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搜救遇险飞行员手段依旧很落后(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09:32 中国国防报 | ||||||||
7月6日清晨,笔者赶到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某水上训练场时还是晴空万里,转瞬间万顷碧波便被浓雾遮盖,能见度不足500米。看来,即将在这里进行的水上跳伞救生演练得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了。 9时45分,满载跳伞员的战鹰进入水域上空。指挥船上,人们翘首搜寻,却不见战鹰踪影。
“空中云量变化大,能见度低,发现目标困难!”战鹰在空中同样没发现水域中央的指挥船。 “绕水库飞行,寻找大坝,300度方向进入!”担任着水场指挥的航空救生训练教研室主任闫峰努力地为空中迷途的战鹰导航。 两具试风沙袋从浓雾中穿过。捕捉到目标的气象员准确地报出了风向、风速。空中风向风速复杂!跳伞难度进一步增大! “高度800米,投放时间20秒!”为保证跳伞员准确降至预定水域,闫峰及时修正了投放高度和时间。按规定,水上跳伞高度通常为1000米。水上跳伞空中动作多、要求高,高度越低难度越大。 战鹰进入跳伞水域。闫峰手握话筒,仰望空中。虽然不能看清战鹰,但他还是凭借多年的指挥经验,通过马达的轰鸣声及飞行员不停报告的方位,果断地下达了指令。 “跳!跳!跳!”3名“遇险”飞行员被迫弃机,跃出了机舱。笔者抬头,满目浓雾,难觅飞行员身影,不由得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望见了!待到降落伞高度降至500米以下,跳伞的飞行员终于破雾而出。红白相间的伞花进入了水上搜救人员的视线。指挥船周围的冲锋舟随即发动,冲向“遇险”飞行员可能降落的水域。 此刻,空中的飞行员已拉开了救生船夹底布,左手抓住二氧化碳气瓶将船体打开,右手拔掉保险销并扳动充气手柄,向救生船充气。由于水上跳伞不易准确判断高度,加之恶劣气象条件下飞行高度降低,当救生船充满气时,“遇险”飞行员发现自己距水面已不足100米了。他们只好选择了在50米高度打开脱离锁盖、着水时使用脱离锁使人伞脱离、携背带系统入水的高难动作。 50米、30米、10米……“好!飞伞!”只见3名飞行员先后在接触水面的一刹那,顺利实施人伞分离入水,很快又爬上了早已充足气体的救生船。 他们很清楚,此刻自己已是“伤员”,且身在“敌”后。只见他们在第一时间迅速判定了自己的方位,取出救生电台、光烟信号管等救生装备,向我搜救部队发出了求救信号。 “飞行员‘受伤’严重!”收到求救信号的空中救援飞机很快飞抵“遇险”飞行员被迫跳伞水域。我航空救生人员、航空医护人员相继跃出机舱,朵朵伞花破雾而出突降“敌”后,与水面搜救部队一道为“遇险”飞行员编织空地营救网…… 正在演练现场观战的基地主任、特级飞行员白崇明介绍说,遇险飞行人员被迫跳伞后,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营救是保证他们生命安全的关键。作为全军唯一培养航空救生专业人才的基地,近年来基地每年都要结合跳伞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夜间、雨天、水上、森林等复杂地形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航空救生演练。“不过,像今天这样在浓雾气象条件下进行水上航空救生演练还是首次。”说着,白主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1时30分,第10架次飞机的轰鸣声渐远,浓雾也渐渐散去。但天空又开始变暗。暴雨凑热闹似的即将袭来。水上航空救生演练频率骤然加快。我救援部队与即将袭来的暴雨及“敌”反救援部队展开了时间与生命的赛跑……张宏伟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赖皇城 相关专题: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