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军队研制装甲车辆数字化火力对抗系统纪实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23:16 解放军报
中国军队研制装甲车辆数字化火力对抗系统纪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从“概略描述”到“精确评估”——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研制“装甲车辆数字化火力对抗系统”纪实

  魏保民 于忠义 本报特约通讯员 邹兵

  编者按:如何适应现代化战场多维一体、火力对抗日趋激烈的发展趋势,为我军装甲
机械化部队火力对抗训练提供新平台,进而开拓实战化、精确化、模拟化训练的新途径?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装甲车辆数字化火力对抗系统”的研制成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军事训练难题。该系统不仅可满足各种装甲车辆不同规模的火力对抗、战术演习和射击训练需要,而且适用于炮兵和海军舰炮等各种直瞄、间瞄火炮的火力对抗训练,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

  我军现有装甲车辆火力对抗训练装置大都采取激光式设计,由于受光束特性、接收装置等条件限制,对弹道特性、目标命中和损伤态势只能进行概略描述。如今,随着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装甲车辆数字化火力对抗系统”的研制成功,该领域火力对抗训练走向了实战化模拟、精确化评估的新路子。不仅如此,该系统稍加改进便可应用于各种直瞄、间瞄火炮,满足分队至部队级火力对抗训练的需要。

  火炮无声,搏杀无影。前不久,笔者跟随课题组前往装甲车辆火力对抗训练现场,亲眼目睹了“无弹”世界里的逼真与精彩。

  ●高台起于垒土,大厦始于基石。运动车辆姿态信息精度直接影响火力对抗计算效果,课题组几经攻关,最终——把“眼睛”镶在了战车上

  现场传真:装甲车辆综合预习场上,一辆辆战车列阵以待。几名操作员手持扳手很轻松地便将几个精巧的测角、测向、传输装置安装在车身和炮管上。

  随着“叭叭”两颗信号弹升空,安装了特殊测控系统的装甲分队迅速前出,转眼间消失在山岭丘野之中。后方主控界面上,一组组图标同步快速闪烁,对抗双方不同战斗车辆姿态信息实时清晰展现。

  科研回放:不见战车踪影,如何实现对运动车辆姿态信息的实时准确定位?据课题负责人介绍,系统研制之初拟采用激光原理进行设计,但在后继开发中却发现由于受地形、地貌和“战场”态势所限,无法准确、实时获取信息。经过多次验证,他们将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定位、俯仰角传感器、火炮身管测向仪等装置与装甲车辆合理链接,借助数字地图进行计算,基本实现了运动车辆坐标信息、车体姿态和武器空间位置等基础数据的采集。为保证数据信息精确度,他们又开发出配套的差分信号系统实时修正偏差,等于把“眼睛”镶在了战车上。

  专家点评:对单个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同时实现多个运动目标的实时精确描述。作为最基本、最原始的基础数据,装甲车辆姿态信息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命中信息计算精度。该系统单点定位精度高,为后期弹道模型的建立和数字运算提供了准确理论依据。

  ●突破“直线式射击”设计模式,摆脱“命中即摧毁”训练老路。课题组开发模拟弹道、毁伤记忆技术——“无弹”对抗演绎逼真精彩

  现场传真:“破甲弹、左前方、坦克、800……”训练场上,射手应用实际射击诸元轻点“击发”按钮,很快,“弹丸”的模拟飞行轨迹与目标准确“碰撞”,“敌”坦克受损停车。随着一发发炮弹连续准确击中目标,“敌”坦克先是警灯闪烁,而后发出浓烟,最后全车油路被自动切断……

  与此同时,后方主控界面上,标在对应车辆图标上的“√”变成了一个红红的“×”,标志该车被击毁退出战斗。

  科研回放:具备弹道特性,才能真正实现火力对抗的仿真训练。课题组经过数月攻关,利用火炮空间精确定位、武器弹道数字模型等技术成功突破一个个技术“瓶颈”,使模拟操作与实弹射击完全一致。

  随后,课题组向火力对抗精确评估这一难题发起了冲击。稍懂射击原理者都知道,不同弹丸命中目标不同部位的毁伤效率不同,即便是同一射手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目标射击,弹丸的弹着点也不尽相同。如何判定弹丸命中目标时的部位?课题组依托“弹道散布规律”科学描述弹着点,并将相关命中信息通过毁伤概率等数学模型,计算出目标的命中和毁伤态势。

  专家点评:该系统突破了传统激光装置“指哪打哪”、“命中即摧毁”的训练模式,达到了不用实弹,也能反映出与实弹射击相同的对抗效果,大大拉近了训练场与战场的距离。

  ●未来作战对象多元,当前训练对象单一,如何拉近演兵场与战场的距离?课题组开发创意新颖的信息附加功能——演活“假想敌”打造“磨刀石”

  现场传真:战斗间隙,键盘声声,一场新的火力对抗演练正在筹划之中。操控室内,教练员从数据库中选定某预想作战对象的防护、杀伤等性能指数,通过信息附加技术直接“嫁接”到现有装甲装备上。片刻后,“摇身一变”扮演新型作战角色的装甲分队迅速开赴战场……

  科研回放:由于受装备限制,部队装甲车辆火力对抗往往局限于一种或少数几种装置,对抗车型单一的训练环境与实战要求不相适应。项目研制中,课题组成员突发“奇想”:能不能通过一种特殊技术实现装备的“变形”功能。为此,他们分赴多家科研院所,获取了大量新装备的性能资料,完成了数据库的分类筹建工作,建起了与库存作战装备相对应的数字评估模型。

  专家点评:科技创新首先来自观念更新。该分系统设计新颖,应用方便,只要掌握所需作战装备的性能指数,便可轻松完成现有装备角色转换,拓展了实战化训练的新环境,为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炮兵等多种交叉对抗提供了模拟训练平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