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美军将游击战作为战略对待研制游击新式武器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06:44 解放军报
美军将游击战作为战略对待研制游击新式武器

驻伊拉克美军士兵正在与反美武装进行作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杨罡 薛琪

  美军曾在越战中把游击战作为一个重要战法进行研究和训练。后来热衷于高技术战争,就把游击战淡忘了。近年,其在伊拉克重新陷入游击战的“泥淖”,五角大楼才又开始重视打游击战。据美《防务内参》报道,最近,美国防部向全军下发了指导部队应对游击战的纲要性文件草案《非正规作战执行路线图》,以提升美军游击战和反游击战的能力和技、战术水平。

  将游击战作为战略对待

  首先是认为“游击战是当前一种风险较小、最为有利的战略”。美军认为,在“不发达地区存有不稳定的现象,都包含着游击战争问题”。这样,利用“游击战”维持紧张局势,扩大军火生产,既有助于缓和美国经济危机,又可争取时间,为完成大战作准备。其次是认识到“游击战”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重要的配合作用。

二战后艾森豪威尔在总结欧洲诺曼底登陆及法国南部登陆战役经验时,曾认为德占区游击战的效果相当于15个正规师的行动。根据二战和朝战期间派遣突击队组织敌后活动的经验,以及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小型化等,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不论核大战或常规战争,进攻或防御,特种部队将在敌后开展广泛游击活动,牵制和消耗对方兵力,组织侦察,进行心理战,破坏交通和重要战略目标,扰乱后方治安,对正面主力部队都是有力的配合。

  营造游击战术的研学氛围

  美军认为游击战的特点是灵活的战术。近日出台的《非正规作战执行路线图》,重新规划了美军地面部队的游击战具体行动程序、任务模式等重要内容,要求各级司令部门就文件草案中有关作战原则、训练方法、作战装备等内容进行审议,提出修改意见。美军还接受国防部智库建议,汲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术素养,强化学习我军战争年代灵活有效的歼敌战法等。

  建立游击战学校和训练基地

  特殊地形环境对美军的联合火力打击效能限制较大,所以早年的肯尼迪也曾指令三军院校增加游击战课程,建立游击战图书馆;规定陆军每年要开设为期6~10天的训练班,集训上校以上作战军官。美军还曾在巴拿马和国内设有游击战学校或类似的特种作战学院。近来,他们又在布莱格堡特种作战中心和海外建立地区性训练班,就地训练游击战骨干,并舍得投入建造了“城市战训练中心”,采用先进的训练技术,将真实的、小分队的城市作战训练与旅和师的模拟演习结合起来,提高进行大规模联合城市作战所需的能力。

  地面部队增加反游击战训练课目

  美军提出对付游击战的基本方针是以游击战对游击战,以当地人打当地人,军事与政治、经济相结合。美军把实行反游击作战的特种部队改称为“准军事支援部队”,作为反游击战的骨干。近两年,美军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联合反恐演习,都是以“反游击战”为主要内容的适应性训练。其新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甚至认为,特种作战将逐步在美军的各种非正规作战、反恐作战、反游击作战和反大规模毁伤性武器作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路易斯安那州的伯尔克基地训练点,甚至全部被改装为类似中东的小镇和村落,并聘请了一些美籍

伊拉克人模拟武装分子、警察和宗教领袖等,配合部队的训练。

  研制游击新式武器

  为提高游击战作战能力,美军积极开发新式单兵武器,主要包括轻型无声武器,专门爆破器材,通讯装备,监视、跟踪和识别系统,空中补给系统,化学武器以及丛林制服等。针对游击战中情报搜集能力的不足,还特地为驻伊美军配备了专门的对抗性装备,包括能确定敌方狙击手位置的“虚拟扩音器”,能侦测出“路边炸弹”和“陷阱炸弹”的探测器等。其中的“虚拟扩音器”,可在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通过侦测空气中微粒的运动来确定子弹的发射位置。

  美军为达成某种战略企图,虽然重新掀起学、研、训游击战的热潮,但却忽视了游击战的基本问题,即正义性和群众性。美军自己也承认“白种人在有色人种中是不信任和怀疑的目标”。所以,对于在海外作战的美军来说,无论其游击战术、技术水平多高,装备多先进,缺乏人民这个条件,仍难以打得赢反美武装不断翻新的游击战。

  战略的最高境界和精妙之处,在于其对抗性和战而胜之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认真了解和研究美军重新重视游击战这一新的战略动向,更好地继承和充分地发掘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对于我们实现建设

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无疑也是十分有益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