收清,将村集体欠群众的4.05万元全部还清,修了一条713米长的出村路。现在,十八里村已是全市有名的先进村、文明生态村。

  尽管现在仍有人对我这个大校村官不够理解,但我还是义无反顾,以服务人民为荣。事实证明:百姓知我心,人民知我心,党更知我心,我的态度是——让他们都放心!

  党育新(唐山市残联工作人员):

  地震时我才6个多月大,是解放军叔叔把我从废墟中救出来的。1976年9月,我和100多名唐山地震孤儿被送往石家庄育红学校。当时有2个女婴和我一样,父母均在地震中遇难,姓名无从查找,校党委给我们起名叫党育新、党育苗和党育红,人们后来习惯称我们为“党氏三姐妹”。我从纺织技校毕业后,由市政府领导亲自安排到唐山康复中心工作,成为一名化验员。之后,我又被借调到唐山市残联,负责信访接待工作至今。

  我现在虽已回到亲人身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我始终不愿意改用原名,因为我不能忘了党的恩情——我姓党,永不改名。1999年,我结婚时,唐山市领导作为我的娘家人,为我主婚。如今我已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工作顺心,家庭美满。“七一”前夕,我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以身边的老党员为榜样,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出来,用爱心回报社会,用加倍的努力工作来回报党、感谢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