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评论:被动式防空——反空袭作战显身手(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13:03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卢新才 谢胜武 当今世界,高技术侦察监视系统空前发展,战场愈加透明,前后方趋向模糊,无论是战术目标、战略目标,还是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都始终处于高技术侦察装备的监视之下,时刻面临着空袭的威胁。空袭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也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威胁,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直至9·11之后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没有一场战争不是
迷彩融合 遮障隐真 迷彩融合、遮障隐真是被动式防空的主要手段,旨在通过迷彩伪装和遮障伪装来消除或缩小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波谱反射特性差别,降低目标的显著性和改变目标外形轮廓,以对付各类侦察及打击系统。海湾战争中,美军采用标准黄棕色等迷彩伪装涂料,对几乎所有武器装备喷涂了双色或三色迷彩图案,这些迷彩图案不仅适用于伊拉克沙漠背景,而且还可以将目标内的温度降低8度以上,大大减弱了目标的热辐射强度。为了更好地对目标实施隐真伪装,伊拉克则从西方引进了几十万平方米的可见光、近红外和雷达伪装遮障,并根据从第三国购买的卫星照片所揭露的目标暴露征候,对重要目标实施了周密的伪装遮蔽和歪曲变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伊战中,伊军还用伪装遮障成功地对51架“米格”战斗机进行了隐真伪装,蒙蔽了美英联军的“天眼”,躲过了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 近年来,随着全天候、全谱段战场侦察和感知系统的发展,以及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实时化和精确化,迷彩伪装正加速向智能变色、全谱防护的方向发展。据报道,外军正在积极开展自动变色涂料、颜料等新材料的研究,力图使目标表面颜色随机“智变”,与背景融为一体。伪装遮障在进一步追求伪装防护全谱化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动态化和快反化设置。如瑞典正在研制的一种多波段快速部署伪装系统,在探测到威胁后,可于10秒钟内通过控制按钮把伪装遮障快速“喷射”出来,以实现对目标的快速伪装;乌克兰研制的“挡帘”应急伪装系统,可在3~5秒钟内通过燃爆抛射弹完成伪装网的喷网和展开作业。 示假模拟 制疑惑敌 而今,高技术条件下目标的隐真越来越困难,这就为示假欺骗提供了契机。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一个真阵地周围若设置2~3个假阵地,诱敌信以为真的概率为60~80%,目标遭空袭的损失可以降低50~60%。因此,示假欺骗作为被动式防空的有效手段备受各国的青睐。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设置了大量假“飞毛腿”导弹,并为这些假目标配置了小型发动机,以模拟真目标的热红外辐射特征,从而欺骗了多国部队,延长了空袭的时间。据外刊报道,被多国部队击中的目标80%是假目标。科索沃战争中,南军在机场、重要交通线等要地目标附近广泛设置假飞机、假导弹、假阵地,欺骗了北约的侦察与制导武器,有效地保存了军事实力。伊战中,伊军充分借鉴海湾战争的经验,在许多地区设置了假飞机、假导弹、假导弹支援车、假防空高炮、假雷达控制站等10多种假目标,从战后美军拍摄的伊军战场照片来看,这些假目标不少都遭到了空袭。 随着现代高技术侦察系统的发展,示假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美、俄、意、英、法、德等国军队也都研制并装备有充气式、膨胀式或装配式假目标,不仅外形逼真,而且还能模拟目标的红外、雷达特征,可以有效地欺骗红外、雷达、激光等侦察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可能性。如美军装备的霍克防空导弹排假目标,由9个模型组成,其中包括排指挥所、连续波搜索雷达、大功率探照灯、3台60千瓦发电机和3个导弹发射装置等。 空中设障 遮拦并举 空中设障是在反空袭作战中于敌可能来袭的航线上设置拦截气球、钢索、空飘雷等空中拦障,以拦截、阻炸空袭之敌,或者通过施放烟幕、水雾、干扰箔条等空中幕障,以遮蔽目标,迷盲干扰敌方,迟滞其空袭行动,降低空袭效果。 空中拦障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10月~1942年3月,德军曾组织强大的空中力量,对苏联首都实施空袭。为了对付德军的空袭,苏军在莫斯科上空设置了上千个气球拦阻点,有效地配合了苏军主动式防空力量。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在机场附近设置了阻拦钢索,致使以色列2架超低空突袭机场的飞机被撞毁。近年来,外军又在传统空中拦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破坏性和迷惑性兼顾的空气动力学气球——气球陷阱,以及空飘雷、空抛雷、反直升机地雷等。据外刊报道,目前,美国、俄罗斯、英国、奥地利、保加利亚等国军队都在积极发展反直升机地雷,以对付低空或超低空飞行器。如俄罗斯“速度-20”反直升机地雷能够在数千米之外识别并跟踪目标,自动计算出最佳拦截点,并利用高速破片摧毁低空飞行目标。 空中幕障也是外军用于被动式防空的主要手段。伊战中,为对付联军的空袭,伊军在首都巴格达周围挖壕沟灌满石油,加以点燃,滚滚浓烟笼罩在巴格达上空,不仅使联军红外制导武器出现偏差,而且还减低了能见度,干扰了联军激光和电视制导武器的空袭效果。英军“壁垒”系统由雷达和红外诱饵火箭、屏蔽烟幕及“天网”悬浮气球组成,用于机场、导弹基地等要地的防空,可对付飞机及现有的各种制导导弹。外军还常常利用喷嘴喷出微细水雾,来降低地面、海上目标的可见光、红外、激光等信号特征。如美军在一些机场内,装有许多类似浇花用的“喷灌器”,能在敌机临空之前向机库及各种辐射热源“喷水”,以及时消除机场飞机的热成像轮廓;英国也已研制成功大面积水雾喷洒系统,该系统利用许多水喷头向舰船周围和空中喷洒水雾,可有效对抗空中观察与监视。 工程设防 机动规避 孙子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透视近年来爆发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不难发现,巧妙地利用设防工程保护要害机关、指挥控制系统等战略目标,通过机动规避、动藏结合策略,与敌周旋,对于保存战争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报道,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使用了20世纪最先进的侦察监视设备和空中打击兵器,对南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的空袭,而南联盟充分发挥其地下防御设施的作用,有效地抵御了北约的持续轰炸,直至战争结束军队仍保持了相当的实力。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被动式防空工程体系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不仅保障了战略指挥的稳定,保存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有生力量,而且也对多国部队构成了很大的战略威慑。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发起了多次针对萨达姆的“斩首”行动,矛头直指其藏身之处的指挥防护工程,但都无果而终。这充分显示出依托设防工程实施被动式防空的有效性。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准确掌握敌侦察卫星的运行规律,避开敌侦察卫星的过境时间,利用前次打击与后次打击之间的时间差,灵活变换目标位置,实施机动规避,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被动式防空措施。海湾战争中,美军每天平均有上百架次飞机对付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由于伊军采取了机动规避措施,经常变换阵地,使得美军空袭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伊军通过机动规避不仅有效保护了相当数量的“飞毛腿”导弹,而且还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科索沃战争期间,南军充分利用北约从侦察、目标装定到实施空袭这段极其宝贵的时间,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对兵力兵器实施大间隔的疏散部署,化整为零,组织作战部队实施快速机动、交替机动,既躲避了北约的空中侦察,又降低了单个目标的战术、战略价值,使北约几乎根本找不到南军大规模的集结地和比较集中配置的指挥中心,大大增加了北约集中打击和整体毁伤的难度,明显地降低了空袭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